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在學習中,筆記的地位舉足輕重,大多是因為知識的重要性才記錄下來,往往反映的是最重要的知識。
這裡我們就來談談英語筆記吧。英語是一門語言,就如同我們的語文。我們是怎麼記筆記的呢?低年級的學生會註明拼音、含義等等基礎的知識,高年級的學生或許會在某些文章段落中記錄一些思考感悟,或者那些需要考試的知識點。
那麼起到學好語言的作用了嗎?
或許有的,至少讓我們知道了哪裡是重點,也多少提升了自己的一些思維能力。運用普通話的能力也有所增強。但在英語方面,似乎不見得有多少提高,很多人都學成了啞巴英語,即便讀寫能力還過得去,一到真正和老外說話,就傻眼了。
老外的語速、語音、詞彙量、詞彙搭配等特點,讓人來不及反應,聽得聽不清,聽不懂,那怎麼與對方交流呢?
我們深信,好的筆記一定能提高學習效率。怎麼做筆記,做有用的,要有針對性的,有側重點。對於英語來說,我們多數人的難題是聽不清,聽不懂。聽不清,因為聽得太少,要多加練習;聽不懂,那就是詞彙和搭配掌握太少,要從這個角度來重點做好學習筆記。
先看一張我曾經的英語筆記。
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句子,源自於Englishpod播客節目中第一課的文本。那時我渴望了解主持人對話的所有內容,花了很多時間記錄的。我通讀了幾遍,用筆記在重要的地方劃波浪線。我沒能堅持這樣記筆記,時間和精力消耗太多,所學的東西其實電子文本上都有。
上班人士時間本來就很有限。在有限的時間裡怎麼能記這麼多筆記呢,再複習還需要額外的時間呢。
再看一張英語筆記。
這是我後來的筆記,比先前簡略了很多。主要是記了固定搭配,個別生詞標註了中文含義。重點的地方有波浪線、雙橫線或者圈圈。與先前的比較,是不是側重點要突出一些呢?
筆記的原則是懂的東西就不要記,不懂的東西有所側重地記。什麼都記錄,那麼只會讓人沒有回頭複習的欲望。不複習,你一定會忘記,筆記就跟沒記差不多了,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複習,具體怎麼做?尤其是忙碌工作的成年人,幹擾學習的因素特別多,複習英語筆記是比較困難。
我有個提議是,善用你的手機。
你不可能一直帶著自己的筆記跑來跑去,但一定隨身攜帶手機。要複習的筆記拍個照片,也就一秒的時間,走到哪裡,拿出手機就能看。
關於複習的頻率,根據我們多數人的記憶周期,建議複習間隔是1天、2天、4天、7天、15天。當然這個操作太精細,有點困難。
只要記得,相同的知識點只要一周看四天,周一複習之前的知識點就行了。其餘的時間,多多練習聽力,用你的耳朵多多複習筆記的東西。眼睛看到,耳朵聽到,大腦會記得更加深刻。
最後再提一點,英語學習筆記是比較特殊的,那些生詞和固定搭配學了以後,複習時要設法造句,要將所學的詞彙用起來,才能真正把筆記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學以致用,才是我們做筆記的最終目標。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