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12月10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繼續舉行。詩人們分為兩個會場,分別以「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本屆詩歌周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
來自俄羅斯的詩人伊琳娜·邱特諾娃認為,在疫情的影響下,整個世界都變得不一樣了,詩人更需要理解當下這個世界,琢磨這個世界,寫出新的作品。
伊琳娜在疫情期間,參加了比以往更多的詩歌活動:「疫情開始,我每周都會參加線上的詩歌活動,有俄羅斯和美國等國詩人參加的活動,因為很多的活動從線下搬到了線上。以往一些活動我是沒辦法參加的,但現在可以在線上參加。」
疫情改變的並不僅僅是伊琳娜的生活方式,也有她對於詩歌和寫作的思考。在她看來,現在的時代已經是一個全新的時代,過去的那些詩歌,那些主題已經有些過時了。現在的生活是新的生活,那麼詩人就需要有時代的眼光,寫新的作品。「我們要琢磨新的時代,琢磨新的生活。為什麼要琢磨?因為我們不能看到什麼寫什麼,我們要去理解現在的世界是怎樣的,人類怎麼面對新的世界。詩人為誰寫詩?我們寫詩是為了幫助其他人,通過我們的感受來理解新的世界。」
她還認為作家必須要有超越時代的更進一步的眼光:「我們必須要比普通人領先一步,如果不理解現在,就不會得出未來如何的正確答案。詩人要能夠看到未來,詩人寫作要代表未來的價值。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最高雅最優美的作品,也是寫了隔離,但是人不會一輩子隔離,詩人要看到隔離結束之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