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滅病毒,酒精濃度是越高越好,還是75%度好,為什麼?

2021-01-14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醫用酒精是75%濃度的,按照最新版的新型冠狀病毒防治指南,75%的酒精可以有效殺滅病毒。但是現在這個時候,75%的醫用酒精是很難買到的。不少人就會問,90%的酒精可不可以呢?是不是酒精濃度越高,對病毒的殺滅效果越好呢?

是不是酒精濃度越高越好?

並不是,具有殺病毒病菌作用的酒精濃度是75%左右。新型冠狀病毒外面是一層蛋白組成的殼,包裹著裡面的核酸,如果酒精濃度太高,就會迅速將菌體表面的蛋白質凝固,而且濃度越高凝固越快,在其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阻止了酒精繼續滲進病毒內部,不易使核酸變性,也就很難殺死它們了。

75%的醫用酒精最好

只有75%酒精具有最好的殺病毒效果,所以,如果買到了更高濃度酒精,可以自行計算並加純淨水稀釋,稀釋到大概75%的濃度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醫用酒精的注意事項

此外,醫用酒精是用於物體表面消毒的,絕對不可以飲用,也不可以製成霧狀吸入呼吸道,這樣做只會使呼吸道黏膜受損,反而容易增加病毒感染機率。酒精遇到明火容易燃燒,為安全起見,不可在空氣、衣物上噴撒酒精。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都說用濃度75%的酒精?難道消毒不是濃度越高越好?
    為什麼醫院和專家在疫情開始時就宣傳要用75%的酒精消毒?難道酒精消毒不是濃度越高越好嗎?最近日常生活中大家也會經常用酒精擦拭桌子、椅子、地板,會不會總是覺得擦過後還是不夠乾淨衛生呢?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現代人越來越重視清潔。
  • 殺滅新冠病毒:酒精濃度越高,滅菌效果越好嗎?說清3個消毒誤區
    二、酒精濃度越高,不代表效果越好在這些有用消毒溶液中,人們平常使用最多的莫過於75%酒精和84消毒液了,但是在具體使用上可能不一定正確。首先,關於使用酒精來殺滅病菌一定要注意濃度。很多人看到75%酒精可起到滅活病毒時,會想既然75%可以殺毒,那是不是配比的濃度越高殺毒的效果越高,便自主選擇更高濃度的酒精。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其實酒精的濃度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當酒精的濃度過高反而會使細菌在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使酒精難以進入體內,將這些病毒細菌徹底殺死。
  • 95%酒精能更好的殺滅新型冠狀病毒?闢謠:還是這個濃度最靠譜
    對於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如果進行體外的病毒殺滅的話,很多方式都可以有效地殺死這個病毒,目前官方確認的方式就有75%的酒精這種消毒劑,有的朋友會認為,75%的酒精能殺滅細菌病毒,用濃度更高的,95%的酒精是不是會消毒殺菌更徹底,效果更好呢?
  • 為什麼75%酒精可以有效殺滅病毒?用95%酒精效果會不會更好?
    最近針對冠狀病毒,有專家指出75%的酒精(乙醇)可有效殺滅病毒,於是大家紛紛搶購醫用酒精用於消毒,為什麼75%酒精可以有效殺滅病毒?用95%酒精效果會不會更好?在使用醫用酒精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首先,我們要了解清楚酒精的種類,酒精分為工業酒精和醫用酒精。
  • 酒精的濃度越高越好?這些常識請記牢
    關於消毒,這些常識請記牢「新型冠狀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溫。」隨著相關話題登上熱搜,一時間大家紛紛搶購醫用酒精、84消毒水等,在家中自行消毒,卻也無形中埋下了安全隱患。疫情當下,究竟應該如何正確使用醫用酒精等消毒產品,酒精濃度是否越高越好?又該注意哪些事項?
  • 濃度越高的酒精,消毒效果越好?疫情期,家裡消毒要避開2個誤區
    首先,在家居消毒方面這邊有兩個誤區是需要跟大家說明的:誤區一:濃度越高的酒精消毒效果越好?市面上我們能夠買到的酒精通常有75%的酒精與95%的酒精。一開始很多人認為酒精濃度越高,殺滅病毒的效果更佳。實際上,75%的酒精才是最佳的。為什麼非要75%的酒精呢?
  • 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這說法真的不對!
    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這說法真的不對!在各類消毒劑中,酒精的能力不容小覷。不過,很多人都有一個關於酒精的認知誤區,那就是「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其實,消毒用酒精的濃度應該在70%-75%之間,酒精濃度過高,反而不利於酒精向病原體內部滲透,達不到消毒作用。
  • 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嗎?
    醫用酒精是家庭小藥箱和醫療機構常備的消毒藥品,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面前,做好手部衛生是預防疾病重要的一環,而各類消毒劑中,酒精的能力不容小覷,但是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答案是否定的,消毒用酒精濃度為70%-75%,酒精濃度過高,反而不利於酒精向病原體內部滲透,達不到消毒作用。    酒精消毒原理    蛋白質變性是酒精抗擊微生物的主要武器。酒精作用下,病原體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蛋白質發生不可逆的變性、凝固,導致結構蛋白和功能蛋白都喪失活性,病原微生物遭受嚴重破壞。    破壞細菌細胞壁。
  • 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安全消毒,請避開這些誤區
    據專家透露,新型冠狀病毒害怕75%的醫用酒精,所以日常中可以用此濃度的酒精進行消毒。然而,不少人也有疑問,既然75%的醫用酒精能殺死病毒,那是否酒精濃度越高,殺毒能力越強呢?實際上,酒精濃度越高,並不代表其殺毒能力越強。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陷入以下2個消毒誤區:誤區一:濃度越高的酒精消毒效果越好?
  • 闢謠:酒精濃度越高越能消滅病毒,那95%的酒精效果會不會更好
    所以人們就更想知道這種病毒對什麼敏感?根據它的特點,它對外界紫外線、熱敏感,就56攝氏度30分鐘、含氯的消毒劑、75%酒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滅活病毒。 有的人知道這些,就在想既然75%的酒精可以消滅活病毒,那是不是酒精濃度越高的消菌殺菌的效果會更好呢,就比如說95%的酒精,這是真的嗎?
  • 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酒精的這些常識你不能錯過!
    不過很多人對酒精並不太了解,酒精到底是如何消毒的?是不是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能用於空氣消毒嗎?而對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酒精就是通過破壞它的脂質分子包膜,進入病毒內部破壞從而殺滅病毒。有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濃度越高,殺菌效果越好。事實並非如此。
  • 如何使用白酒勾調出75度消毒酒精?
    李蘭娟院士回答:75%的酒精是能夠殺滅這個病毒的,所以大家如果去買這些東西,在日常經常接觸的地方,想要定期去消毒一下,都是可以的。 濃度為75%的酒精殺菌力最強,所以醫用消毒酒精一般都是含75%的純酒精和25%的水。 有人以為,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這是錯誤的。酒精消毒的作用是凝固細菌體內的蛋白質,從而殺死細菌。但95%的酒精能將細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質迅速凝固,並形成一層保護膜,阻止酒精進入細菌體內,因而不能將細菌徹底殺死。
  • 75%酒精能對抗病毒 那喝酒也有效嗎?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疫情嚴重的時刻,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殺滅病毒,阻斷感染源從而減少感染發生率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指出,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 ℃30 分鐘、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 75%酒精能對抗病毒,喝酒也有效嗎?關於酒精消毒你需要知道的事
    作者:北部戰區總醫院 主管藥師 董婷婷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疫情嚴重的時刻,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殺滅病毒,阻斷感染源從而減少感染發生率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 75%酒精消毒噴霧、仁和75%酒精消毒液,抗病毒必備,守護全家健康!
    目前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除了口鼻的直接吸入,還有手部接觸!如用沾上病毒的手去揉眼、揉鼻,甚至是用手捏食物。好在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在記者會上透露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弱點」——75%乙醇消毒可以有效消滅活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溫。
  • 酒精可殺滅病毒也易引發危險,正確使用方能消毒又安全
    酒精的消毒濃度範圍推薦為70%~80%(體積分數v/v ),常用的是75%酒精。酒精的消毒效力有較強的濃度依賴性,70%~80%的濃度具有較強的消毒作用,隨著酒精濃度的降低,消毒效力會大幅下降。不同於其他化學消毒劑,並不是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95%的酒精在消毒時,常需要稀釋成70%~80%的濃度使用。酒精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消毒劑。
  • 醫用75%酒精噴霧,一噴抵禦新冠病毒!孩子也能用!
    最擔心的還是孩子,一旦用沾到病毒的小手揉眼睛、鼻子,後果不堪設想!過幾天就返程復工了,好久不呆人的出租屋、辦公室,可是病毒細菌的溫床。特別是要去疫情最嚴重的3個省湖北、浙江、廣東工作的朋友,想想都害怕啊!新冠病毒雖然厲害,但好在也有剋星!
  • 75%酒精殺滅病毒和喝酒是兩碼事
    記者:無論是在2003年的抗擊非典,還是在2013年的抗擊H7N9中,浙江在重大傳染病的防控中積累了哪些領先且有效的經驗,而這些對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是否也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李蘭娟:我們是國家傳染病診治重點實驗室,也是國家傳染病臨床研究中心,所以不管是哪種傳染病暴發,疫情控制當中都應該發揮國家中心的作用。
  • 紫外線、高溫、75%酒精是如何消滅病毒的?家用消毒櫃的消毒方法有...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讓病毒這樣一個小到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隨即,一場人與病毒對抗的「戰役」打響了。消毒,人們最常用的方法是紫外線消毒、高溫消毒、75%酒精消毒,那這些方式是如何消滅新型冠狀病毒的?很多人卻不知道。
  • 醫用75%酒精消毒噴霧,一噴抵禦新型病毒!
    乙醇(酒精)閃點12.78℃,易燃,而75%乙醇消毒液閃點大約在22℃,也屬於易燃物。因此在使用75%乙醇進行消毒過程中,室內禁止噴灑式消毒方式,應採取擦拭方法進行消毒,且在消毒過程中避免撒漏,保持室內通風。室外採取噴灑式消毒時必須禁止明火,防止局部噴灑濃度過大,遇明火發生燃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