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
在看《天氣之子》時候,明顯感覺很多人都只是想看個你的名字2,而不是看誠哥的新作講的什麼,以至於什麼跌下神壇天氣之子只剩畫面的言論出來了,估計其中大部分人在看到君名前連新海誠是誰都不知道吧。君名和天氣之子本就兩個題材完全不同的作品,雖然都是少年拯救少女的故事,但,其差別太明顯了。從主角出發,君名男女主算是生於中產家庭的人,在時間線交錯情況講述了一場拯救女主順帶拯救村子的戀愛故事。
反觀天氣之子,男女主一個因為家暴離家出走一個喪母帶一個弟弟快要進孤兒院,兩人在尋找賺錢方法的過程中發現並利用了晴女的能力,直到最後女主獻祭神隱後,男主為救女主選擇與整個東京城市為敵(200年前是海,卻因為前人獻祭巫女而成為能建城市的陸地)的故事。兩個故事,主角社會環境衝突矛盾都有明顯差別,一個飛翔於理想童話,一個徘徊於理想與現實之間,兩者沒有可比性。
再從天氣之子的劇情談起,相比較君名跌宕起伏的情節發展,天氣之子的情節發展相對更平穩順暢一點吧,基本會發生什麼都能預測到,少了一點驚訝感,但天氣之子卻更加貼近現實社會,並反映出來很多現實問題,誠哥對於這些都是很隱晦的點到為止,並以之為劇情發展作支撐。
故事樹立一對矛盾體,少年與成年人,以及處於這兩個對立面的過渡人員,通過少年視角敘述這個處於現實社會中卻帶有非現實色彩的故事,通過,少年在大叔那工作→少年與少女相遇一起用晴女能力工作→矛盾銳化男女主必須逃離→賓館女主突然說明自己因晴女能力透明化直至神隱→男主被逮捕被懷疑精神病知道拯救女主的只有他一人並在晴與女主之間做出了決定→矛盾升級拘捕持槍威脅最後在大叔幫助下成功拯救女主→三年後回東京交代人類社會其實並沒有實質改變除了房子會被淹沒東京歸海,男主最後與女主重遇 這一條純線性時間線方式,從雨晴雨,以起因發展高潮結尾這樣最傳統方式講述了故事並且講好了。
誠哥用他的方式講述了這個故事,那麼該如何理解就是觀眾的事了,相比較君名的大眾化易懂男女老少皆宜主題積極純理想色彩的故事,天氣之子含有太多的現實因素引人深思,主角的人生閱歷也直接影響劇情的發展,以至於部分人覺得不理解,覺得劇情有問題。造成不理解無非三種情況,一是沒看到,二是看到了不理解,三是理解了不認可。前兩種好理解,第三種當作品表達的觀點與觀眾的觀點存在衝突是,就造成了不認可,最直觀表現就是噴三觀不正,噴持槍脅警,噴拘捕,噴各種不和邏輯。
所以說誠哥的故事講完了,也講好了,並且也不存在什麼所謂的三觀不正問題,因為選擇少數還是多數無非就是士郎為櫻的正義與切嗣的正義的區別,作為事件的主要參與,相關與影響者,他們才是需要探討的人群,其他的人或者說是局外人,他們只是被動的存在,或推動矛盾向前發展的直接動力(換句話說就是和槍一樣的,工具)。
所以整個故事情節也完整了,但我還是覺得缺點什麼,對,因為是純線性的發展模式,不能像君名那樣通過時間線穿插鋪墊在最後一下點燃高潮那樣給人帶來驚奇感,所以天氣之子必須在平滑的線性敘事過程上,將唯一的高潮部分強化,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矛盾衝突的銳化程度多高,為高潮產生的鋪墊做得有多好,在這一點上,天氣之子確實太過於平淡,一切在預料之中,不存在驚訝不存在轉折,高潮起完馬上就收尾結束(女主消失時間一天都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