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太難了!「好消息」牽絆操作,基金經理兩次錯過高位減持,這次能快刀斬亂麻嗎?
對基金經理而言,好消息太多,希望太多,也未必是件好事。
在一系列「好消息」的牽絆下,擬「清倉式」減持襄陽軸承的基金經理,連續兩次減持都是蜻蜓點水、點到為止,最終伴隨股價走到兩年新低,錯過高位減持的機會。
12月7日,襄陽軸承再一次發布公告,公司持股2.16%的股東上銀基金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993.33萬股。這將是該基金的第三次「清倉式」減持計劃,但在順周期行情到來的好消息下,這一次基金經理又會如何操作?
第三次「清倉式」減持
12月7日晚間,襄陽軸承發布了兩份重要公告。
一是,公司收到股東上銀基金《關於減持計劃期限屆滿的告知函》,截止2020年12月7日收盤,上銀基金減持計劃期限已屆滿,期間僅僅減持了7萬股。
二是,公司持股2.16%的股東上銀基金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993.3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16%。
襄陽軸承在發布這份公告的前六個月,5月17日曾公告稱,公司特定股東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擬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將於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實施)或大宗交易方式(將於本公告發布之日起三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實施)清倉式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10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18%。
其實,早在2019年9月,襄陽軸承就發布了首份「清倉式」減持公告,指出持有公司股份1053.2萬股的特定股東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擬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29%。
看起來要清倉式減持,但實際上基金經理一直猶猶豫豫,在第一份「清倉式」減持公告發布後,上銀基金僅僅在2020年第一季度期間減持52.87萬股。而在今年五月份發出擬「清倉式」減持的公告後,僅在四個月後合計減持約7萬股。
也就是說,自上銀基金喊出準備「清倉式」減持後,其所持有的1053.2萬股襄陽軸承在拖了一年時間後,只減持了約60萬股,目前還剩993.33萬股。
太多「希望」牽絆
此前連續兩次喊出清倉式減持,但最終只是蜻蜓點水的原因是什麼?
上銀基金公司是一家新銳基金,最近兩年基金規模增長迅速,旗下資產規模從2017年的約356億增長到目前約790億,實現規模翻倍。而在今年的A股市場行情下,上銀基金旗下上銀鑫達混合基金、上銀新興價值成長基金的業績表現不俗,兩隻基金在最近六個月內收益率達到40%。
「可能是一直想找股價高點,但一直找不到」有市場人士認為,在上銀基金首次發出「清倉式」減持襄陽軸承的數個月前,襄陽軸承剛剛經歷了一波坐山車行情,但上銀基金當時沒有乘機推出減持計劃。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襄陽軸承自2019年1月初至2019年4月初,三個月內股價上漲接近120%,隨後開始連續下跌,一直跌到2019年9月,上銀基金公司擬「清倉式」減持該股。
在首次發出「清倉式」減持計劃後,從上銀基金的減持操作看,減持依然猶猶豫豫,第一次減持期限內僅減持了52.87萬股。之後,A股市場自2020年3月末開啟一波小牛市行情,上證指數一路上漲至3400點,給減持反而帶來了「挑戰」。
一方面,指數的表現似乎預示著A股正處於牛市當中,另一方面,襄陽軸承的股價卻在牛市氛圍的掩蓋下一路陰跌。如果此時減持,在牛市中賣到市場低位,這似乎違背了投資的人性,基金經理到底是賣還是等等看?
上銀基金選擇了再等等看,因此第二次賣的更少,只減持了7萬股。
令基金公司在減持操作上猶猶豫豫的,不僅是股價前期曾出現高點、減持期限內的股價太低,還可能包括收購資產預期對股價的提振效應。
襄陽軸承主要從事汽車軸承及其零部件的生產、科研、銷售及相關業務,該領域的行業的周期性主要受下遊汽車行業周期性的影響,下遊汽車行業的產銷量直接影響到汽車軸承行業的產銷量,但在汽車行業銷量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襄陽軸承業績備受考驗。
2018年,襄陽軸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9億元,淨利潤虧損5968.42萬元,因此收購優質資產成為該股優化基本面的重要方式。
今年4月14日,襄陽軸承發布公告稱,擬發行股份購買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100%股權,標的資產預估值區間為6.5-7億元。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5億元,發行價格為5.65元/股,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6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的90%。
襄陽軸承表示,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本次交易可以通過產業整合豐富產品結構,擴大企業規模,拓展上市公司業務範圍,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三環鍛造所生產的汽車轉向節、轉向臂以及相關配套產品是襄陽軸承的上遊產品,合併後可發揮產業協同效應。
上述收購資產的公告,對擬減持的基金而言,似乎是一劑迷魂藥。加之,收購公告發布幾個星期後,襄陽軸承又公告業績扭虧為盈。4月29日,襄陽軸承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2.41億元,同比下滑16.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26.41萬元,較上年同期扭虧為盈。
這麼多有關基本面提振的好消息紛至沓來,誰願意在股價這麼低的情況下清倉股票?況且,2020年正是A股牛市行情。結果,基金經理死死扛住股價的下跌,期間只賣了不到數萬股。
歷經五個月的股價下跌後,襄陽軸承卻在8月28日晚間公告,由於籌劃期間公司及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的實控人涉及債務糾紛,對資產重組產生重大影響,決定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收購終止,但業績可能還有所期待?畢竟襄陽軸承在2019年實現業績扭虧為盈。
然而,擬減持的基金經理運氣實在不濟。10月29日晚間,襄陽軸承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8.70億元,同比下降9%;淨虧損約5320萬元,同比下降121.14%。
這次能淡定嗎?
受上述不利消息影響,襄陽軸承一度在11月底跌至4.6元附近,12月7日的股價為5.08元,但截至目前,擬減持的上銀基金還持有接近1000萬股。
12月7日,襄陽軸承再次發布公告,上銀基金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993.3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16%。
值得一提的是,牽絆基金公司減持操作的,接下來似乎還有別的「希望」。
比如四季度末的順周期行情已在A股市場展開,尤其是襄陽軸承所處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最近表現不俗。寶盈基金表示,估值性價比將會是市場考量的因素,在這樣的環境下,行業配置既要看景氣但更需要看估值,經濟的回升使得更多的順周期行業出現較為明顯的投資機會,「出口鏈」和「地產後周期」疊加的領域,如家電、輕工、汽車零部件等。
中信證券也指出,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海外汽車市場景氣度開始回升,終端補庫存需求旺盛;但是,海外供應鏈受疫情影響,短期內供給能力恢復有限,認為國內出口型零部件企業有望顯著受益,汽車零部件行業三個維度的增量值得關注。天風證券也強調,汽車零部件公司明年一季報有望持續超預期,看好汽車板塊的跨年機遇,在順周期、順趨勢大環境下,仍需把握「主線」整車+「滯漲」零部件機遇。
那麼,擬「清倉式」減持的基金公司這次會吸取經驗全部賣光嗎?基金經理要怎麼扛得住「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