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馬蓉又開始作妖了,不知道是蔣勁夫還是陳羽凡的事給了她啟發還是什麼,我們第一眼看到這個所謂的家暴現場照片,真的以為是她在拍海報。
大家都還沒來得及細究馬蓉被施暴,她的照片就成了網紅圖,精緻的眉眼妝、俏皮的蘭花指都被網友p成了雜誌爆款。
於是,Drama queen戲精馬蓉又被大家記住了,說實話,她的瓜我們真的不想再吃了……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戲精的那些英文。「戲精」這個詞原本是用來吐槽「醜人多作怪」,經過網友們的衍化,就有了幾分調侃搞笑的意思,比如:
世界欠你一座奧斯卡獎盃!
你這麼會演戲,應該是中戲畢業的吧!
而英文中的戲精說法剛好是我們熟悉的Drama queen
someone who makes fuss about nothing; in a histrionic manner; a girl who exaggerates her problems
一點兒小事,就反應誇張,「喜劇女王」指的正是「小題大做的人」。
Drama queen一般指女生
偶爾可以指男生
或者男生也可以叫drama king
Don't worry, he's just being a drama queen.
不用擔心,他只不過是在小題大做罷了。
Okay, wise guy, if you're so damned smart, you can tell everyone how it's done!
好吧戲精,你要是真有那麼聰明,就可以告訴大家該怎麼做了!
從字面意來看
attention是個名詞做定語
表示「注意力」
後面的whore一詞不是很雅
表示「妓女」
但在這裡是一種比喻用法
我們暫且可以理解為「婊」
譬如在網絡上大家常說的
「綠茶婊」「心機婊」、「聖母婊」
組合起來
attention whore的含義
就是「吸引人注意力的whore」
翻譯得簡單一點就是「吸睛婊」
所以,翻譯為戲精
如果日常對朋友使用
attention whore略有不雅
還是建議用drama queen哦~
為什麼我們身邊那麼多戲精呢?
在社會學家戈夫曼的眼裡,社會就像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是演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像在舞臺上演戲。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互動,社會根本就不會產生。
而社交活動就意味著人們要學會包裝自己的人設,給自己加戲。加戲甚至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
別說是明星,即使我們普通人也是。從朋友圈分組這件事情開始,就決定了我們要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不同的自己。
朋友圈裡有你的老闆,客戶,高中同學,你喜歡的人,暗戀你的人,你仰慕的人,還有大多數的點頭之交。
你想讓老闆看到你加班很辛苦,想讓心上人看到你的逼格,想讓同學看到你混得很好。
契科夫的小說《變色龍》裡,有個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巡警奧楚蔑洛夫,他遇到平民就囂張跋扈,遇到長官就卑躬屈膝,像變色龍一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每個人其實多少都有變色龍的屬性,這是人生存的本能。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合理的。
但是當人的虛榮心開始膨脹,想要從身邊攫取得越多,就越容易長期把自己隱藏在某種完美的偽裝下面,通過加戲來維持自己的人設。
這類戲精,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鼓吹陰謀論、有被害妄想症。
其實成年人的世界,大家有很多心照不宣的默契,不探聽別人的隱私,不觸碰別人的痛處,不試探別人的界限。
你當然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裡隨意折騰,可是拜託別當真,這世界沒那麼多人關注你算計你,大家都很忙。
總的來說要不是生活這場遊戲的難度變大,戲精怎麼會隨處可見?終歸是因為不靠假裝就不能過關的時刻越來越多了。
你對戲精的態度是什麼呢?不妨來留言區聊聊~
你可能還想看↓↓↓
屢爆性侵,我們到底缺失了什麼
你所謂的三觀,完全被網絡支配著
中國到底有多安全?
有這麼一種人,非常看不起中國人
科普國外針對亞洲人的典型歧視言論
你的嘲笑,讓提升國人英語水平變得遙不可及
為什麼歐美明星吸毒沒人管?
都說英語好的人
表達能力也好
能出口成章
能下筆成文
英語,可以為你帶來
更多學業和事業的機會
尤其是口語
馬克叔的美式發音套路
帶你一節課玩透美式發音
戳戳小卡片立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