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爸爸媽媽都喜歡給小一點的孩子使用尿不溼,尿不溼確實方便衛生,但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得丟掉尿不溼,自主如廁。
孩子從穿戴尿不溼到自主如廁,這個過程該如何過渡呢?
童童的自主如廁訓練
童童開始訓練自主尿尿是兩歲九個月,當時剛取掉尿不溼,還不適應,童童媽想著,天轉熱了,就都給換成開襠褲,也不用尿溼褲子,穿了開襠褲,隨地拉尿,隔一段時間帶他去尿一次。當時孩子抗拒如廁的程度到了尿都滴出來了,仍然不願意去廁所,家長引導上廁所但就是尿,之後,一不留神,找個地方拉了,當時是真的崩潰。
後來我們想辦法先讓孩子放鬆心情,消除他的緊張,接著還給他買了個小馬桶,然後問題又來了,到底是教他站著尿尿,還是坐著尿尿呢?這個問題上我們就沒有太過強求了,大便是要求坐著拉的,在我們家,是爺爺,奶奶帶得多,老人家本來就對引導尿尿比較反感,因為大家觀念不統一,孩子的自主尿尿訓練也宣告失敗了。
我們又想了一個辦法:每次爺爺尿尿帶他去看,去模仿爺爺。或是覺得新奇,他喜歡上了馬桶衝水這個行為,經過一段時間,他也開始尿了(在大馬桶旁邊放個垃圾桶給他尿).但是因為在外面玩的時候,都是隨處尿,回家來,還是喜歡到處尿,只是不拒絕到衛生間去尿了。這次訓練還是有進步的,但離自主尿尿還是很遠。
為了防止童童隨意找個地方尿尿,媽媽把以前的開襠褲縫起來,尿溼了讓孩子看看,緊接著,晚上尿不溼也不給他穿了,在床上鋪個尿布,主要是因為媽媽覺得孩子馬上3歲了,要戒掉就要徹底戒掉,不要讓他產生依賴,剛開始晚上沒穿尿不溼,都不適應,怎麼都睡不著覺,我們就跟他說,想尿就去坐馬桶(小馬桶放房裡)。
最後慢慢就適應了,大概2個月左右就全部戒掉尿不溼了,因為,還不怎麼會說話,自主意識,上衛生間還不行,正在努力,現在會憋尿,有大人引導,尿尿是沒有問題了。
大賽爸爸說:
1、很多家長以為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自己如廁了,這個觀念並不科學,童童已經兩歲九個月了,我們要為孩子入幼兒園做準備,童童媽開始培養孩子自主如廁,媽媽給孩子開檔,讓孩子不要過於依賴尿不溼,童童也開始意識到尿尿也需要控制了。
孩子這次的訓練是有進步的,循序漸進,媽媽不給孩子壓力。但是,在培養孩子自主意識期間,建議家庭成員能勁往一處使,如果爸爸媽媽認為要努力訓練,而爺爺奶奶覺得無所謂,孩子的如廁意識就會薄弱,這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2、成人的引導和示範作用很重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帶孩子去看爺爺如廁,讓孩子更直觀地看到應該怎樣做,對孩子的如廁訓練幫助非常大。
但是,由於童童一家沒有堅持,孩子好不容易有了在廁所尿尿的意識,結果,因為外出玩耍時,家長的放縱,導致前功盡棄。
3、媽媽認為既然開檔孩子可以隨便尿尿,那就把全部開檔褲改成不開檔吧,以前的檔縫起來,尿溼了讓孩子看看,讓孩子自己感到羞愧。緊接著,媽媽把孩子晚上的尿不溼也不穿了,在床上鋪隔尿布。想著要戒就徹底戒掉,不要讓孩子產生依賴。
剛開始,孩子晚上沒穿尿不溼,都不適應,怎麼都睡不著覺,我們就跟他說,想尿就去坐馬桶(小馬桶放房裡)。
最後,媽媽在幫助童童戒掉尿不溼的時候,是下定決心了的,她沒有再猶猶豫豫,不像之前那樣眼看要學會自主如廁,可是帶孩子出門玩一趟,在外面玩的時候是隨處尿,回家來,還是喜歡到處尿。如果一直這樣反反覆覆,訓練就會再次失敗。
與此同時,媽媽觀察到孩子的狀態:沒有尿尿就睡不著。於是媽媽指引孩子去做小馬桶尿尿,讓孩子慢慢適應了這個過程。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訓練自主如廁
生活中,每個孩子的認知發展都不一樣,當孩子有以下表現時,就可以開始訓練他們自主如廁了。
1、規律的尿尿習慣:孩子平時尿尿是在睡前、醒後、飯前、飯後、或是喝水後、或是相隔幾個小時,這個規律需要家長耐心去尋找。如果孩子開始在固定的某個時間段尿尿時,如廁訓練相對就會更容易一些。
2、能簡單表達需求:孩子能簡單表達,比如說尿尿,或是孩子自己往廁所跑,或是指著自己屁屁,這些肢體、語言的表達,都是孩子在告訴你他要尿尿,這種情況,也是訓練如廁的信號。
孩子的如廁訓練,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有很好的耐性,不急不躁,孩子的如廁訓練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貴在堅持。
關注「大賽爸爸說」,
專注探討兒童發育遲緩、
孤獨症譜系障礙和家庭康復訓練,
傾聽您的困與惑,解除您的育兒焦慮,
私信「大賽爸爸說」,
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