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年關於紡織市場,我們說的最多的就是產能過剩的問題。尤其是17年開始的環保整治,在江浙地區淘汰了10萬臺噴水織機,可外圍產能卻井噴20萬臺。一下子將本就供大於求的紡織行業,進一步推向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但是產能並不代表產量,近幾年的紡織面料產量一年不如一年,絲毫看不出新增的20萬臺織機在產量上有多少表現。尤其是今年疫情之下的紡織市場,更是跌回了十幾年前。今年2-6月份,每個月的布產品都只有30億米多一點,同比去年跌幅普遍超過25%。並且現在的產量僅僅相當於2017年織機大幅減少時的1/2。
當然產量的變化既是紡織行情不佳的直觀表現,同時也是降低產能減少庫存的一種企業自保。但是僅僅將產能讓步就能避免庫存,安度淡季了嗎?顯然不太可能!
月產4000卷,日銷僅有100卷
今年的織造企業幾乎每家都經歷過停產、放假,甚至有不少企業在非節假日時候主動放假長達一個星期以上。做這些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減少庫存,可是庫存少了嗎?實際上並沒有少,但凡機器一動庫存就飛速增長。
「我們廠最近放了一個星期的假,近期雖然是開工了,但也只是開半天,所有員工都是晚上上班。但是因為市場還是沒有好轉,只有老客戶偶爾來拿點布,單量最多也就兩三萬米,我們的庫存依然很大超過了250萬米,相當於我們兩個多月的產量。」一位織造企業負責人說道。
庫存增多無時無刻不困擾著紡織人,上圖中的紡織公司,雖然看似庫存只有4000卷布,每天出貨100卷,一個多月就能夠全部消化完。但是實際上庫存每天都是在新增的,一個月後又將有4000卷布等待出手。這一來一回每個月新增庫存1000卷布,只要紡織行情沒有好轉,這個過程就不會結束。
庫存增加似乎與產能關係不大,除非完全停產一心一意清理庫存,但這點沒有一家紡織公司敢嘗試,畢竟完全停產帶來的損失可能更大。看來要想解決庫存問題光靠調整產能意義已經不大了。
擴展銷售渠道,改變銷售方式
坯布庫存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向來都不是產能高低,而是銷售情況。好的時候,一天的銷售量就可以超過一個月的產量,當然差的時候,可能一個月的銷量還不及滿負荷下一天的產量。由此看來在坯布銷售上下功夫遠好於在產能上做手腳。
「今年行情不好,坯布銷售的競爭非常激烈,光靠本地周邊客戶基本是很難維持日常運轉的。我們已經開始向浙江、廣東等地區拓展客戶,爭取將坯布銷售到外地,以減少競爭壓力。並且效果還不錯,今天已經發走220卷240T春亞紡到紹興濱海。」一位紡織老闆介紹道。
當然有拓展客戶、尋求訂單想法的紡織人很多,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真正走出去,獲得一些全國各地的訂單,絕大多數依然是以本地銷售為主。如何在本地市場嶄露頭角,他們也是想法設法。
最簡單常規的就是加大宣傳、降低售價、延長帳期,在有限的市場中讓利給客戶以求獲得儘可能多的訂單。也有一些織造企業在密切關注市場,一旦發現熱銷產品便立刻調整生產方面,或者根據季節的變化改變生產產品。
甚至有些紡織人由坯布銷售專做成品銷售,藉助坯布與印染費歷史低點,大量儲備面料成品庫存,鎖定價格優勢,擴展銷售範圍。畢竟面料成品可以銷往全世界,但坯布卻只有幾個紡織集群有興趣而已。
今年的紡織市場註定逃脫不了與庫存做鬥爭的,但是半年多下來讓很多紡織人明白了,產能的高地對於庫存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沒有豐富、曠闊的下遊通道,庫存永遠都會增加,拓展新的銷售途徑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紡織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紡織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yuln@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