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順口溜有沒有很熟悉?
今天(27日)是農曆二月二,是人們常說的「龍抬頭」。在中國的很多地區,「二月二」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剃龍頭、吃龍鬚麵、祭龍神……你家的習俗是什麼?
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也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丨資料圖:陳衛平 攝
為什麼把農曆二月二叫龍抬頭呢?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中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雖然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
同時,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另一種說法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
說起「龍抬頭」的習俗,很多人都能如數家珍,二月二人們都要做什麼呢?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農曆二月二,人們期盼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
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丨資料圖:洪堅鵬 攝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在這裡小生提一句,「死舅」其實是取「思舊」的諧音,所謂「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並不科學。
二月二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
北方地區一般都會吃餃子、麵條等食品。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
丨資料圖:年磊 攝
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之說。
因為一些地區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裡「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特別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
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或半個月,一般是以春餅,也就是薄餅做款待。
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丨資料圖:唐夢憲 攝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
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丨資料圖:沈殿成 攝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
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的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
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現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
丨資料圖:張遠 攝
民間認為,二月二這一天,婦女們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裡憶歸元亮井, 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 更作風簷夜雨聲。
其實,民間素有把節日或節氣編成打油詩的傳統,一方面表達美好期許,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關於二月二的諺語有哪些呢?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二月二敲門枕,金子銀子住家滾。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吃炒豆,理新頭。
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二月二,龍抬頭,蟲蟲螞蟻往外遊。
你們家鄉二月二有什麼習俗?你還知道哪些關於二月二的打油詩?留言給小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