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琪的成長故事:我們終究都會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2021-02-13 晰姐的靈感作坊

這次故事的主角是在服裝設計領域嶄露頭角的新銳設計師陳安琪。

畢業於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創立個人品牌Angel Chen,91年聖誕節出生的她,還不滿26歲,已經將衣服賣到了連卡佛,登上了米蘭時裝周,得了各種不明覺厲的獎項,一步一步地把夢想實現得更加漂亮。

曾軼可去年年底地全國巡演的先導站「不如我們重新來過」,一共6場演出,輾轉瀋陽、煙臺、青島這三座美麗的北方城市。除了每每聽到就熱淚盈眶的歌聲,這次還有另外一個亮點讓人印象深刻,就是來自陳安琪的造型設計。

演出海報中的造型也是陳安琪的設計

那是在一個暑假,陳安琪和三五好友在自家空置的房子裡辦了一個「自慰工作室」,口號我大概記得是「唯有藝術(創作)聊以自慰」類似的一句話。我參與過一次他們的創作過程,並為她們播放了曾軼可的新歌,原本對曾軼可沒有太多感覺的陳安琪在聽到當時剛出的新歌《夜車》的時候,終於被「你睡吧我負責」深深打動,進而她還喜歡上了《Good Night》。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都是緣分,或許那一次我強行播放曾軼可的歌單,也是多年後兩位才女一起合作的蝴蝶效應的開端呢。

安琪在設計曾軼可此次演出造型時,向我了解了一些相關信息,我為她整理了曾軼可的歌單、演出和mv的造型、不同時期的歌曲特色和背後的故事,以及粉絲對於曾軼可造型的喜好和心願。感謝她的用心。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些美好的造型。

即使我真的認識特別多神奇的朋友,陳安琪依舊是我認識的所有人裡最特別的一個。關於她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她的作品與成就,之類的,已經有很多媒體報導過,我就不在此贅述,歡迎百度之。我只想說說我看到的,陳安琪的成長故事。

我和陳安琪相識於2009年夏天,一個豆瓣的線下活動。那個活動要求年滿18歲方可參加,當時還在讀高中的安琪才17歲,她為了參加活動謊報了年齡。

17歲的陳安琪已經出落成氣質美女,臉上閃爍著光芒,即使安靜地坐著,也很難被目光錯過。作為全場活動中跟她年齡最接近,家也住得最近的人,我似乎有點理所當然地跟她成為了朋友。

她每每跟我講閨蜜間的私房故事,都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情,她用力的去愛,浪漫、有趣、瘋狂,卻又格外真實。她也有小女生的一面,有些盲目、不羈、甚至有時也會迷失,畢竟當時還是個孩子。當時的她總是從頭到腳都是黑色的造型,大方地介紹自己喜歡去夜店,化著比年齡更成熟的妝容。但卻有五彩繽紛的內心,陽光明媚的笑容,和澄澈至清的眼神。一點也不誇張,我覺得不用很多筆墨根本沒法介紹清楚一個如此豐富而美好的人,或許你們也可以通過她的作品了解一些。

很多人二十幾歲的時候都還不知道要幹什麼,而十幾歲的陳安琪卻早早篤定自己的夢想,而且付出了比同齡人多太多的努力。她高中畢業後前往英國留學,從此我常常聽到的都是她在通宵達旦的作業,費盡力氣到處尋找最好的材料,託人從世界各地幫她真人帶回一些重要的配飾。她比同齡人要努力得多,大概是因為她對自己要做什麼也比同齡人要清楚得多。

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進酒吧是參加她的18歲生日派對,讓我只能用嘆為觀止四個字來形容。這個派對在一個酒吧包場舉行,到場的人形形色色,年齡行業跨度巨大,似乎互相都不太可能成為朋友,從小學同學到忘年交網友。但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跟安琪特別要好,每一個人都熱情地擁抱她,送她生日禮物。我記得我當時送了她一首我自己寫的歌《天使的心》,她也很高興收到這樣的禮物。說認真的,她真的是一個像天使一般的姑娘。

我在電視臺實習的時候,也學習她在小本子上寫每天的To do list,一項一項完成打鉤記錄,安排事宜的時候也會拿出小本子去查自己的日程。有一次,她看到了我的小本子,她還很驚喜的說「呀,你和我一樣會做schedule」。其實,我是學她的。而這個習慣有多棒,我相信有堅持過的朋友都會深有感觸,以至於多年以後我翻看當時我那個小本子,都會覺得當時的自己好棒。而十幾歲的陳安琪早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這樣的點滴細節,組成了陳安琪優秀的一面,畢竟奇蹟也不會發生在只是喜歡泡夜店的人身上。

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是我去支教前一周的一個晚上,當時我剛拔完牙,臉腫得老大,疼得說不出話。許久不見的她,興奮地跟我分享她做的一件瘋狂的事。瘋狂程度讓一個荒唐如我的人都是「掉下巴」的表情。而這樣的瘋狂,和那個真實的、很像她自己的陳安琪真的很配啊。我很樂於看到一個人活出本我,而不是活成世界期待的那個樣子。

在那之後,我去雲南支教、然後來北京讀書,而她去紐約實習、在上海開工作室,很難有機會再聯絡。但關於她的消息卻在公眾號、時尚雜誌和新聞媒體等各種地方傳播開來,而她設計的衣服,開始被各種我們熟知的明星穿在身上。

後來看到她剃光美麗的長髮,就覺得這樣無拘無束的自由模樣真是太棒了,她一直在活出最真實的自己。前幾天,她來北京辦展,我倆終於又碰面了,多年未見的她眼神還是像最初一樣清澈純潔,真好,真好。

這不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傳記式的正能量故事,分享的關於陳安琪的小故事,只是想告訴大家,她如何在做她自己。在客觀環境庸庸碌碌、所有輿論都拽著你落入俗套時,真的還是可以活成自己的樣子啊,夢想這個東西不是讓你與全世界作對,而是需要你勇敢一點、灑脫一點、自我一點,活成你自己。

有一次,我在和一位可愛多小妹妹分享關於陳安琪的故事,我想鼓勵她去相信自己也能實現夢想。我說:

剛認識陳安琪的時候,她才上高三,我們都看起來離夢想很遙遠的樣子,轉眼間她已經成了知名設計師,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我們常常在一些地方看到類似「我們終究長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這樣的說法,好像長大就是一個違背初心的事。這種負能量真的有毒,搞得很多人放棄了實現夢想的可能性。而事實上,我真的看到很多人,像陳安琪這樣,很真實的,活成了自己夢想中的樣子。


所以,加油吧,我們終究都會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本文圖片由陳安琪提供,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由於ios端用戶無法讚賞

如要讚賞請掃下方二維碼

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學子故事|陳安琪:育才中學走出的中國新銳設計師!
    「爸,我要去做時裝設計……」似乎成長中所有的鋪墊,都是為了在那一刻,讓夢想的種子破土而出。2007年陳安琪就讀初三,她通過時尚雜誌偶然接觸到了約翰·加利亞諾,頃刻就被他狂傲不羈的設計風格所折服,「那場迪奧秀讓我大開眼界,約翰·加利亞諾創造的世界堪稱完美,時至今日我依然被他的作品所驚豔。」
  • 豆瓣8.8分《小婦人》:美好的女孩成長史,我們都會成為更好的人
    而在這個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四姐妹也不斷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點,積極地克服、改正,成長為美麗、優雅、堅韌的女士,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之一就在於對於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而努力就會有收穫,她們也都擁有了各自的美好人生。《小婦人》正是這樣一部女孩成長史:誰都不完美,但我們都願意為美好的品質不斷努力,我們會成為更好的人。
  • 有原則、有態度,陳安琪帶領中國設計走向世界
    四大時裝周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中國超模群體日益壯大;中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時裝市場之一。中國時尚行業的成長與繁榮早已毋庸置疑,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設計的蓬勃發展,它是一切繁榮的源頭與核心驅動力。
  • 對不起,我終究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人: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奇葩說》曾經有一期節目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終究成為自己最討厭的人」。裡面有一句話觸動了我的心:這不是個例,而是大部分人身上都會發生的事情,這不一定是好事但卻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捕鳥抓蝦,海邊拾貝還有那個對這樣生活十分嚮往的魯迅先生。可成年後再看閏土的後半生才知歲月磨人,磨的不光是青春還有心性。再見閏土時,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
  • 我們常常成為自己最痛恨的那個人 ——瑪麗埃爾·海勒電影《鄰裡美好的一天》
    我們常常成為自己最痛恨的那個人——瑪麗埃爾·海勒電影《鄰裡美好的一天》
  • 《小王子》:我們都會成為大人,可總在無奈中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動漫《小王子》是法國2015年出品的奇幻動漫,同年十月份在中國大陸上映,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搬到新家後與一個飛行員老人成為鄰居,在兩人成為朋友後,飛行員講述的故事吸引了小女孩,在飛行員生病住院後小女孩獨自駕著飛機去找小王子的奇幻故事。
  • 陳安琪,獨一份
    偶像的軌跡2007年,還是一名初中生的陳安琪在雜誌上看到了當時時尚圈最炙手可熱的設計師John Galliano的作品,回顧往事,她很清晰地記得雜誌上刊登的是dior2007春夏系列。「我非常驚嘆,原來時裝設計師不僅能設計衣服,甚至可以通過服裝將他心中的非洲描繪出來,而且讓別人不停想要去探究,他到底還有什麼樣的世界。我覺得他更像電影導演多過一名時裝設計師。」陳安琪說。
  • 陳安琪 她不僅是那個二十歲剃光頭髮的女孩,還是聖馬丁畢業的新銳設計師!
    同年8月陳安琪回深圳創建獨立時裝品牌Angel Chen。她先被買手店「棟梁」挖掘,隨後入選連卡佛新晉設計師大賽中的38個設計師之一。2017年陳安琪又被梅賽德斯奔馳選中參與國際設計師交流計劃,用最新系列「Modern Tribes」(現代部落)在米蘭時裝周上演了一場叛逆的摩登大戲,是目前國內炙手可熱的新生代設計師。
  • 陳安琪, 獨一份
    陳安琪的偶像John Galliano畢業於名校倫敦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這個學校自然就成為她的夢想。確定自己要讀聖馬丁之後,也就開始努力學習藝術需要各種基礎,畫素描、速寫、水彩、水粉,紮實自己的基本功,努力的同時,也等著家裡能賺更多的錢。「那時候我家沒什麼錢,我就等,過了幾年終於有錢了才去的聖馬丁。」
  • 新民晚報數字報-陳安琪 讓世界看到「中國功夫」
    樊一潼/文 安娜 /攝  時裝品牌和著名設計師開發聯名系列已成業界常態,本土設計師陳安琪坦言自己遇到的最大挑戰應該也是很多獨立設計師都會遇到的挑戰
  • 陳安琪:深圳走出的中國新銳設計師
    2007年陳安琪就讀初三,她偶然在時尚雜誌上接觸到約翰·加利亞諾,頃刻就被他狂傲不羈的設計風格所折服,「那場迪奧秀讓我大開眼界,約翰·加利亞諾創造的世界堪稱完美,時至今日我依然被他的作品所驚豔。」她下定決心「像約翰·加利亞諾一樣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入讀他的母校——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
  • 《小婦人》女孩不得不看的個人成長史,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電影《小婦人》中,情節並不複雜,主要講述的是馬奇一家四姐妹的生活和成長的故事:她們性格迥異,都有著各自的夢想和追求,雖然生活總是未必盡如人意,但她們在互相幫助和勉勵之中逐漸成長,不斷完善自己,看清楚自己內心真正的所求,並且最終收穫各自的美好人生。
  • 品牌故事:讓你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因為這個課程主要是講打造個人品牌,所以,你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你要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第二,你要有自己個人的品牌故事。為什麼要講故事 假如你碰到一個人,你跟他說:「HI,我教你個道理吧」。那個人一定會說:「你誰啊?你有什麼資格跟我講,自以為是不要臉...」肯定會牴觸根本不會聽。但是如果你是這樣講:「HI,我跟你分享個故事吧。」他可能就會比較容易接受。
  • 陳安琪:我的夢總是很龐大
    回憶起來,安琪依然難以置信,「《Evening Standard》是我到倫敦讀的第一份報紙,每天有幾千萬份的發行量,每個人都會在地鐵裡讀。所以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大版面地報導對我來說太震撼了。」這個系列的主角是一個童子軍團,其中的每個人都被設計師賦予了不同的角色與使命,比如蘇格蘭軍人、好色鬼、假小子等等。「領軍人背著槍,從蘇格蘭出發,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女神,一路捍衛著她。」安琪描述起故事時認真而歡樂。
  • 他們終究只會成為你記憶的一部分
    ,即使存在感情也會在某一刻而變質,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沉澱,而那些留下來成為了你最後的溫暖,其餘的終究會住進腦子裡,成為或多或少,模模糊糊的記憶。凌晨五點的吉首還是燈火通明,一出站就有各種叫賣的人,拉客的人在嘰嘰喳喳,果斷走去大巴,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了下來,看著清晨的小城,安靜樸素,車緩緩的行走,我知道我又來到了這裡,和不一樣的人,肯定也會發生不一樣的故事。
  • 《東京愛情故事》復播,為愛情付出到沒有自我,都會成為赤名莉香
    赤名莉香,一個出生在東京,成長在國外的現代女性,有著獨立的思想,認為女人不是任何人的附屬品,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但是因為家庭緣故,莉香缺乏安定感,所以她想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而她卻又追求一個能帶給她安定感的人。
  • 「女學霸」陳安琪 放棄出國留學機會為哪般?
    在課堂和實驗室中培養出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是陳安琪在上科大獲得的一筆寶貴財富。近日,在與李強書記交流時,陳安琪也提到了這一點。對此,李強書記也表示贊同,他認為大學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大學生保持愛心、好奇心、卓越心,大膽探索敢於挑戰,為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對陳安琪來說,上科大就是這樣一塊培育學生的土壤。
  • 從米蘭到紐約,品牌創始人陳安琪談設計師如何開拓海外市場
    如何平衡設計與商業一直是設計師品牌的一個痛點,但 Angel Chen 在這方面卻一直是強項:色彩鮮明、材質豐富的視覺語言早已成為了品牌的標誌性設計,而從創辦開始,創始人兼設計師陳安琪牢牢抓住了一個個商業化機會,使得這個創辦僅4年的新銳設計師品牌脫穎而出,加速成長。但當品牌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陳安琪又在思考些什麼?
  • 願以後的日子,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會慢慢長大,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故事。或快樂或悲傷或複雜,各種經歷各種遇見都會讓我們增加一段往事。感謝曾經,讓我們不斷成長。在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會經歷愛而不得的心酸。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會經歷愛而不能久的遺憾,但無論過程如何,你都會成長,時間會告訴自己,什麼樣的人才是適合自己的,慢慢的你會明白愛情不一定要轟轟烈烈,能相濡以沫,平淡相守,這也是一種幸福。回首往事,每個人都會經歷委屈,但也都在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堅持著,這就是平凡生活中最大的收穫。
  • 中國創造 時裝設計師陳安琪
    2014年8月在深圳創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Angel Chen;陳安琪先被買手店「棟梁」挖掘,而後,她又成為了連卡佛新晉設計師大賽的獲獎者,得到了連卡佛的訂單。她擅長運用色彩、概念和面料打造充滿童趣、天馬行空、古靈精怪的服裝形象,將大膽叛逆和浪漫細膩相結合,並把自成一家的美學運用到剪裁及物料配搭上。品牌已入駐包括連卡佛在內的國內外多家高檔買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