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明珠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奶瓶是寶寶賴以生存的生活用品,每天都需要吮吸,家長們務必做好清潔工作,清洗奶瓶看似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但是不少父母總是清潔不徹底,導致細菌滋生,這樣無異於給娃餵「毒」奶,增加患病風險。
新手爸媽常見的錯誤清洗方法
不少家長認為奶水主要集中在瓶身部位,所以每次只是單純地用熱水泡一下,冷水衝一下就行,其實奶粉中含有脂肪類物質,很容易附著在瓶身,只有經過摩擦才能徹底清潔乾淨,正如洗碗只是用清水衝洗,依舊是油乎乎的,只有刷一下才能幹淨。
有的媽媽可能每次都是等到寶寶用之前才去清洗,這樣很容易給細菌增殖的空間和時間,奶粉中的營養物質是細菌滋生的溫床,長久放置,不僅奶垢很難清除,而且細菌堆積成山,並且洗完後不晾乾,隔很久才給寶寶用也容易滋生細菌。
像只洗瓶身不洗奶嘴、隨便用清水衝洗、不立即清洗、不晾乾保存、不進行消毒等錯誤的清洗奶瓶方法,都會使奶瓶產生大量的細菌。
而嬰幼兒的腸胃功能特別嬌弱,抗感染能力很差,極易受到細菌的攻擊,出現腹痛、腹瀉等腸胃疾病,那麼到底如何清洗奶瓶呢?
如何正確的清洗奶瓶?
一般來說,奶瓶上的髒東西都藏在螺紋處和奶嘴,只有將這兩處清洗乾淨,才是對寶寶健康最大的保障,可惜很多寶媽都忽視了。
準備材料:一大一小的奶瓶刷子、嬰幼兒奶瓶專用清潔劑、一盆溫水。
清洗步驟:先將奶瓶放置在溫水中浸泡幾分鐘,再將奶瓶一分為二,用大刷子和小刷子分別蘸取清潔劑清洗瓶身、奶嘴和螺紋處,接著用流動的自來水衝洗乾淨。
最後,將奶瓶放入開水(80~90℃即可,不能用沸水)煮10~15分鐘,把奶嘴放入開水中煮2~5分鐘,進行高溫消毒,殺死細菌,消毒結束後,晾乾奶瓶即可,一周消毒2~3次即可。
為什麼不能用沸水煮塑料奶瓶?
一般來說,塑料類奶瓶包括PES(聚醚碸樹脂)、PP(聚丙烯)、PPSU(聚苯碸樹脂)。目前市場上90%的塑料奶瓶都是PC材料的,但是一定要避開高溫燙煮。
如辨別奶瓶是PC材質呢?在奶瓶瓶身或者底部有一個三角形的環保回收標誌,裡面包含了從1~7的數字,不用數字對應的材質不同。
比如數字1是「PET」材質,常見於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和油瓶,當它的溫度達到70℃時/使用時間超過10個月,就會產生出致癌物質,因此飲料瓶喝完後不能用來做水杯,或者用塑料瓶裝米酒和菜油等調味品。
數字3是PVC材質,常見於管材、雨衣、涼鞋、拖鞋等,只能耐熱至80度左右,遇高溫就會產生有害物質。
數字5是PP材質,常見於微波爐餐盒,它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爐餐盒的盒體是5號PP製造,但是盒蓋卻以1號PE製造,由於1號不能抵受高溫,因此不能與盒體一併放進微波爐中。
而數字7就是PC材質,常見於水壺、水瓶、以及奶瓶,它可以防摔,但是要避免高溫操作,因為PC膠遇熱容易產生致癌物質雙酚A,歐盟認為含雙酚A會誘發性早熟,並且導致新陳代謝紊亂引發肥胖,因此塑料奶瓶是不能用開水燙的。
高溫燙煮確實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但是只適用於玻璃材質的奶瓶。因為它的奶瓶瓶身是高硼矽玻璃材質,最高耐熱到500度,可以瞬間抵禦160度的溫差不會炸裂,並且不含致癌物質雙酚A(BPA),並且遇酸性或鹼性物質也不會釋放出有害物質。
需要注意的是媽媽們在用熱水煮玻璃奶瓶時,最好是將奶瓶和冷水一起下鍋煮,否則水沸時放入奶瓶可能有炸裂的危險,煮的時間不可以太長,一般3~5分鐘即可。
奶瓶清洗不乾淨有什麼危害?
1、奶瓶發臭,寶寶對此十分牴觸
如果奶瓶清洗不乾淨就留下奶味,時間久了變質發臭,寶寶一聞到這個味道就會牴觸吃奶。
2、滋生細菌引,發幼兒口腔疾病和腸胃疾病
奶瓶上附著的奶漬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如果清洗不徹底,細菌汙物殘留會引起寶寶患口腔疾病、急性胃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