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四十歲才明白:越是親近之人,越見不得你比他好

2020-12-13 新咖聊情感

作者:新咖聊情感

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說出故事。

30歲後就該明白:你的親人,親戚,摯友,並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

小時候一直都以為所有家庭都是和和睦睦的,所有親戚之間應該是互相關愛的,因為那時候大家都窮,都沒有什麼東西,一家有困難,其他家都會幫忙。

可越長大越發現,現在的親戚關係越來越變味,由於利益關係,親戚之間互相算計,互相埋怨,就算在表面上維持著相互的體面,可私底下仍然互相不順眼,我就經常看見這種烏漆嘛黑的「內幕」。

很多人變得嫉妒心很強,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拿著親情為你好當理由做著最噁心人的事。你需要他的時候他不知道在哪裡,你不需要他的時候出來噁心人,陰損,挖苦,對比中找優越感。

老人常說:「出門靠朋友,在家考親友。」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得涼薄,也越來越討厭和親戚交往,甚至過年不願意回家,都不願意和親戚有過多的交往,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些人不願意和親戚交往也有他們的苦衷。

親戚是一個比較普通的群體,但對於很多來說,有些親戚可能一輩子都見不了幾次,但是等到他們遇到事情需要求你的時候,你躲得再遠都能找到你。因為他們和你有著血緣關係,雖然你覺得很尷尬,但是他們會覺得你們的關係很親切,既然大家都是親戚,你就有義務幫助他們。

對於厭倦了很多人情世故的年輕人來說,親戚是一個很可怕的存在。你礙於父母的面子,不得不和他們繼續交往,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你又討厭和他們交往,因為和他們交往會讓你覺得不是很自在,很耗費精力。但是經歷越多的人越感覺,自己寧願做一個生性涼薄的人,不和親戚交往,只愛另-半和親戚,這樣才能輕鬆很多。

去年有這麼一段視頻,火遍全網,眾多網紅都去翻拍這一片段。視頻是復旦大學陳果老師的課。當時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她說有個朋友和自己關係特別好,這個朋友有一次來學校裡看她,朋友遠道而來看她,自然要盡地主之誼,於是就請朋友吃飯。

兩人一陣聊,相談甚歡時,朋友突然問了她一句:「你最近過得好嗎?」然後她說:挺好的。接著她朋友便說到:「我也希望你過得好,但是我希望你過得沒有我好。」話語一落,陳果老師覺得這個朋友可能就這樣了,沒法深交了,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

曾經一起朝夕相處,念念不忘的人,隨著生活的磨練會漸漸的露出自私的嘴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識別,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會相互欣賞,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成為知己好友。

路遙在曾經在《平凡的世界》裡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並不在於是否是親戚,小時候常常把親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才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很多時候,傷害我們的並不是陌生人,而是親戚,因為只有他們才更清楚我們的底線,更知道怎麼傷害我們。前段時間我一個朋友就在跟我吐槽家裡的親戚。她說家裡的長輩說話真的太過分了,每次做錯一點小事都會用-讀書人不懂點事,來展開話題,朋友礙於身份也沒好過多的反駁,默默忍受著。親戚家有錢有勢,而自己家境一般,還在讀一個不怎麼好的大學,所以這親戚每次都是趾高氣揚的,讓人家很不舒服。

雖然自己家暫時沒有那麼厲害,但是往後呢,就能一直這樣嗎?就不能超過你家?就很多人仗著自己比別人好就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面指責別人,這樣雖然漲了自己的威風,卻也很成就他人的志氣。別人可能不會因為你的打壓而變得懦弱,而會變得更加努力,產生一種攀比心,一步一步往上爬,然後去驚豔所有人。

就有這麼一句至理名言:我落魄時你愛搭不理,我成功時你高攀不起。所以,即使自己很厲害,但也不要外露自己的財富,用平凡的心來對待他人,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會收穫更多的友情親情。

既要腳踏實地於現實生活,又要不時跳出現實到理想的高臺上張望一眼在精神世界裡建立起一套豐滿的體系,引領我們不迷失不懈怠。有時候真的要學會先愛自己,再去愛別人。

—END—

話題互動: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過來人痛訴:越是關係親近的人,越見不得你好
    每個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都是有所反駁的。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承認這句話,甚至會脫口而出,還有很多人會祝福你過得好。 阿園曾經也是如此天真,覺得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父母還有很多願意真心對自己好的人。可日子一天天過去,時間一天天流逝,經歷過一些事情,接觸過很多人,他發現並不是這樣。
  • 經歷了這兩件事情後,才真正看明白:越是親戚,越見不得你好
    作者東野圭吾在他的書籍中寫道"這人世間,唯有太陽和人心,不敢直視",在沒有靠近的時候,我們彼此每個人都是好的,但一旦真正接觸,卻讓人寒心不已。人與人之間最怕的不是陌生,而是在經歷過了解熟悉後的嫉妒,這種嫉妒通常是因為"你比他過得好"。
  • 四十歲才明白:一個女人越是動情,越會「三不主動」
    女生會跟自己的男朋友撒嬌,也會偶爾的蠻不講理,你認為沒有問題的相處方式,但是對方卻接受不了,所以無法走到最後。在愛情的初級階段,除了甜蜜,還需要兩個人相互的磨合。當兩個人相處的時間久了,就會懂得要如何去愛一個人。人到中年,漸漸地就會明白,當一個人女人越是愛一個人,越是動情,她們越不會主動做這三件事。
  • 見不得你好的人,往往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別不信
    其實,見不得別人的好,自己也不會好過;見不得別人的好,嫉妒的火在心中猛烈燃燒,灼傷了自己的五臟六腑,痛苦而煎熬,拿別人的優秀折磨自己,愚蠢又可笑。生活中,只要看見他人一旦有過人之處,有大成就或者日子過得比自己好,就會想辦法孤立,暗地裡做手腳,借他人之手打壓。
  • 高曉松:過了40歲才真正明白四十不惑究竟什麼意思 網友:說的好
    說到高曉松,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音樂才子,一首《同桌的你》,不知打動了多少多愁善感的學子,而且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無數人深藏在心底的經典歌曲。高曉松的也做過幾檔節目,言語間透露的知識談吐也讓人讚嘆。高曉松寫過很多經典的歌,也是一個成功的音樂人,但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自己的困擾。
  • 那些見不得別人好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大抵意思是:一個人見到了上帝,上帝有感於他的虔誠,對他說:「現在,我可以滿足你的任何要求,但是前提是當你得到這一切的時候,你的鄰居將會得到你的雙倍。你現在不必回答我,等明天晚上我還會再過來,到那個時候你再告訴我答案。」上帝走後,這個人很興奮,他想:我就要價值連城的金子,富麗堂皇的宮殿,傾國傾城的美女。
  • 夜讀丨人最大的愚蠢,是見不得身邊的人好
    記得《來自星星的你》裡有一段話:人性就是如此,看到別人比你爬得高,不是說我也要去那裡,而是對別人說,你下來吧下來吧,也到這泥潭裡來吧。有很多人,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因為見不得別人好,所以恨不得使盡各種手段毀了對方,可到頭來,首先毀掉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與心態。生活,活的就是心態。心態如此黑暗偏激,又怎能過好自己生活呢?所以說,見不得別人好,其實就是在斷自己的後路,最終受害的也還會是自己。
  • 越「懇求」越被人「無視」:那些「見不得你好」的人,正在踐踏你
    當你懇求別人幫助時,對方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都會在心中產生「輕視」的心理,這種心理是「看不得人好」的深刻人性。兩個要好的朋友,當你遇到了事,你請求他稍微幫助你時,他給你提出了諸多的要求。你回想起自己幫助他的時候的那種慷慨,不免覺得真心錯付。
  • 見不得別人好,是人最大的愚蠢
    叫來服務員確認,發現後臺點的菜一直在瘋狂增加: 劍南春52度的就點了222瓶; 牛油鍋底點了20份; 188一盤的澳洲肥牛點了10份. 微信群頻頻被這類「反對這門親事」的長篇大論刷屏;惡意揣測、詆毀優醬的言論也是層出不窮。
  • 越是高智商的人,越會裝傻
    其實越是高智商的人,越會裝傻,正所謂大智若愚,市面上機靈鬼好多,人與人之間相處,總會有好多人攀比誰更聰明,人活到老了以後,「難得糊塗」更是難得。我們辯證思考——真正高智商的人,還用得著表現自己多聰明?就像一個有錢人,還用天天裝有錢嗎?沒錢人才裝呢!
  • 越是無知的人,越狂妄自大
    我常常想,七次被擒,被放後又來,你當你是小孩子過家家嗎?當然,根本在於諸葛亮原本就不想殺他,只是想讓其心甘情願的投降。七擒孟獲但站在旁人的角度,凡事講究事不過三,你一次次被抓,放了又來,你真的好意思啊。我之前一直很難明白,這位蠻王到底是怎樣神奇的人物才會如此?直到最近看到一句話才終於明白他的所作所為了:越是無知的人,越是狂妄自大。
  • 皇后說「越是親近溫馴就越容易不留神」,並非指安陵容
    皇后:越是親近溫馴就越容易不留神哪!關於這一段情節,原著中說:皇后話中有話,我只作不懂,皇后也不再說下去……所以皇后說這些話肯定是有言外之意的,那皇后所指究竟是誰呢?這段時間裡,前後背叛過甄嬛的只有兩人:浣碧和陵容。
  • 四十歲後,要和好看的人交往!(深度好文)
    各位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學生活,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美好之旅。之前看到一個話題:人到中年,什麼樣的人最值得交往?底下眾說紛紜,有人說靠譜的、正直的,也有人說對你肝膽相照、為你兩肋插刀的。
  • 越善良的人,往往越是孤獨,原因很簡單
    當這種朋友見多了,自然也就沒有了要再交朋友的興趣。因此越善良的人,最後可能越沒有朋友,不是真的沒人結交,而是自己不想再去當這種傻子,去逢場作戲地維護這種表面關係。所以越善良的人,往往越是孤獨。還不如把多點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不用取悅任何人,只顧好自己。他說剛開始不社交的時候其實內心很彷徨,也覺得很孤獨。但後來他卻越來越喜歡這種感覺。無論與誰,都保持著一定距離,不用太疏遠,也不必要太親近。人與人之間,永遠都是「遠香近臭」的,人若靠得太近,無疑是場災難。
  • 真正到了四十歲,才明白了四十不惑的潛在含義
    以前理解的四十不惑,以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都懂了,什麼都明白了,還渴望自己能夠早早進入這樣的人生境界。真正到了四十歲,才知道四十歲也許才是體會人生真正滋味的開始。經過四十年的打磨,從青蔥歲月到不惑之年,從涉世未深到圓滑世故,從朝氣蓬勃到老成淡漠。
  • 過了四十歲的男人,最迷戀這三種女人,希望有你
    章策在經歷過無數次相親後,人也一晃轉眼過了四十歲的年紀,對找對象這件事心態反而變得不急不躁起來,總是笑著說:隨緣。此後的程皓便是獨身了十年,遇過的女人都是逢場作戲。過來是程皓的第二任妻子。在邁入四十大關的時候,朋友們開玩笑:「你這是真打算孤獨終老了啊。」推辭不過,便見了這位郭小姐。郭萊倒也大方,談吐之間更是溫柔而真誠。相處之下,程皓卻對這位郭小姐越發的迷戀和依賴。婚後,當朋友們被邀請到家裡做客,終於明白程皓為什麼會著了她的道。
  • 別想去改變任何人,越是親近的人,更應該保持距離
    很多父母以為,自己生了你,就應該按照我的想法來。上什麼學校,找什麼工作,跟誰結婚,都得聽安排。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難輕易被別人改變。除非,他自己覺醒了,想改變!1、你連自己都改變不了。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你連你媽都改變不了。其實,不要說是改變媽了,很多人連自己都改變不了啊!不少人嫌工資低,天天睡覺前,給自己定個目標,說明天開始,一定好好努力。睡了一覺,早上起來什麼都忘了。
  • 人生感悟:人到四十才明白,真正的朋友,有這三種就夠了
    漸漸地,我們很多人都年到四十,慢慢變成中年大叔大嬸了。在過去的四十年裡,我們結交過很多的朋友。不分身份貴賤,不講來自何處,不問前生過往,只要能聚在一起,就是朋友。只是,這些朋友參差不齊。雖然有量,卻無質。
  • 四十因何大不惑?我為過來人,且試解讀之
    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孔子早已成年,直到三十歲才「立」究竟立的是什麼呢?如果按世俗理解,立的是榮華富貴,立的是成家立業,那麼孔子其實是沒立起來。其實孔子意思不是這樣的立,出身卑微卻不墜其志,孔子做過很多很一般的,下級的工作,但都和文化,實踐有關係。他作為倉庫管理員,也做過牧場管理員,有學有用,可謂知行合一,首先是讀書明禮,周天子時代,很重要的技能就是「禮」,不懂禮是沒法立足的,所謂「不學禮無以立」。
  • 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理二人
    四十歲的你,已經是中年人了,我們的眼光要放在家裡,而不是外面的花花世界;五十歲的你,即將步入老年了,我們更要學會精簡自己的圈子,不參合他人的是非,好好守護我們的愛人,盡職盡責。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理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