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市教育局在官網上發布《2020年工作思路》,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領域提出更高標準和要求。
其中提到了:學位建設、中考改革等,在全市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展「五四分段」教育改革實驗,積極引入廣東省實驗中學等國內名校來深辦學,達到新建高中「建一所、優一所」目標。
特別是針對事關全市學生的教育政策,將探索建立深圳市教育重大政策聽證制度,健全多方參與的教育政策民主決策機制。
這份文件還在哪些方面透露出重要信息教育君帶你接著往下解讀
01.教育政策制定
文件提出,「探索深圳教育先行示範及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等現代化建設路徑」,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啟動《職業教育條例》、《教育督導條例》、《學前教育條例》、《家庭教育條例》、《高等教育條例》等地方教育法規研究制定工作。特別是針對事關全市學生的教育政策,探索建立深圳市教育重大政策聽證制度,健全多方參與的教育政策民主決策機制。
02.學前教育
高標準辦好學前教育,建立「公辦幼兒園建設攻堅戰」推進機制,開展公辦園建設專項督導,壓實各區主體責任,
完成公辦園、普惠園在園兒童分別佔比50%、80%的任務
在提升幼師待遇方面,建設30個市級學前教育名師(名園長)工作室,研究制定公辦園聘用制教職工薪酬體系,吸引並穩定優秀人才;
研製學前教育相關辦學標準,
制定幼兒園課程建設指導意見,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師學歷水平
,力爭實現大專及以上學歷教師佔比100%、公辦園教師本科比例達到50%以上目標;
儘快研究出臺公辦幼兒園招生指導方案,
確保學前教育普惠公平
。
資料圖。圖文無關
03.義務教育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位建設是家長最關注的問題,
今年將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0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萬個以上
。
千家萬戶高度關注的中考,今年也有新的變化——教育部門將進一步深化中考改革,推動學業水平考試與中考「兩考合一」,試點將日語、俄語納入中考外語科目;堅持綜合素質評價作為中考錄取重要參考,引導學生主動提升綜合素養;鼓勵部分條件成熟的中學加大自主招生力度,支持學校特色發展。
資料圖。圖文無關
招生方面,大學區和集團化還會持續開展
:探索大學區建設,探索優質校+新校、優質校+民校等形式的集團化辦學,大力推廣集團化辦學先進經驗。
鼓勵初中學校與學區內小學開展教育銜接研究
,探索全市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展「五四分段」教育改革實驗。
ps:「五四分段」,只是一種教育改革實驗,不是改變學制,義務教育學制和課程,國家都有嚴格規定的。根據一些學校的經驗,「五四分段」能夠更好地促進小學、初中教育的銜接,對學生是有利的,另外其實也有學校空間騰挪方面的考量。
除此之外,
教育部門重申,民辦學校不能「搶跑」
,今年將全面實施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等招生條件、統一招生平臺、同步招生。另一方面,
研究提升民辦學校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支撐作用
,民辦學校教師與公辦學校教師在職稱評審、教師培訓、名師培養等方面實行同等政策、一體化管理。
資料圖。圖文無關
04.高中教育
高質量普及高中教育。
編制高中未來5年布局和建設規劃,探索普通高中建設和管理新模式,新改擴建普通公辦高中學校2所,新增普通公辦高中學位6150個。
文件特別提到,積極引入廣東省實驗中學等國內名校來深辦學,達到新建高中「建一所、優一所」目標。
資料圖。
05.特殊教育
文件明確,
加快推進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資源教室建設
,各區原則上至少建成一所獨立設置的義務教育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5%以上。
06.國際教育
在國際教育方面,也不乏亮點。其中包括——
探索舉辦新型國際特色學校
(學生不限國籍),爭取每個區至少布局1所;
開展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常規檢查,繼續推動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依法規範辦學;對民辦學校的高中國際課程實驗進行專項評估,推動實驗效果較好的學校轉型為中外合作辦學,依法清理終止近兩年未開展招生或辦學質量差的學校的實驗資格,
努力提升民辦高中國際課程質量,滿足市民多元特色教育需求
。
資料圖。圖文無關
07.高等教育
深圳高等教育近年來發展迅猛,
今年會繼續引進名校、建新校,繼續支持現有高校改革創新提質,加快打造一流高等教育高地。
具體包括——
加快深大、南科大、哈工大(深圳)、港中大(深圳)高水平大學建設進程,提請省教育廳支持深大、南科大增加博士生招生規模和研究生推免比例;
加快「雙一流」學科建設,給予創建高校和學科重點支持和專項經費保障;
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音樂學院,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首批建築投入使用;
爭取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國際設計學院獲教育部批准設立,有序推進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設立申報進程,加快推進清華大學與加州伯克利大學合作辦學進程;
推動北大劍橋深圳學院落地。
資料圖:西麗大學城。
08.職業教育
深圳的職業教育一直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教育部門提出,
積極申報國家職業教育先行示範區
。通過強化扶持、高職引領、貫通培養等方式,全面提升中職教育質量。
加快推進深職院、信息學院創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支持深職院建設世界一流職業院校,積極籌備培養職業院校師資的本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