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才明白皇帝栽在甄嬛手上一點都不冤,不信你看太后說了啥
導語:《甄嬛傳》中最讓人糾結的一對,莫過於皇帝和甄嬛。明明兩人都對彼此有感情,但卻相愛得不是時候,一度落入反目成仇的局面中。到最後皇帝甚至陷入了單相思的苦戀,一代英主臨死前喃喃道,朕與嬛嬛再也回不到從前了,顯得特別辛酸,但是結局落到如此境地,全是皇帝自找的,從太后的態度就可見一斑。
才明白皇帝栽在甄嬛手上
雍正作為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在政事上勵精圖治,在位期間做了一番成就,身後也享有赫赫名聲,可惜這個人在感情上,就跟很多毛頭小夥子一樣,完全是一筆糊塗帳,這也給他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作為一個英明的皇帝,而且實行中央集權的朝代裡,雍正對權力的掌控是非常強有力的,雖然後宮的事情他不好插手,但是後宮的人絕不敢對他指手畫腳。為了保持皇帝的威嚴,他本應該喜怒不形於色,對後宮中人雨露均沾,但是因為對甄嬛產生了真感情,這才讓別有用心的人鑽了空子。
1、在閨房內容許甄嬛放肆
皇帝對甄嬛的不同尋常早有跡象可尋,在甄嬛將他認成果郡王。小女生春心雀躍,卻又嚴守規矩,美好又自持的好女子,當時雍正就對她動心了。也不戳穿自己的身份,和甄嬛玩起了角色扮演的遊戲,想必對看倦了後宮千篇一律的美人,雍正也是審美疲勞了,玩得忘乎所以。這也成了兩人感情的開端,後來甄嬛得知,自己可望不可即的「郡王」,其實早就是自己的夫君,該是多麼歡喜啊。
於是威風不可一世的雍正,容忍一個妙齡少女,在閨房之內對他放肆。叫他四郎,如平民夫妻一般相處,甄嬛沉浸在愛情的美妙中,雍正何嘗不是在溫柔鄉裡,日復一日地放下心防,以致于越陷越深。
在甄嬛的眼裡呢,她的夫君在她面前,也是個普通人,雖然他一聲令下就能決定她的生死,但是這個人卻對她流露出柔軟的,普通人的一面呢。這讓真心愛過雍正的甄嬛,後來恨起他來也毫無障礙。
2、在甘露寺給甄嬛臺階下
兩人感情的轉折點,是甄嬛發現皇帝竟然將她當成純元的替身,純元是皇帝的逆鱗,而「前任」何嘗不是「現任」心中的一根刺?甄嬛比皇帝更激動,就差直言分手,恩斷義絕。最後鬧成了皇帝發配甄嬛,到甘露寺裡修行。昔日寵妃一夕之間就被打入冷宮。一對有情人從此天各一方。
一點都不冤
雍正現實中為了純元發落甄嬛,但是可憐的他,卻在夢中呼喚著純元的名字。太后聽到兒子的真心話,才明白他的心意。雖然是皇帝的親娘,可是皇帝畢竟是天子,太后不僅畏懼皇帝,也覺得甄嬛會成為皇上的軟肋,於是想要把住甄嬛這個把柄。
另一邊甄嬛在甘露寺可謂吃盡苦頭,周圍的人各懷心思,甚至還有人想置他於死地。因此太后金口玉言:你們好歹留她一條命。這才讓甄嬛得了喘息之機。
皇帝更是想的深遠,早在甄嬛出宮之時,他給的由頭就是「為國運祝禱」,而不是發落罪妃。他完全是想給,氣頭上的甄嬛一個臺階下,也給自己留點顏面。其實還是想跟甄嬛和好。後來甄嬛被果郡王趁虛而入,懷了身孕,她和雍正也再也回不到從前了,雖然對著皇帝軟和了臉孔,但心裡的套路已經一環勾一環了。
3、回宮後由梅花想到甄嬛,卻引發誤會
皇帝終於如願接回心愛的女人,以為從此皆大歡喜,哪知道妻子不僅心裡沒有他,肚子裡揣著的,更不屬於他!可是女人的心本就是敏感多情的,她心裡還是記掛著雍正,她如今有多恨他,就說明她有多愛他!這可是對果郡王完全沒有的情感。
不信你看太后說了啥
但是甄嬛跟皇帝的矛盾,在後宮幾乎是人盡皆知了,為了不讓兩人重歸於好,後宮的女人都蹦出來鬧么蛾子。一次華妃辦家宴,皇帝看到梅花想起了一句詩「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正是皇帝與甄嬛初遇時,甄嬛在梅林中吟誦的詩句。還沒等到甄嬛回味過來,皇后立馬補刀,這是純元皇后生前最愛的詩句,梅花也是純元最愛的。果不其然,等來了甄嬛一臉冷笑。
此後甄嬛對皇帝慢慢死心,可皇帝對甄嬛,卻越來越愛了。這才是皇帝最終栽在甄嬛手裡的根本原因。男女之間有一句話,先動心的就輸了。甄嬛率先動心,卻沒料到她的真心換來的,不過是四郎的一句,宛宛類卿,長得像純元皇后的替身而已。後來皇帝也動了心,結局更殘酷,不僅被戴綠帽,還被心愛的女人,親手謀害至死。
回想起來,這兩人真的不至於走到如今的地步。只不過一個人放不下高高在上的傲慢,一個人放不下心思狹隘的偏見,在後宮這個漩渦裡,將彼此推得越發遙遠,從此竟成了陌路,也實在讓人感慨萬千。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