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甕安縣猴場鎮抗疫一線,隨時可見這樣一個身影,用堅守詮釋擔當,用責任詮釋使命,始終堅持「疫」線工作,平均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以身作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以實際行動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就是人人親切稱呼的「老夏」——猴場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夏錦剛!
「老夏」到猴場工作好幾年了。他始終一絲不苟、盡職盡責,始終將做好工作當作一項光榮使命。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他更是衝在一線,戰在一線,發揮著黨員領導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他任勞任怨,從不自矜功伐。
走進他,才知他在一線的工作有多辛苦;走近他,才知他的工作有多沉重;走近他,會知在疫情面前他從不退縮——放棄春節假期返崗參與疫情防控,將全部精力投入抗疫一線。
說起老夏,他雷厲風行、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讓人稱道,疫情發生以來,分管衛計工作的他主動挑起疫情防控工作的大梁,既抓全鎮抗疫「大綱」,又抓防控「一針一線」,不分晝夜地指揮調度、下村摸排,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每天反覆著「醫院、群眾家、卡點」這樣的三點一線「繡花功夫」。
他不僅是人民的好幹部,也是家中的主心骨,更是這場戰役中的「逆行者」。老夏說:「我是黨員、是基層幹部,組織需要我,抗疫一線需要我,群眾需要我。」
當我們打電話給他想給他做一個簡短的採訪時,他說「我在石林勸導點值守,你們來找我吧」。我們到達卡點時,看見他正拿著手機記錄著這一天勸導車輛的信息和人員信息。寒風凜凜,但當有車輛來往時,他又放下手機,和值守「戰友」一道對來往車輛進行詳細詢問及登記。儘管已經凍得手腳冰涼,他依然「不漏一車、不漏一人。」
終於,他得了一點空閒。我們立即趁著這奢侈的休息時間開始採訪,當我們問到家裡人是否支持他的工作時,他說:「因為準備在春節假期的時候帶他們到附近的旅遊景點去玩,想不到疫情就來了,我告訴家人因為疫情的原來我不能都假期要去上班的時候,家人們帶有一點的不理解。直到我的妻子也是一名醫務人員,被緊急召回單位上班以後,她才得知這次疫情的嚴重性,還天天打電話讓我在一線注意自身安全,我的工作也逐漸被他們所支持。」
是啊,每一位在疫情防控一線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背後都有著毫無怨言積極支持的家人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與妻子還是「戰友」。
疫情的突如其來打破了他和家人的團聚,在和家人吃完年夜飯後,老夏立即奔赴工作崗位,這一去就是半個月!他「三過家門而不入」,與家人的聯繫都只是電話簡單的聊幾句!當提到家人時,這位號稱「老夏」的工作狂人沉默了,或許是覺得欠家人的太多。
除了安排部署全鎮疫情防控工作,每當接到有群眾報送的重點人群名單後,他總是第一時間帶領鎮衛生院、村(社區)幹部下村實地核實情況,每次下村排查就會排查到凌晨一二點。在走訪結束後,他還要向鎮黨政主要領導匯報這一天的疫情防控落實情況,對要上報的每一個數據,他都會反覆核實,不敢馬虎,他說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作為分管領導必須把疫情防控工作一絲不苟的準確落實到位。
截止目前,直接入黔人員總計283人。
同時,作為下司社區的包村領導,他迅速召集村組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召開會議,親力親為,布置工作,帶領村組幹部加班加點入戶網格排查,把疫情摸排防控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此外,他還把自己所包保的網格新川組30戶農戶全部進行了摸排,未發現異常情況。
他給我們介紹說:「我每天必過問摸排情況,逐戶比對核實信息,及時上報數據,對摸排出的武漢及武漢外的返鄉人員,我會第一時間趕到群眾家中細緻做好家屬思想工作,要求積極配合鄉鎮做好隔離工作」。
不僅如此,他還和下司社區村支兩委的幹部一道通過宣傳小喇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頻次宣傳,及時提高群眾疫情有關信息知曉率,築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這就是我們的老夏,這就是我們的一線「戰士」,雖然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成績,有的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在猴場鎮的疫情防控戰線上,到處都有他的身影。他把初心寫在實際行動上,把責任擔在肩膀上,體現了一名基層領導幹部的使命和擔當。
宋娜娜陳昆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盧泰銘
編輯張濤
編審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