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鋼琴廠家在2020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上同臺競技。新華社記者 吳宇 攝
新華社上海10月29日電(記者吳宇)每年生產鋼琴近40萬架,數碼鋼琴超過90萬架,古箏超過40萬架,提琴約100萬把,西洋管樂器100萬支左右,吉他320萬把……中國主要樂器產品產量均達到或超過全球總產量一半以上。
這是從28日在上海開幕的2020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傳出的信息。展會主辦方之一中國樂器協會的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240餘家規模以上樂器生產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2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5.45%;樂器行業向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出口17.39億美元,進口5.28億美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6.7%和8.2%,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大樂器出口國地位。
2020中國國民音樂教育大會與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同臺舉行,這也是中國國民音樂教育大會自2018年創辦以來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舉行。新華社記者 吳宇 攝
近5年來,中國樂器行業每年產生的技術專利超過1600項,其中發明專利佔三成以上。2019年,中國製造的鋼琴成功入選莫斯科「第16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指定用琴。這些最新變化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樂器行業正從中低檔產品的規模化經營向高質量、標準化、系列化方向演進。
以創辦於2002年的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為例,依託龐大的中國市場和強大的中國製造,這一展會已快速躍升為全球三大樂器展之一。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雖然實體展覽規模有所縮減,仍達到10萬平方米,應運而生的線上展覽平臺、全球首發新品推廣等新舉措,則反映出中國樂器行業應對衝擊的韌性和靈活性。
與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相呼應,中國樂器協會今年在上海舉辦2020國民音樂教育大會,60場音樂教育活動聚焦「音樂進入社區,樂器融入家庭」主題,涉及學校音樂教育、幼兒音樂教育、鋼琴和藝術培訓機構、民族樂隊、竹笛葫蘆絲、陶笛等7個領域。
中國樂器協會理事長王世成表示,中國「愛樂市場」潛力巨大,隨著人口結構迭代更新和中等收入群體興起,樂器市場需求將發生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中高端產品需求會明顯增加,社會音樂教育和技術服務的高質量需求也會隨之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