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明憲宗成化皇帝

2020-12-21 挖歷史的牆角

前言:

《漢書·匈奴傳下》中有這麼一句話:「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這是成語「犁庭掃閭」的出處,說的是漢武帝掃蕩匈奴之功。在明朝也有位帝王,幹過同樣的事,他不是開國二祖,而是被後世稱為「不是一個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皇帝」,明憲宗朱見深。

(明憲宗畫像)

明憲宗朱見深,大明王朝的第八位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年號成化。現在全世界沒幾個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就是他的御用酒杯。


除了鬥彩雞缸杯,成化皇帝最廣為人知的應是他和萬貴妃的「姐弟戀」。其實也就是一個小鮮肉喜歡一個大他十幾歲的老阿姨的橋段。只是因為發生在帝王家,所以被大書特書,有人贊其專一,有人謂之畸形,充分滿足了吃瓜群眾的好奇心。


連帶他的帝王生涯也因此飽受爭議。


兩為太子:悲催的童年生涯


朱見深的老爸就是那個「英明神武」的明英宗朱祁鎮。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入侵,在太監王振的忽悠下,明英宗親率五十萬大軍出徵,結果兵敗土木堡,開啟了他的「北狩」之旅。


英宗北狩圖


瓦剌「奇貨可居」,帶著一路輕鬆闖關,直達北京。朝廷看形勢不妙,趕緊另立新君,擁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尊明英宗為太上皇,立朱見深為皇太子。這一年朱見深三歲。


朱祁鈺登基後,改元景泰。瓦剌一看,大明朝這是不準備和自己好好聊天了,手中的「萬能鑰匙」失靈了,就尋思著退貨。


對於瓦剌的售後要求,景泰帝心裡是拒絕的。開什麼國際玩笑,如果退貨了,龍椅該給誰坐?


後來,在于謙等人的勸說下,景泰帝勉強同意了。不過,皇位沒有還給明英宗,而是把他軟禁在南宮,讓他繼續享受太上皇的待遇。


奪門之變


老爸都這種待遇了,兒子當然好不到哪裡去。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把朱見深廢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這一年朱見深六歲。


不過這個朱見濟不爭氣,第二年就掛了,景泰帝又沒有別的兒子,所以在理論上,朱見深還有成為太子的可能,而且這種可能性很大。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英宗在大臣石亨、徐有貞等人的幫助下成功復闢,改元天順。於是,明英宗又當回了皇帝,景泰帝又當回了郕王,朱見深又當回了皇太子。這一年朱見深十一歲。


生不逢時:內憂外患的王朝


天順八年,明英宗駕崩,朱見深即位。史載,明英宗給朱見深留下了一個「無甚稗政」的帝國。


實際上,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帝國元氣大傷。再加上明英宗復闢後,對朝堂進行了大規模清洗,誅殺于謙等人,仁、宣二帝留下的「海內富庶,朝野清晏」的政治遺產,差不多都給敗光了。


明憲宗劇照


此時的大明王朝「盜賊大起」,兩廣蠻亂,荊襄流民起義,四川山都掌蠻亂,靖州苗亂,固原之叛等此起彼伏,從南到北殃及大半個帝國,甚至連兩京地帶都有盜賊出沒。


《明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成化元年)是年,兩畿、川、廣、荊、襄盜賊大起。道路不通。


同時,北方有蒙古,遼東有建州女真,西北有吐魯番等強敵,不斷威脅著帝國的生命線。


再加上他登基的時候,剛好碰到明朝兩個自然災害多發期之一,自然災害爆發的頻率和烈度,照《罪惟錄》的說法,是「無有酷於此二十三年者。」僅大規模的水旱蝗雹災害,他在位時期就有52次,另外還有多次地震。年年都鬧心。


崇禎皇帝畫像


這種劇本後來的崇禎曾經收到過。崇禎皇帝一心想要改寫劇本,結果兢兢業業幹了十幾年,最後眾叛親離,只能在煤山的一棵歪脖樹上匆匆下線,當時身邊只有一個老太監陪著。


閩南語有個諺語「自掛煤」,說的就是崇禎的事情,形容一個人很可憐的意思。


對於崇禎來說,這個劇本太難了。


一團和氣:仁宣之治於斯復見


明憲宗拿到劇本時,內心也是差點要崩潰的節奏。


但是不同於崇禎,他不僅有改寫劇本的雄心,還有改寫劇本的能力和魄力,最後成功上演了一部大男主的好戲。


明憲宗畫《一團和氣圖》


只能說是性格決定命運吧!


崇禎性格多疑,剛愎自用,再加上求治心切,導致昏招不斷。《明史》稱:「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


明憲宗心地寬厚善良,這與他一度被廢,深知人間冷暖不無關係。他即位後先為于謙等人平反,承認于謙的「安社稷之功」。後又為景泰帝正名,一句「朕不介意」,為他收穫了人心和讚譽。


《明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成化三年十二月,左庶子黎淳追論景泰廢立事,帝曰:「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且非臣下所當言。」



在用人上,明憲宗知人善用,在位期間重用李賢、彭時、商輅等一批賢能,讓朝局逐步趨於穩定。有什麼樣的帝王就有什麼樣的臣子。成化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這和他這個皇帝不無關係。


同時積極應對自然災害,通過賑災、免徵賦稅、減省刑罰等方式,妥善處理大災大害之後的饑荒和流民問題,社會經濟漸漸復甦。


對此,《明史》給予比較高的評價,認為明憲宗「恢恢有人君之度」,「仁、宣之治於斯復見」。


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裡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仁宣之治是明初三大盛世之一。這說明了,大明王朝在明憲宗的治理之下恢復了盛世氣象。


明憲宗坐像


明憲宗對貞觀之治推崇備至,他在登基之初,曾組織官員對《貞觀政要》進行考訂,即流傳至今的成化本,並親自為之作序:


朕惟三代而後,治功莫盛於唐,而唐三百年間,尤莫若貞觀之盛。誠以太宗克己勵精圖治於其上,而群臣如魏徵輩,感其知遇之隆,相與獻可替以輔治於其下,君明臣良,其獨盛也宜矣。朕萬幾之暇,悅情經史,偶及是編,喜其君有任賢納諫之美.臣有輔君進諫之忠,其論治亂興亡,利害得失,明白切要,可為鑑戒,朕甚嘉尚焉。籲戲!太宗在唐為一代英明之君,其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己,所可惜者,正心修身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朕將遠師往聖,允迪大酋,以宏其治,固不專於是編,然而嘉尚之者,以其可為行遠登高之助也。序於篇端,讀者鑑焉。——成化元年八月。」


在這篇序文中,十八歲的明憲宗表達了他想以唐太宗為楷模,以《貞觀政要》為鑑戒,「遠師往聖,允迪大酋,以宏其治」的雄心壯志。


明憲宗


事實上,他也基本做到了。《明憲宗實錄》稱:「上以守成之君,值重熙之運,垂衣拱手,不動聲色,而天下大治。」


安內攘外:一代鐵血君王


明憲宗登基之後,大明王朝內外都不安寧。


成化元年,就先後爆發了廣西大藤峽叛亂,荊、襄流民之亂,規模巨大,波及大半個王朝。


成化四年,西北邊境又爆發了歸化蒙古人的固原之亂。


再加上北方有個強大的蒙古,東北有個趁火打劫的建州女真,大明王朝幾乎體無完膚,四處都要用兵。


這種局勢,稍有差池,崇禎的悲劇就可能提前上演。


明憲宗劇照


明憲宗採取先南後北的安內攘外之策,啟用趙輔、韓雍、王越、項忠、馬文升等人,對內成功平定了叛亂,解決了流民問題,對外不僅把蒙古趕出河套走廊,還打得建州女真幾乎滅族,為大明王朝的中興創造了安定的內外環境。


成化一朝,共封了九個伯爵和一個侯爵,可見明憲宗武功之盛。


第一,平定叛亂,安置流民。


成化元年(1465年),明憲宗先是派韓雍、趙輔等人平定廣西大藤峽叛亂,讓帝國南方局勢得以控制。後又派朱永等人平定荊襄流民之亂,平定之後,再任命「流民專家」原傑安撫荊襄流民,設置了鄖陽府,將流民用戶籍的形式固定在當地,又設置了鄖陽巡撫,成功解決了這個困擾百年的流民問題。


第二,收復河套,驅逐蒙古。


在女真崛起之前,蒙古始終是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雖然朱元璋、朱棣在位期間數次北徵,進行「犁庭掃閭」,但蒙古的殘餘勢力依舊強大,盤踞在蒙古高原之上,不時南下犯邊。


成化六年以來,韃靼加思蘭部、孛羅忽部、滿都魯部相繼入居河套地區,並經常出沒於寧夏、甘肅、陝西諸郡搶掠人畜財物。


明憲宗任用王越、朱永等人,連敗蒙古各部勢力,不僅成功收復河套走廊,還一度殺入威寧海,搗毀蒙古王庭,打得蒙古諸部「無敢復輕犯邊」



成化九年(1473年)九月,滿都魯、孛羅忽、乩加思蘭各率精銳出河套,往陝西西部、寧夏、甘肅一帶搶掠。王越率精銳奔襲紅鹽池,搗其巢穴,打得滿都魯等率部遠去,西陲從此數年安定。直至弘治八年(1495年),韃靼才敢再次舉眾進入河套住牧 。


成化十六年(1480年)二月,王越更是孤軍奇襲威寧海,搗毀蒙古王庭,只有達延汗巴圖蒙克(小王子)僅以身逃。此役,明軍生擒幼男婦女一百七十餘一人,斬首四百三十七級,獲旗纛十二面、馬駝牛羊共六千餘只,盔甲弓箭皮襖等一萬餘件。王越因此被封為威寧伯,後世稱其為「大明霍去病」。


成化十八年(1482年)六月,蒙古入侵延綏等處,被王越與汪直率軍擊潰。史稱:「是役也,斬獲最多。……然自是無敢復輕犯邊者,延綏軍民頗得息肩雲。」


第三,成化犁庭,屠滅建州女真。


成化三年(1467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和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明憲宗曾對建州女真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清剿活動,下令「搗其巢穴,絕其種類」,史稱「成化犁庭」。此事為《明史》所略。

建州女真


成化二年(1466年)和成化三年(1467年),建州女真年年犯境,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建夷考》中記載:「董山糾毛憐、海西諸夷,盜邊無虛月。」


成化三年(1467年),明憲宗派趙輔前去清剿,同時下令朝鮮出兵協助。此戰,建州女真被斬首六百三十餘人,董山、李滿住都被斬殺。(董山還有一個身份,努爾哈赤的五世祖。)


趙輔在事後所作《平夷賦有序》中說:「一夷而見逃,剖其心而碎其腦,粉其骨而塗其膏,強壯就戮,老稚盡俘,若土崩而火滅,猶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豬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內,虜境以之蕭條」。


過了十年,建州女真死灰復燃,再次不斷侵犯明朝邊境。


大太監汪直


成化十五年(1479年)十月,朱見深派汪直、朱永、陳鉞等人再次清剿建州女真,大軍一路殺進建州女真老巢。


兩個月後,汪直發回捷報「建州賊巢在萬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險狹。臣等分為五路,出撫順關,半月抵其境。賊據險迎敵,官軍四面夾攻,且發輕騎焚其巢穴。賊大敗,擒斬六百九十五級,俘獲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餘寨,獲牛馬千餘,盔甲軍器無算。」


此戰過後,建州女真「流離四散,其餘存者無幾」,消停了百年。


結語:


明憲宗在明朝十七位帝王中存在感不強,歷史上的評價甚至比不上他的老爸明英宗,《中國通史》稱其為「不是一個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皇帝」,其實他在位二十三年,所取得的政績可以用輝煌來形容,不僅成功解決他老爸留下的爛攤子,改變了大明王朝因「土木堡之變」帶來的頹勢,為他兒子「弘治中興」創造了條件,後期雖有「婦寺之禍」,朝中出現「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但仍不失為一代明君。


正如《成化皇帝大傳》最後所說:「成化朝君臣們是預測不到的,他們留給弘治朝君臣的,乃是一個外無強敵,內無大敵,百業興旺,萬民樂業的太平世道。」


參考資料:《明史》、《明憲宗實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紙上春秋





相關焦點

  • 《成化十四年》中的明憲宗,歷史上雖有政績,卻被世人打「差評」
    現在正在熱播的《成化十四年》中的皇帝就是明朝的明憲宗。而劇中第一個案子——太子伴讀韓早案,和太子、萬貴妃都有關聯。 如果了解了明憲宗這個人,那麼也就能夠明白《成化十四年》中的案件背景以及各種人物關係。
  • 明憲宗朱見深被稱「糊塗皇帝」,可不止是因為專寵萬貴妃
    提起明憲宗,大家總是能想到他的一些「典型事跡」:設立皇莊開啟了明朝的土地兼併;設立特務機構西廠;無下限地寵信萬貴妃和宦官汪直等等。 因為這些「典型事跡」,明憲宗朱見深幾乎被後世的史官們定義成了一位是非不分的糊塗皇帝。
  • 明憲宗是不是昏君?明憲宗究竟做了什麼讓他如此招黑?
    、商恪等大臣,打造出了「成化中興」的局面其早年的這段經歷一直被記載於史書之上,歷史稱其為「仁宣之治於斯復見」,可以說這是很高的評價。朱見深為什麼不被待見?從政績上看,朱見深的能力明顯是遠遠高於其父的,他的心胸也遠比其父要寬廣,那麼這樣子的一個皇帝為什麼不受歷史待見呢?
  • 明憲宗朱見深為何被稱「糊塗皇帝」?不止是專寵萬貴妃這一事
    大明王朝的歷任帝王之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崇禎皇帝朱由檢可稱作是勤政務實、勵精圖治的正經皇帝之外,還出現了許多不務正業的另類天子。其中明憲宗朱見深,可謂是一位糊塗的文藝皇帝。因為這些「典型事跡」,明憲宗朱見深幾乎被後世的史官們定義成了一位是非不分的糊塗皇帝。而事實上,朱見深在親政之初還算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好皇帝。朱見深剛剛即位,就面臨著天災與人禍並存的現實問題。
  • 成化犁庭!備受後世詬病的明憲宗,重振了大明朝的雄風
    成化犁庭!備受後世詬病的明憲宗,重振了大明朝的雄風在明朝有這樣的一位皇帝,他後宮佳麗皆不寵愛,唯獨只愛一個比他要大十九歲的女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在整個明朝的歷史之上,他都被受人詬病,他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
  • 成化犁庭,明憲宗的全面反擊,對女真部的打擊有多狠?
    在明朝國力強盛的階段,建州三衛並不敢挑釁明朝。但是在經歷了土木堡之戰以後,明朝對邊境各地的控制力明顯下降,機動兵力非常有限。隨著時間的消磨,凡察已經去世,李滿住也已經垂垂老矣,董山成為了建州三衛的實際控制者。隨著自身實力的增長,董山對於明朝邊境地區的侵擾開始了。
  • 比皇帝大十七歲,卻依然被寵愛一生:戀母情結的明憲宗和萬貴妃
    這句話就是明朝憲宗皇帝時期後宮的真實寫照。萬妃即是深受明憲宗朱見深寵愛的妃子萬貴妃,自明憲宗朱見深即位二十三年以來,後宮的嬪妃換了一茬又一茬,唯獨萬貴妃長期屹立不倒,且一直深受寵愛,這位相貌平平又無權無勢的女人,為何能夠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且長青不倒呢?
  • 成化皇帝朱見深是如何處理湖北流民問題的?我們應該如何評價?
    據史書記載,僅僅是正統五年也就是公元1440年,盤踞在北直隸一帶的流民就達到了36000多戶,而到了天順和成化初年,盤踞在荊襄山區一帶的流民居然達到了一二百萬人,這一規模無疑是十分可怕的。這些失去土地的老百姓自然要搞一搞事情,比如成化元年三月,流民首領劉通聯合石龍、劉長子等,在房縣大木廠立黃旗發動起義,參加起義者共有四萬人,並且多次打敗明軍,結果到了五月份,起義就在明朝官軍的鎮壓之下失敗,劉通舊部又在成化六年發動起義,結果依然難逃失敗的厄運,進山搜剿起義者的明軍不問青紅皂白,將一些自從洪武年間就進山耕種的流民家庭(並未參加起義)也一概剿滅。
  • 成化十四年在位的皇帝是誰 唐泛和隋州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嗎
    雙男主探案的題材劇成化十四年已經開播了,應該說現在雙男主的劇都是特別受追捧啊,前有法醫秦明的林濤秦明,再是民國奇探的三土喬喬,現在就是成化十四年的隋州唐泛,都是探案題材的雙男主啊,很多人想知道這部歷史劇的在位皇帝是誰呢?讓鹹魚八卦來告訴你們吧。
  • 明憲宗為什麼會寵愛大他17歲的萬貴妃?
    ,不敢攻擊皇帝,就想辦法開黑萬貞兒。而這一定會遭到群臣聯手打壓萬氏家族,但朱見深這個皇帝不聽;群臣也沒辦法,等朱見深去世,明孝宗繼位,又有人請求清算萬貞兒及其家族。但最後還是被明孝宗給否了。那唯有可做的就是在書寫歷史時開黑萬貞兒。關於萬貞兒的那點事。萬貞兒是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清修《明史》把萬貞兒描寫成一個「蛇蠍心腸」、「十惡不赦」的女人。
  • 《成化十四年》中萬貴妃,歷史上一個被皇帝寵到了極致的壞女人
    在熱播劇《成化十四年》當中,當賈靜雯飾演的萬貴妃,以一身宮服出現在大家眼前之時,不少人感慨道美人遲暮,畢竟歲月不饒人,四十多歲的賈美女也抵不住歲月留下的痕跡,因為螢屏上的貴妃相比成化皇帝來看,年齡明顯大了些,按理說皇帝後宮佳麗眾多,明憲宗怎麼會對這麼大的姐姐眷顧非常呢?
  • 舊史新說——醜貴妃,俏皇帝,明憲宗和萬貴妃的奇葩愛情史
    我們都說中國古代的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後宮佳麗眾多。但是很少有哪個皇帝對於一個女人一往情深。或者換句話說如果哪個皇帝對於一個女人從一而終,那反倒成了奇葩。但這樣的皇帝也不是說沒有。比如說唐明皇和楊貴妃,那就可以說是情比金堅,膩乎得不的了。以至於白居易寫長恨歌都說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 《成化十四年》:明朝四大權宦之一,歷史上的汪直與西廠的羈絆
    近期,一部熱播劇《成化十四年》讓男主角之一的汪直圈粉無數,劇中的他甜起來可以乖巧賣萌,狠起來又能手不留情,可以說讓人喜歡的欲罷不能,風頭大大蓋過了男主唐泛和隋州。但是歷史上真實的汪植卻並非是這樣的形象,作為明朝數一數二的權宦,汪植的歷史名字為汪直。
  • 明朝成化年間,妖道以邪術魅惑皇帝、禍亂江南,終被斬首示眾
    明朝成化年間,有一妖邪道人名叫王臣,一身「邪術」極為精湛,平日裡走街串巷,憑藉一些妖邪之術,騙財騙色。然而,百姓們由於見識有限,親眼見其施展「法術」,嘖嘖稱奇之餘,對其極為敬畏,而正是這種心理,使得王臣行騙無往不利,大量百姓深受其害,更有不少女子慘遭毒手。
  • 明朝簡史:明憲宗與萬貴妃
    其實在朱見深還是太子的時候,大家就都認為明代宗遲早會廢掉他,為了不得罪皇帝,沒有幾個人願意接近太子。等到他由太子變成了沂王,還被迫離開了皇宮,來身邊照顧自己的太監宮女更是離他遠遠的了。只有一個人,不管朱見深是不是太子,都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幼小的朱見深,她就是那個萬姑娘。小朱見深無依無靠,身邊還經常有人來監視他的行動,他孤獨無助,只有萬姑娘成了他最親近的人。
  • 《成化十四年》歷史上的西廠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近期熱播的《成化十四年》不知道各位小夥伴關注了沒有?最近幾年關於明代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凡是講明代的故事好像都繞不開東廠、西廠、錦衣衛,可能很多人都分不清三者的區別,包括影視作品中也將三者描寫的兩廠並立,明爭暗鬥,其實真正在歷史上,三者同時存在的時間只有十幾年,而且是分上下級的。
  • 明朝時的「成化犁庭」:明憲宗下令進剿女真,女真幾近滅族
    建州的女真是清朝的建立者,可是在當年,成化年間的時候,明憲宗實施了鐵血般的政策,就差一點就可以滅了建州的女真族,這個事件在歷史記載上被叫做成化犁庭。這個稱號的意思就是明憲宗對女真的出戰。成化這個稱號就是明憲宗的年號,犁庭就是在形容當時明憲宗建州的女真發起的一系列戰爭狀況,那次戰爭的慘烈情況就像是在把整個土地都給犁過了一樣。在當時的建州女真裡面,除了屬於愛新覺羅的那一脈幸運的逃掉了,剩下的人基本都被除掉了。幾乎滅族的操作,明憲宗為什麼要下這麼大的狠手呢?
  • 明史黑化她,明憲宗獨寵她,寵冠後宮的萬貞兒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這個人就是明憲宗朱見深,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 而被明憲宗鍾愛一生的女人就是萬貞兒,她雖然自始至終都沒有當上皇后,但是卻獲得帝王的獨寵,不知令多少宮人暗自羨慕。
  • 明朝成化的傳奉官
    然而,在明朝的明憲宗成化年間,卻有一種官,無需考試,更不用經過吏部的銓選和內閣的審核,而是由皇帝本人直接任命,由此開闢了一條大明仕途的綠色通道,很多普通人藉此成為官身。
  • 為什麼《明史》對明憲宗評價很高,但現在人都認為憲宗是昏君呢?
    不過,明朝的統治一下又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明朝一下子有兩個皇帝怎麼辦?結果就是,朱祁鎮被軟禁,且被奉為太上皇,當然朱見深的日子也不好過,當了皇帝的叔叔自然對這個侄子也不放心,於是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