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流逝,如大浪淘沙,總有那麼幾粒驚豔了這段時光。驚豔了歷史的文人墨客不勝枚舉,但是在清一色的男性為主的時代中,終究是有那麼幾個女性顯得熠熠生輝。我相信李清照絕對是其中之一。 「她的平生就是藝術品」,作家木心先生曾這樣評價李清照。究竟為何會說李清照的人生是藝術品呢,那就要我們走進她的詞裡隨她一起浮沉。那些她讀過的書、她走過的路以及她愛過的人都隨著她的詞緩緩向我們流出。
李家女兒初長成
時光倒轉回千年以前的宋朝,宋神宗元豐七年,在今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陽春三月,有一戶姓李的人家喜得一女嬰。這位李姓人家的男主人名為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不僅在詩詞歌賦上有很深的造詣,還兩袖清風、清廉為官。這家的女主人王氏,是宋朝名相王珪的女兒。這個剛降生的女嬰,毫無疑問就是驚豔了整個歷史長河的婉約派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後不久,其生母王氏就去世了,父親續弦狀元王拱辰的孫女王氏。這位王氏也是出身名門,知書達理,將李清照視為己出,在生活上和文學上都給了李清照極大的幫助。據說在李清照抓周的這天,她對擺在身邊的什麼都不感興趣,卻唯獨對毛筆情有獨鍾。即使家人將毛筆調換了位置她仍然去抓毛筆。沒想到,看似隨意的選擇,卻真的成為了李清照一生的伏筆。於是,五歲的李清照就跟母親表明自己的心願:讀書寫字。作為書香世家的李家,倒是有這樣開明的觀念和習慣,於是李清照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讀書之路。書對李清照仿佛有著天生的吸引力,只要有書在手,她就可以看到地老天荒。
年幼的李清照,像一株幼小的苗,在父母的教導和書籍的滋潤下,慢慢成長,沒有風雨,沒有憂愁,也沒有感傷。
年少成名,詩酒人生
時光在讀過的字句間流走,轉眼間李清照已然從孩子長成為聘婷女子,她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留意身邊的一切。她將世間萬物都化作了筆尖上的字符,山山水水在她的筆下翩然起舞。她填的詞已經達到了「文章落紙,人爭傳之」的盛況。儘管生於封建禮數的古代,李清照也不喜歡拘束,不喜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閨房裡的單調。她嚮往著自由,嚮往著遠方。終於,在一個午後她乘一葉扁舟,協幾壇老酒,與三五好友,劃開在小河。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一首《如夢令》告訴了世人,即使在封建禮數的重壓下李清照這個腹有詩書的女子也敢於在野外撐船而遊、醉酒而歌。世間山水如此可愛,我亦如此風華,怎能教我不為之而醉、不為之而歌。此時的李清照,少年得志,愛乎山水之間,亦醇與酒品佳釀。快意與瀟灑的人生怎能不痛快。這種瀟灑的日子直到遇見那個人,變成了數不盡的甜蜜與牽掛。
情投意合,情比金堅
這一生或許遇見一個相愛的人並不稀奇,稀奇的是於浮華三千中,遇見真正懂得自己的人。唯有懂得,才能解我萬種風情;唯有懂得,才能聽我訴幽幽衷腸。你若懂我,我便不再孤獨。很幸運,上天似乎格外眷顧李清照,她遇到了她的稀奇。那個懂她的人如約而至。趙明誠從某種角度來看,他跟李清照屬於同一類人,喜愛詩文,情趣高雅,對人生有自己的追求,對金石字畫的收藏、鑑賞興趣濃厚,跟李清照一樣他也是年少成名。不論是從物質方面來看,還是精神層面上看,趙明誠和李清照都可以算得上是門當戶對了。於是,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李清照和趙明誠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年,她芳華十八,他冠年二一。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新婚燕爾,濃情蜜意,恩愛纏綿。沉醉於甜蜜當中的李清照因為愛情的滋潤變得無比柔弱、嬌嗔、敏感、刁蠻,還有微微的撒嬌。看來,每個陷入愛情的女子都會變得如此,即使是李清照也不例外。脫下千古才女的外衣之後,李清照也是個普普通通的女子,渴望愛情也享受愛情。但是甜蜜過後趙明誠還得返回太學府學習,等待和遠思便成了李清照主要的生活內容。她醉酒後登上高樓,憑欄遠眺,遙寄思念。無論多麼想念丈夫,她都支持丈夫去完成他的夢想,因為她知道,愛一個人就要給他自由、就要支持他去做他想做的事。
人去樓空,我亦守候
世間最美的離別大概是終會團聚的離別。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生活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離別。但事情總會出現意外,這次的離別,不會再有下次的團聚了。趙明誠在南下途中身患瘧疾,生命垂危,終不能逃過命運的安排,死於建炎三年。生離,是帶著希望的煎熬;死別,是所有希望的破滅。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在痛苦和傷思的情況下,大病一場,已然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但是為了保護趙明誠生前的夢想和成就,李清照仍然於亂世中盡全力保護好趙明誠生前收集的所有金石字畫。這是她後半生的唯一追求。
從勇敢獨立的女孩到成名甚早縱情山水的少女再到回首嗅青梅的少女,以及之後與丈夫伉儷情深卻支持丈夫事業的新婦,到最後即使丈夫離世也依然守護著丈夫的夢的婦人。李清照經歷了許多,也接受了許多,也改變了許多。但是一直不變的都是她對獨立、自由的堅持。從某方面來講,李清照的一生都是瀟灑而自由的。李清照的一生也為一直提倡女性獨立自由的現代社會提供了一個閃閃發光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