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的連接速度72Mbps,是區域網速度,這個速度除了說明你是連接的2.4G WIFI之外,不具備任何意義。
我們現在的無線路由器,分為2.4G和5G兩個頻段。其中2.4G支持IEEE 802.11b/g/n協議。
在IEEE 802.11g協議之中有4個比較關鍵的連接速率,分別是1*1 HT20下的72.2Mbps,1*1 HT40下的150Mbps,2*2 HT20下的144.4Mbps,2*2 HT40下的300Mbps。
而這也是為什麼某些百兆無線路由器號稱是300M無線路由器的原因,就是在2*2 下,區域網可以支持最大300M的傳輸速度。
第一個2是路由器wifi天線,第二個是手機終端的wifi天線數量。
不過這裡其實是有一個問題的,就是在很多區域,2.4G的幹擾都非常厲害,很難保障有足夠的40M帶寬不被幹擾,而且還有部分終端是不支持40M帶寬的。這樣一來,實際上我們使用的2.4G WIFI,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在使用20M帶寬。
手機的WIFI天線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對於手機的設計也有一定的要求,這使得很多的手機只有一路的WIFI天線,市場上的大部分手機都是單路WIFI,配置雙路WIFI天線的也就是近幾年逐漸的多起來了。
基於上邊說到的兩個原因,所以,如果我們使用手機連接2.4G WIFI的話,最常見的也就是72.2Mbps這個連接速度,部分手機上直接顯示為連接速度72Mbps。
所以,如果僅僅是在手機上看到連接速度是72Mbps的話,只能說明區域網的連接速度是72Mbps,沒有其他的意義。就好像現在在電腦上看到區域網連接速度可能是1Gbps一樣。
家庭寬帶測速,需要網線直連光貓的LAN口,使用PPPOE撥號,進行測試,這樣是最準確的。
目前光纖入戶已經是我們家庭寬帶的主流,測試一下運營商提供的寬帶到底有多快,這需要排除掉一切可能的幹擾。
網絡的速度符合"木桶原理",整個網絡的下載速度受制於網絡速度最小的部分。
包括路由器、光貓和路由器之間的網線、路由器和電腦之間的網線、無線信號的覆蓋、手機和路由器支持的無線頻段、手機和路由器的WIFI天線數目,無線的幹擾情況等都可能影響到我們的網速。
所以,只有使用一臺電腦使用網線直接連接光貓的LAN口,直接測試,這樣才可以做到相對的準確。而且網線的質量、電腦的網卡類型、電腦本身也可能導致網速不足,不過這是最接近準確的,而且也是個人用戶可以做到的最接近準確的做法了。
通常寬帶的籤約帶寬100M的話,下載速度在10MB/s左右就是合格的。
我們籤約的帶寬,是光貓到OLT的傳輸帶寬,OLT和光貓之間還可能存在部分光纖衰耗,導致下載速度可能變慢。通常而言,如果是我們的籤約帶寬是100Mbps的話,下載速度在10-15MB/s左右都是正常的。
我們電腦可以看到的下載速度的單位是Bytes,1 Bytes=8 bit。
100Mbps的理論下載速度是100/8=12.5MB/s。
考慮到光路衰耗,通常在10MB/s左右也是合格的寬帶。
不過,也有的運營商會考慮到光纖的衰耗,給用戶埠限制的時候給出一些冗餘的帶寬,所以,也有測速的速度100Mbps的寬帶大於12.5MB/S的情況。
寬帶的上行是沒有國家強制標準的,通常運營商可能是按照下行帶寬的10%-20%給上行帶寬。
上行帶寬這塊沒有國家強制標準(GB),只有一個行業推薦的標準(YD/T),所以如果運營商按照1:10的比例提供給你上行的籤約帶寬,也就是100Mbps的下行只給10Mbps的上行帶寬,上傳速度大概是1.25MB/S,也是合理的。
按照行業推薦標準YD-T 3328-2018 公眾固定寬帶接入業務上下行配置要求,100M下行的寬帶,給20M的上行帶寬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