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地級市出差,有個老友任市政協副主席,我便順道去看望他。在他辦公室閒聊時,有人打來電話匯報工作,竟把他搞得火冒三丈,連爆粗口。老友一向溫文爾雅,怎會如此不注意形象了呢?
他搖頭苦笑道,有項工作需要市委組織部的支持,結果他帶著人連續兩次登門找分管副部長匯報協調,都被這名副部長懟得無功而返。而實際上這項工作,上級既有要求,兄弟市也有先例,並不違反規定,結果這個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卻以尚無明文規定為由直接給否了,搞得老友無比惱火。
按理說,都是為了公事,老友雖居清水衙門,但好歹也是副廳級領導幹部,是地級市「四套班子」成員之一,外人都得稱呼其一聲市領導,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這麼不講情面,確實少見啊。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的級別並不高,除了常務副部長和兼任市委「兩新」工委書記的副部長為正處級外,其他專職副部長均為副處級,比市政協副主席低了兩級,為何卻能讓副廳級幹部和市直單位正職都討好巴結呢?原因就在於其手握的稀缺行政資源上。
體制內人都說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是典型的級別不高、實權大。按照「肥瘦搭配」的分工原則,每個副部長手上都會分管有實權科室,從縣處級幹部選拔任用到公務員招錄、公務員調任轉任、人才建設、黨建考評等,基本上都是專屬於組織部的職權,外單位有求之處眾多,沒有市委組織部的支持,很多工作不好開展。這也是老友以市領導的身份,不惜放低身段親自上門向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匯報工作的原因所在了。
當然,對老友而言,他是省管幹部,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並管不到他的頭上。甚至市直單位正職作為正處實職幹部,下一步想要提任副廳級領導職務,也主要由市委推薦、由省委決定,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並無多少話語權。但作為領導,帶隊伍是分內之責,要想所在部門出幹部,就離不開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的支持了。
在幹部選拔任用上,用誰、怎麼用是市委說了算,得經過市委「五人小組」會議研究決定,但推薦誰進入市委領導研究幹部的「大盤子」,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卻掌握著相當大的話語權。說白了就是,組織部推薦你,或許你並沒有上位,但組織部不推薦你,你卻基本上不可能提拔,除非有市委書記或市長親自提名。所以,跟組織部領導搞好關係,絕對是體制內人的共識和自覺。老友就開玩笑說,不要看組織部副部長級別不高,但在本地體制內,說話卻比他這個市領導更管用。
那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又是如何選拔產生呢?這個與其他黨政領導幹部的選拔任用並無二樣,都要求具備相應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水平和任職年限、文化程度等硬性條件。同時,由於組工幹部也有一定專業性,所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主要從熟悉黨建和幹部人事業務的幹部中選拔任用,有人戲稱這是「近親繁殖」。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是平級轉崗。如由市紀委、市委辦、市委宣傳部、市直機關工委等同級單位的副職轉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二是下級調任。如由縣區黨委專職副書記、組織部長等平級調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三是在市委組織部內部選拔產生。或由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兩新」工委專職副書記等接任,或從市委組織部科室負責人中提拔任用。
歡迎關注職場李論,更多精彩內容期待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