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個讓人痛心的新聞被爆出。
一位年僅11歲的女孩,被媽媽發現,不僅給一名38歲的男子上傳自己身體的私密照,還至少與他發生了17次性行為!
這一切,幾乎可以說就發生在孩子父母眼皮底下。
事情被爆出,是因為媽媽注意到女兒洗澡都帶著手機,洗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所以心懷疑慮。直到一次孩子手機掉落後,媽媽在裡面發現了有孩子身體的影像。這名誘騙小姑娘的38歲男子,沒固定工作,是女孩三個多月前認識的。從鄰居口中,女孩父母還得知,這名男子每天徘徊在她們家附近,找機會就把女孩帶到樓頂,或樓梯間,然後再發生關係。同為媽媽,童媽能體會到女孩媽媽聽到這個消息時的奔潰,和對未成年孩子身體健康的擔心和對她未來生活的擔憂。養女方知世道險,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平安健康的成長。但不可否認,這世界還有一些黑暗和險惡,隱藏在我們生活的角落,趁我們不備,傷害我們願意拿命去保護的孩子。羞於啟齒的早期性教育,
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層安全感
相信很多父母,都被自己的孩子問過這個問題:「我是怎麼來的?」記得有次童童從幼兒園回來,曾一臉認真地問我:「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呢?」雖然有些吃驚為什麼她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但想了想,還是認真地回答她:「你是從媽媽的肚子裡生出來的呀。」她聽後,並沒有結束問題,反而歪著腦袋想了想,繼續發問:「我不信,你肚子那麼小,我那麼大,我怎麼可能住在你的肚子裡呢?」
我撩起衣服,露出布滿妊娠紋的肚子解釋:「那是因為你住進來的時候很小呀,當你慢慢長大,住不下時,就把媽媽的肚皮撐大了。你看,這肚子上的花紋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等你長大到肚子裡住不下的時候,我就去醫院,讓醫生幫忙把你生下來,再帶回家住我們這個更大的房子了。」
她這才滿意地點點頭,深情地撫上我的肚皮,溫柔地親了一口,心滿意足地說:「太好了。我是從媽媽肚子裡來的。我跟你說啊,我們班啊,有幾個同學,有的是爸爸媽媽從超市裡買回來的。有的是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你說他們可憐不可憐?」
我竭力忍住想笑的心情,慶幸自己剛才一念之間,沒有敷衍地去應付她,讓她在這個「我從哪裡來」的問題上,失去她原本應該有的安全感。
其實,孩子在問出「我從哪裡來」的問題時,更多的是為了從父母那裡,尋找一份安全的歸屬感。
我們沒有必要避之如洪水猛獸,只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的年齡和認知水平,簡單地給予不同的回答,就是普及基礎的性安全教育知識。
怎樣給孩子普及早期的性教育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太小,太早給普及性教育,會讓孩子失去孩童該有的天真。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當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會從學校或其他渠道知道,何必自己再尷尬地傳授呢?我們自己,大多不也是父母沒教,自己慢慢摸索著過來的嗎?
可時代不同了呀。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被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環繞的孩子們,有太多我們家長不可掌控的地方。與其讓孩子自己混亂地摸索,不如一早給TA一個安全的準繩,讓TA更好地保護自己。
對孩子早期的性教育,是我們能為TA人生,保駕護航的第一層保護鎧甲。
當然,怎麼教育,都沒有標準答案。
最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從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性好奇。因為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探索取向。
比如,對於孩子「我是從哪裡來的」問題時。
面對3歲左右的孩子,只需要簡單明白的告訴他:「你是媽媽生的」就好了。如果孩子不信,可以掀開衣服,讓孩子看看你肚子上的妊娠紋或剖腹產的刀疤來證明。
然後,順勢告訴他:
背心和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能讓除媽媽之外的其他人看到或觸摸。讓孩子產生清晰強烈的性別界限感。
同時,要教會孩子相信自己的感覺。不管是誰,當他/她有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的擁抱和親吻時,一定要大聲叫停。必要時,可以用大聲呼救、甚至是哭鬧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然後快速離開現場。
當孩子5歲左右,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考力和認知力。家長簡單的回答,可能已經不會令孩子滿意。
這時,就可以藉助書本的力量,比如:
關於人體結構的書或繪本(如:繪本《小威向前衝》、《乳房的故事》和《小雞雞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基礎的性知識。
▲點擊上面連結,可直接購買▲
然後,在和孩子洗澡時,教孩子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很自然地告訴孩子:
你已經長大了,是個小朋友,以後要注意自己的隱私部位的衛生,不能玩弄性器官。更不能暴露自己的隱私部位,和觸碰別人的隱私部位。
不管何時,儘可能不要單獨和陌生異性,長期地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相處,讓孩子有獨處的安全意識。
不管是誰讓你保守的小秘密,都要回家告訴爸爸媽媽,因為爸爸媽媽不僅會為你保守秘密,還會想辦法幫助你。
當孩子7歲左右,父母就應該如實解釋孩子的問題,並趁機適當的為孩子講解一些有關生命、遺傳、和生殖方面知識。
可以找相關的動畫或音頻電影,比如這部印度的短劇——《父與子的性教尬聊》,形象地和孩子解釋了孩子各種生理和心理知識。
孩子問:「我是怎麼生出來的?」
爸爸解釋:「類似小鳥從蛋裡出生,寶寶是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
孩子問:「孩子那麼大,是怎麼鑽進去的?」
爸爸答:」人類也有小種子,我們稱之為精子。精子種在女人的肚子裡,就像種子種在土地裡一樣,9個月之後就會慢慢長大成一個寶寶。「
孩子問:「精子是怎麼進入女人身體的?」
爸爸拿出手機的充電線,對著另外一端腫大的USB接頭答:」想像一下,這是我的男性器官,而電腦的USB接口是女性器官,當它們對接在一起會發生什麼呢?「
當孩子問:「那在我出生之前,你和媽媽也接受了這個過程嗎?「
父親很大方的承認:」是的,你媽和我就是經歷了這個過程,才有了你。」
沒有躲避和尷尬,很自然地告訴了孩子,這是兩個人相愛的男女,婚後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孩子的出生,是爸爸媽媽愛的結合,是愛情的象徵和代表。
影片還同樣生動有趣地解釋了大姨媽、自慰、安全套,同性戀等問題。適合全家一起觀看,還能緩解了很多家長想說又說不出口的尷尬。
即便受到傷害,也要堅信:「這不是我的錯」。
據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中,統計出的兒童性侵案件,熟人作案的比例近七成!
「女童保護」主要發起人、負責人孫雪梅曾說:
「熟人作案一再發生,是因為猥褻兒童隱蔽性高,犯罪成本低。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並取得受害者信任,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優勢,使得性侵案件更易發生。」
這些悲劇的發生,除了因家長對孩子的照顧不周,對熟人抱以信任的態度,給熟人可趁之機外,還與孩子幼小,沒有反抗自救能力,容易受到恐嚇和控制,案件不容易被發現有一定關係。
「熟人」作案,之所以高發,不僅因為所謂的「熟人」,比陌生人有更多接觸孩子的機會,容易製造作案機會。
還因為許多孩子的自我性保護知識匱乏,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性安全問題。或者在遇到性侵害時,明明感覺很不舒服,卻不敢,也不知怎麼保護自己。
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的早期性教育,不是特指身體的特定部位,而是孩子的整個人,整個感覺。
要讓孩子明白,他的身體,應該由他自己說了算。他擁有對自己身體的絕對隱私權和自主權。
推薦繪本:《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凡是讓他覺得不舒服的觸碰和親吻,他都有權利大聲喊「不」去叫停,並向家庭安全名單上的人訴說。
不管當時是面對什麼環境,在自覺不安全的時候,都可以打破規則和破壞環境。
沒有什麼,比孩子自己的安全,更珍貴,更重要。
只有教會孩子相信自己的感覺,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擁有反抗的力量。
就算最後,真的遭遇侵害,無力反抗,也要讓他明白:這不是你的錯,是壞人做錯了事情,是壞人傷害了你。警察會懲治壞人的。
性教育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點滴滲透。
我們從做家長的那一刻,就註定了踏入這個終日無休,沒有工資和退休的職業,在死亡來臨之前,需要我們有一個飽滿的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孩子是我們家庭的未來,更是祖國的未來。
最後,希望我們在教育自己的女兒如何保護自己時,也能教育自己的兒子如何尊重他人。
這不僅僅是對別人的保護,也是對我們自己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