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代男生不能接受的自我形體的幾點不完美,那麼我相信一定有髮際線在裡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男生的髮際線會越來越高,甚至是地中海或者沙漠,小喵本人也有這個煩惱,心塞呀。那麼在長發盛行的古代中國,咱們的那些老祖宗有這個煩惱嗎?他們的髮型是否很好的彌補呢?小喵今天就來聊聊古代男子的髮型,好安撫自己脫髮受傷的心。
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這句話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這個一方面說明古代人很是講求血緣關係的倫理道德標準,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一個信息,古代人是極為珍惜自己的身體和頭髮的,稍有損傷就是對父母的不敬。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古代人輕易是不剪頭髮的。那我們來看看那些年留在古代男子頭上的頭髮,會被他們搗鼓成什麼樣吧。
我國歷史自夏商周往前便是被我們稱作上古史階段了,那段歷史現在雖然還沒完全證實,可是在那個部落群居的歷史時代,沒有嚴苛規整的禮法要求,人們對於自己的外表更是不會太過於看重,一切都為生產或者狩獵讓步,所以那時候男子們的髮型基本就是長髮披肩,飄逸的很。這麼飄逸的長髮,自然不必考慮髮際線此等問題,因為長發完全可以蓋住大額頭。
披髮的紂王形象
周禮,西周周公旦推行頒布的,它裡面包含了幾乎古代人們生活裡的任何規範,當然也包括了男子們的髮型問題,只不過那時候不叫髮型制度這麼直白,而是叫冠服禮俗。
周禮裡面規定,男子必須要綰髻,就是要將頭髮全部梳到頭頂,然後用一個小冠罩住,再用簪從冠中間的小孔穿過去固定住。這便是發冠的由來,但是這個在當時也不是每個人都要梳的,這個只是貴族階層所呈現的髮型,至於平民百姓,很好辦,直接一塊布包住就好了,所以喜歡頭巾的朋友可以穿越回去周朝賣頭巾。還有一類人也不用綰髻,那就是小孩子,但也只是暫時的不用綰,等到他們成年,行冠禮(步驟同上)後,貴族人家的孩子也是要帶冠了。冠禮在古代不僅代表你要帶冠成年了,還代表你可以娶妻生子了。
綰髻像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周禮規定的綰髻是全束髮型。什麼意思呢?就是全部的頭髮都梳到頭頂結成髮髻,因此稱作全束髮。這樣的髮型相比較上古時代的披髮看起精神很多,可是咱們男同胞的額頭也就此漏出來了。
綰髻束髮既然被寫到周禮裡面,那代表著這是一種禮儀標準,一經出現便被華夏文明所採用,幾乎無特例,這也是區分夷蠻的標誌。
上面說了,西周朝之後,綰髻束髮成了華夏文明的代表,男子們以綰髻束髮為驕傲,腦門大也不是問題。但是,華夏文明也會混入蠻夷的影響,追逐標新立異自古就是人們的天性。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段時期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中國歷史上混亂時期之一。在那個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經常南下,帶來的不僅是飲食文化,甚至是他們的髮型也傳到了華夏,於是正兒八經的綰髻束髮被帶偏了,出現比較隨意卻飄逸的半束髮髮型。這時候的男子束髮不再是把頭髮全部梳到頭頂,而是把後面的頭髮自然垂下,更顯飄逸。但這時候的男子髮型,還是可以看到大腦門,不好好愛護,估計髮際線直刷刷就上去了,還沒劉海遮擋。
要說最不用擔心髮際線、也不用擔心髮型不合格的時代,那一定是遼金元時期。這幾個朝代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由遊牧民族建立的朝代。而遊牧民族自古就是被中原地區的漢文化區人民視為蠻夷,既然是蠻夷,那麼他們的髮型自然也沒有尊重漢人的那套綰髻束髮,他們的髮型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怎麼隨意怎麼來,沒有最隨意,只有更隨意。
遊牧民族的髮型
遊牧民族,因為文化問題自古就喜歡剃髮結辮,這些在漢人眼裡或許是一種刑罰(漢字「髡」,就是剪掉頭髮的刑罰)。可是在遊牧民族眼裡,這個就是他們民族的文化美感,是遊牧民族剽悍民風的體現。
元朝的終結者朱元璋是個漢人,自然就要恢復漢族文明,元人那種奇特的髮型當然也就退回他們來的地方去了。中原地區,又再次出現了綰髻束髮,男子們再次漏出大腦門。
不過,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給男子們帶來了福利,為了不在人前失禮,朱元璋在看到個道士戴發網之後,於是就把發網運用到了人們的頭髮上面,這也就給男子的大腦門上增添了朦朧不清色彩。這個發網還不得了,但是的朝鮮地區也深受這個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看到很多韓劇古裝戲裡面那些男的頭上戴著網巾,就是從這時候來的。
明朝網巾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最後一個封建朝代。它的建立者是來自東北的滿族,又是一個遊牧民族。上面說了,遊牧民族最喜歡剃髮留辮,在它入主中原後,自然而然的把這個剃髮留辮帶到中原地區。而且為了同化漢人,在入關初甚至強制剃髮,更是喊出「留髮不留頭」的口號,可謂是強硬。
雖說清朝其統治者強硬要求漢人剃髮是野蠻的民族政策,可是另一方面,這時候的男子完全不用擔心髮際線問題,因為這時候的髮型別說髮際線了,差點整顆頭顱都是光的。
清不同時期的髮型從上面可以看到,清朝中前期的髮型簡直不能忍,特別是前期,這時候的辮子編的很小,據說能穿進銅錢中間那個孔為標準,所以又叫「金錢鼠辮」。從這我們也可以知道,現在清宮戲裡面那些粗又大的辮子都是騙人的。
在講求禮法的古代,髮型服飾也是分了不同的等級,不可僭越。待到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時期,中原漢族文化憑藉自己的強大抵禦住了同化,甚至還把少數民族漢化了。可是在這種相互的過程裡,漢族人民的髮型也是出現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漏大腦門的命運還是沒能躲過,因為綰髻束髮,一直就是古代男子的主流髮型,髮際線也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