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攝像頭監控孩子上熱搜:傷害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就是剝奪...

2020-12-21 澎湃新聞

來源:書單

ID:BookSelection

比起家人,更像敵人

這幾天,一個在家裡安攝像頭,監控女兒看書的媽媽上了熱搜。

看完新聞的網友紛紛表示:突然想起了小時候,被父母支配的恐懼。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一年級女孩兒的媽媽,在家裡安裝了一個雲臺攝像頭,即使人不在家,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監視孩子,有沒有按時看書、坐姿是不是端正。

還時不時通過對講功能喊:坐直一點。你在看什麼書?怎麼又看動畫片?

不光攝像頭前的孩子感覺到窒息,就連看這個視頻的書單君,都感覺到一陣恐懼的哆嗦。

被以「關心你」的名義,24小時監視著,該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情。

沒想到,事情一出來,更多類似的事件也跟著上了熱搜。

南京一個14歲的小男孩打電話報警,稱自己的父親要裝攝像頭監控自己。

視頻裡,被指控的父親破口大罵:

我監控你什麼了?

你有多少隱私?

我是你什麼人?

我不可以監控你?

這令人窒息的一連串追問,怎麼越聽越覺得熟悉?嗯,好像就差一句「我這都是為你好」了。

但這實際上早就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是違法行為。

視頻中,很多被採訪的小學生都表示:接受不了,感覺自己像個囚犯一樣生活。

而所有的家長都說:好好學習,自然不怕這種東西。我也是無奈之舉。

不知為何,這些回答越聽越不像家人,倒像是壓迫者和反抗者的鬥爭,在他們的親子關係裡,我只看得到兩個字:控制。

回想我們小時候,父母的控制,是「我坐在桌前寫作業,媽媽坐在身後織毛衣 」。是「回家的父母躡手躡腳開門,第一眼就看向電視機」。

但是時代變了,科技的進步使父母操控的手得以伸得更長,從前的反抗大法已經不管用了。

近期的新聞裡,有一條是,一個小女孩趁著爸爸不在家,偷偷看電視,她的寵物狗在旁邊放風。

聽到家長的腳步聲後,狗狗趕緊伸出前爪撓了撓作業,女孩迅速關掉電視,裝作一直在寫作業的樣子。隨後,家長進門。

一人一狗,配合得天衣無縫。然而他們沒想到,家裡居然還有監控。回家後的爸爸一調回看,一切都瞭然於心。

想從父母的手上,擠出一點兒自由空間,實在是太難了。

父母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塊肉,一塊肉哪有什麼隱私權?

因此,在青春期,甚至成年之前,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的人格是不完善的,因此就應該依附於家長存在。

簡單來說,就是:乖乖聽話。

這種想法會給家庭造成多大的傷害呢?

2011年的美國,一個叫詹妮弗的華裔女孩,僱了三個殺手,企圖謀殺自己的父母。結果母親當場死亡,父親逃過一劫。

其實,詹妮弗從小是個成績優異的乖乖女,但進入高中後,她的成績開始走下坡路,還談起了戀愛,但完全不敢讓家裡人知道。

為了應付爸媽,她謊稱自己考上了大學,每天假裝出門上學。而「大學」期間,父母依舊那麼嚴厲,不準她談戀愛,不準她化妝,不準和朋友出去玩,不準上專業課以外的興趣班。

紙總是包不住火的,謊言拆穿後,父母沒收了她的手機電腦,查她的聊天記錄,完全監控著她的生活。

這讓她走向崩潰,最終才導致了上述的慘劇。經過四年的調查後,詹妮弗也最終入獄,被判無期徒刑。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就像擠壓一個彈簧,壓縮著孩子的自我空間。

總有一天,這根彈簧要麼就失去彈性,自暴自棄,要麼就奮力反抗,與父母變得勢不兩立。

高壓教育,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家長們每每用起「都是為你好」這一藉口時,書單君其實從來都不懷疑他們的真誠。

問題在於,就像網上調侃的段子「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一樣,家長們的「為你好」,多少有些一廂情願,又一意孤行。

明明看到高壓教育之下孩子們的反抗與不快樂,他們卻能夠始終堅信自己是對的。

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站在「過來人」的角度,能一眼看穿孩子們將要走的彎路,並提前進行規避。

但事實上,在規避風險的時候,很可能要走更多的彎路,還有可能,摧毀一些更珍貴的東西。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作者吳曉樂就講述了一個和高壓教育有關的經歷。

大學時,吳曉樂擔任了學生紀小弟的家教。

紀小弟的知識基礎也不太好,為了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吳曉樂最初制定的學習計劃,比較簡單。

結果這可不得了,紀媽媽得知以後,不停地奪命連環Call,一打就是一個小時,要求吳曉樂必須「用力地督促他「,必須節節課都考試,還要布置雙倍的作業才行。

除此以外,還要求吳曉樂準備一本」聯絡簿「,在這個冊子上,要事無巨細地記錄上課內容,包括教學進度,小考成績,下次考試範圍等等,以便她能夠無縫從老師手裡「接過」紀小弟,繼續鞭策他學習。

紀小弟家裡雖然沒有攝像頭監控,但和書單君開頭提到的遠程監控,真的是如出一轍。

隨著進一步了解,吳曉樂發現,紀小弟雖然不愛學習,但在打籃球方面卻很有天賦。

可紀媽媽並不在意,她早已替兒子規劃好了人生路線:考上法律系,拿到律師執照,繼承家裡親戚的律師事務所。

後來,為了不讓他去練球,紀媽媽特意把家教的時間,從原本的下午改到上午。

這種方式不但沒能激發紀小弟的學習潛力,反而讓他更加抗拒。他最初還肯認真做作業,到後來就直接敷衍了事,根本不學習了,成績就此一落千丈。

高壓教育之下能否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這件事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被父母控制著的孩子的人生,都不快樂。

而拼了命對孩子「好」的父母,最後反而都會失去與孩子好好相處的可能性。

先成人,後成家長

家長對孩子的控制,傷害的僅僅是親子關係嗎?當然不止。

很多人都知道,父母的高壓管制是有問題的,卻說不出最大的傷害是啥。

是打遊戲時間少了嗎?是不能偷偷摸魚了嗎?這樣的理由好像無法堂而皇之地對父母說出口。

其實,我認為,父母的控制,傷害最大的,是孩子與自我相處的能力。

上學時期,正是一個人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除了學習,他們還在學會如何「成人」。

可是,一個時刻被攝像頭盯著,生活被安排的滿滿當當,完全沒機會和自己相處的人,怎麼可能去思考自己到底是誰,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孩子的內心也需要隱私空間的,這個空間被家長持續擠壓之後,只會導致兩種結果。

第一,放棄自我思考,成為父母的傀儡。就像是習慣了鞭子的驢,你不抽,我就不走,你抽一下,我就走一步。一旦形成了習慣,等進入大學,走出社會,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鞭子沒了,怎麼辦呢?

形成自我意識的階段已經過去了,這時的孩子,除了隨波逐流,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第二,就是在父母看不見的角落裡,雙倍釋放自我,臥室裡安攝像頭,上廁所你管不了吧;家裡安攝像頭,學校裡管不了吧。

這樣的孩子,一旦嗅到了自己不在父母管控範圍之內,便會變本加厲地玩,原本對學習的幾分熱情,也完全散失殆盡了。

很多父母可能會喊冤,說:「這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還不是因為我關心你們,擔心你們缺乏經驗。」

這話不假,孩子們的確是缺乏經驗,但誰又能夠保證,父母的經驗和判斷就一定正確呢?

其實,父母很容易缺乏邊界感,覺得自己和孩子是一體的,如果孩子優秀,自己才算才優秀,而如果孩子不聽話或是毫無建樹,則代表著他們的無能。

這比事業、感情狀況,都更容易動搖他們的自我認知,於是乎,父母們才會拼盡全力,教育好孩子。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想要有「優秀的孩子」,而是因為「優秀的孩子」代表著他們是「優秀的父母」。

在成為父母以後,他們很容易就忘掉了自己也是個妻子/父親、是同事、是社會上的一員,甚至是身為「自己」的身份,他們太執著於扮演好「父母」這個角色」,讓自己無法喘息,也給了孩子們太多不必要的壓力。

但其實,人生這麼長,孩子完全經得起一些彎路,而且,比起浪費時間來,擁有自己的自主性和幸福,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正如網友「已註銷人士暗藍」所說:

「是活成一種標準,還是活成一個自我,活成一個獨立的『人』?這道題總是家長先做,孩子後做,然而這道題的結果,終究要歸到孩子名下。家長之於孩子,只是也只能是起點和源頭。源頭不可能、不必要,更不可以安排河流的所有方向。」

比起打造父母心目中的「完美孩子」,不如留出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自行成長,也許反而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本文轉載自一個推薦好書的微信公眾號「書單」(ID:BookSelection):這裡有一群三觀正的讀書人,與你分享思考,推薦好書。關注書單,我們一起通過閱讀,變成更好的人。轉載請聯繫「書單」公眾號。

圖源 | 《天空之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標題:《父母用攝像頭監控孩子上熱搜:傷害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就是剝奪他的隱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父母用攝像頭監控孩子上熱搜,我看到了家長們悲哀的一面…
    01 近日南京一個14歲的小男孩打電話報警,稱自己的父親要裝攝像頭監控自己。 他的事件上了熱搜,一時間引起了網友的熱議,並在微博上發起了投票對此事進行評論。
  • 「父欲裝監控兒報警」上熱搜:你贊成安攝像頭監控孩子學習嗎?
    開學了,家長最操心的事就是孩子的學習了,特別是放學回家後,孩子的自覺性能讓家長放心嗎?近日,話題#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是否按時看書#衝上微博熱搜;此後,江蘇一家電視臺以#兒子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話題,對安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這一話題進行了街頭隨機採訪。
  • 一年級女孩被媽媽攝像頭24小時監控,我看到了家長們悲哀的一面……
    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監視的人由監獄長變成了監護人。 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自己上班期間也能大致掌握孩子的動態,以這個大方向來看安裝攝像頭就並非"洪水猛獸", 只不過如果選擇使用和目攝像頭,就一定要先跟孩子溝通。
  • 盤點2020親子熱搜,做一個終身成長的父母
    回顧這一年的微博熱搜榜,親子話題熱度不減。這些熱搜有正能量,也有警世鐘。本期策劃,我們將帶你回望這一年熱搜榜上的親子話題,一起反思,共同成長。 曾經,兒女總覺得陪伴父母的時間不夠多,盼著春節假期能長一些更長一些;如今,一場疫情讓兩代人相聚更久,卻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衝突。
  • 【清遠盛興中英文學校】剝奪孩子的自尊心,是中國式父母常犯的事
    義大利幼教專家蒙特梭利有一句話:「對人的懲罰莫過於剝奪他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內心的力量,一個是人格的尊嚴。」而剝奪孩子的人格尊嚴正是中國式父母經常做的事情。雖然父母不必處處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有些孩子對涉及自尊的問題會超級敏感。在我家,如果大孩子對弟弟妹妹說:「你真笨!」我們就會立刻說:「不許說這樣的話!」對貶低、輕視喊停,這是父母的直覺在起作用。       有一天,在我們診所,我給湯米寶寶做完了健康檢查後,他顯得很無聊,對 我和他媽媽的談話不感興趣,於是去拉嬰兒體重秤的託盤。我用尊敬的口氣請他不要拉,甚至還用了「請」這個字。
  • 傷害孩子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處理離婚的方式
    「我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是因為自己的不珍惜,結果離婚了。現在我是人不人鬼不鬼的,我對當初自己的行為深切地感到懊悔,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現在我是家人不愛,孩子不喜。我現在特別擔心自己的孩子因為單親受到傷害!離婚一定會傷害孩子嗎?」
  • 「我為什麼逼孩子當班幹部?」班主任一番話,被父母推上熱搜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熱搜:四川達州一所中學有一個班級,全班62個孩子都當了班幹部。據說開學之初,班主任讓大家報名班幹部,可孩子們積極性不高。李老師就提議:每個人都要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每個人都要當班幹部。
  • 周杰倫因為「嫉妒」上熱搜:父母情緒失控時,孩子的心在發抖
    周杰倫吃醋上熱搜了!近日,周杰倫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與昆凌打籃球的日常,兩個人一身運動裝,昆凌更是利落的繞過周天王運球上籃了。在兩人打球這個過程中,周杰倫簡直不要太寵自家媳婦。雖然試圖阻止了昆凌上籃進球,但是身體不要放水的太誠實好吧!
  • 真正優秀的孩子需要父母支持:用自己獨有的方式,育出快樂的孩子
    鍾芳蓉第一次上熱搜鍾芳蓉的湖南姑娘很平凡,平凡到沒有一個人注意過她,但也很不平凡,在2020年的高考她考出了676分,湖南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績。她不是「精英家庭」高補習,高藝術的孩子,只是一個農村單純的留守兒童。
  • 毀掉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就是不停地誇他「你是最棒的」!
    經常誇讚孩子,的確可以給他帶來自信,但不分青紅皂白地誇,最終受傷害的將會成為孩子。想毀掉一個孩子,就不停地誇他主持人金星,在《金星秀》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她有一位朋友,是大學教授,特別崇尚國外的教育方式,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所以,平日裡把「你是最棒的」當作了口頭禪,不停地誇讚孩子。
  • 「媽媽用攝像頭偷錄我的性生活,她說這是做父母的權利??」
    首發於微信號 腿毛仙子看這篇文章之前,精選君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有那麼一個人;他表示很愛你,要關心你
  • 「小包總」楊爍罵兒子上熱搜:想毀掉一個孩子,使勁罵他就夠了
    明星養娃一直是熱點話題,仿佛有什麼風吹草動總能成為熱搜上榜話題,畢竟明星的生活總是離不開公眾的關注。演員楊爍以幽默成熟的男人力吸粉無數,他的婚姻也曾在綜藝節目中獲得無數點評,楊爍婚後和妻子育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 媽媽用攝像頭偷拍我的性生活: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可怕?
    內容是:分享一下我父母在我房間安的監控。美其名曰,是為了監督孩子學習、早睡。父母擔心家裡和孩子的安全,在客廳或公共區域安裝攝像頭,可以理解。但房間是隱私空間,特別是初高中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來安放所有的情緒和行為。在教室裡有攝像頭,回家房間還有攝像頭。
  • 伊能靜13歲兒子穿女裝上熱搜: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從小底氣就十足
    最近由於參加新一檔綜藝節目的伊能靜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而且還登上了熱搜榜,不過上熱搜的不是伊能靜,而是她和前夫哈林的兒子——哈利。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從小就是底氣十足的樣子,非常的耀眼。01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往往底氣十足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遲早會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來,而這種分離越早,孩子的未來就會越成功。
  • 家庭安裝攝像頭到底該不該?對此,你怎麼看……
    今天,一個話題為「兒子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直衝熱搜。此話題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量熱議。記者通過走訪發現,不少家長認為家庭安裝攝像頭此方法很有效,方便監督孩子看書學習;也有家長認為此方式實屬無奈之舉。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則認為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感到不適,認為他們沒有了自己的隱私,會覺得父母對他們完全沒有信任,還破壞了親子關係。當隱私權撞上了監護權,家庭安裝攝像頭監控到底應不應該?
  • 「還記得父母說過的最傷害你的話是什麼?」多少孩子,被惡語相向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還記得父母說過的最傷害你的話是什麼?」 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你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現在翅膀硬了,不聽話了是不是?你要是真有本事的話,就把花我的錢通通還給我!」《非暴力溝通》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家長不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語氣,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卻有可能成為孩子一生難忘的傷害與陰影。
  • 有種「父母」叫伊能靜庾澄慶,兒子穿女裝上熱搜,尊重孩子的選擇
    在一些父母眼中,孩子自己所做的選擇都是不成熟的選擇,所以這類父母會去操控孩子的人生,不去尊重孩子所追求的東西,長久下來,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不利的。有種父母叫伊能靜和庾澄慶,18歲兒子女裝上熱搜,尊重孩子的選擇。
  • 小S三個女兒驚豔上熱搜:越長越美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父母
    生而為人,平淡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常態,而樣貌的平凡與否,更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也不是按父母的意願能影響的,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雖然外在美難以改變,但是一個有自信,有氣質的人總會使人對他由衷的讚美,而內在美,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可以通過教育來帶給孩子的。
  • 抖音超十萬贊視頻刷屏:毀掉一個孩子最狠的方式,就是讓他看著父母爭吵
    毀掉一個孩子最狠的方式,就是讓他看著家人爭吵。常爭吵的家庭,養不出陽光的孩子有一天,輔導班的學生小傑對我說:「老師,下課之後我能再待一個小時再回家嗎?」看得出來,他並不想馬上回家。讓孩子看著家人爭吵,猶如讓他看恐怖片國外一項權威研究發現:父母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可能導致孩子在成年之後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誠然如此。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常吵架的家庭根本不像一個家,更像一個漆黑的陷阱。
  • 4種父母教養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如果是第二類父母,孩子有福
    面對同樣的育兒問題,不同父母就會有不同的態度和反應,給孩子自然也不盡相同,也就養出了不同性格的孩子。上世紀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鮑姆萊德研究幾千個家庭發現,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直到三十年後,麥克畢和馬丁在他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來第四種教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