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樣的實力,你就獲得什麼樣的人脈。這裡面可能有一定的策略,比如情商,比如決策,但是大體上實力是硬道理,實力越強,人脈問題越簡單。
年輕律師在他入行到執業的前幾年,談不上實力。
首先實習期你是沒有從上到下一條龍完整的生產能力的,離開了老律師,你的營銷、承辦、管理都有缺陷:既不能接立結案,也不能獨立辦案,也很難帶團隊甚至開所創業——一來你實力經驗不夠,二來法律上也有所限制。
然後,客觀上,一切事業都需要時間積累。這不是小說,你開著主角光環三天一個奇遇、五天一個貴人。天賦和機遇再好,跑得再快,也無非是把別人花五年的積累,你花三年辦成,依然以年為單位。
年輕的時候,律師的資源有三類很重要:
1、老師
2、同學
3、客戶
我這裡說的老師,不是大學老師。當然,大學老師其實也是一種資源,比如博士生導師對博士生還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這個是小概率事件。我說的老師主要是指你入門的時候,帶你的那個律師師父,這個人其實是律師一個非常重要的人脈,而且,這是一個你只要解決了司法考試和律所面試,就能找到的資源。
人脈和資源對律師來講有多重要?
從你踏入這個行業的第一步開始就很重要,重要性貫穿整個職業的每一個環節。
我先說明下,不是沒有人脈一定不行,但是有人脈絕對會好太多。
首先有法律行業的人脈就很重要。
你一開始總要選個律所吧?
大大小小那麼多律所哪個好?哪個能提供給你正規化的平臺?具體到律所內部的團隊,哪個團隊的合伙人是真的有實力,又有那些團隊的合伙人徒有其名?這些如果你在法律行業有人脈和資源,都是很容易弄清楚的事情,但是你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是真的很難看清楚(比如多少能力不咋樣的律師靠著知乎微信吹牛包裝自己就能搖身一變成大尾巴狼,你就知道外界對這個行業的判斷有多不靠譜)。
好了,確定了律所了,你能進得去嗎?
這裡就不光體現律師行業人脈資源,還要有其他(最好是政界或者商界)人脈資源。
律所有準入門檻的,你未必能達到這個準入門檻怎麼辦?要麼花時間跟精力讓自己符合這個門檻,要麼就是有資源唄。絕大多數律所在面試的時候,對有資源和沒有資源的面試者標準是不一樣的,不要聽有的人講什麼我只看專業能力,那都是資源還沒到位而已,你爸是地區要員你看他要不要你。
進了律所了,你能做些什麼,怎麼進步呢?
這一環其實人脈、資源的重要性反而是最低的,這個漫長的過程裡你只能通過自己努力去積累知識,正如人脈和資源可以讓你進你們市最好的高中,但是你在這個高中能學到多少知識,全憑你自己了。
好了,律師沒有高考,恭喜你獨立執業了。
這時候人脈和資源的重要性就會集中體現出來,並直接反饋到你的業務創收上。
你能接觸到的案源遠超同期,能吃下來的就吃,吃不下來的跟其他人合作一起吃,這樣你的創收很快會甩開同期一個甚至好幾個身位。偏偏律師最看重的就是創收,你因為創收高,最低年限一到立馬就成合伙人了,跟你同期獨立的還在苦哈哈地做助理或者是獨立執業之後管個溫飽,萬把塊的案子還要跟當事人磨個三次五次的,就算是同臺競爭,你光名片甩出來也要領先他們一大截子了。
客戶找律師為了什麼,為什麼非要委託你?不就是因為信任麼(就算是便宜也得是當事人覺得這律師便宜且可靠啊)。律師拼命包裝自己,顯得自己很專業的樣子,也只是問了博取客戶的信任而已。你人脈和資源只要到位,就可以不費力氣的得到他們拼盡全力才能碰到的東西,你說重要不重要?簡直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