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駕崩前曾下了兩道密詔,讓乾隆能穩坐江山,密詔中寫了什麼?

2020-12-14 尋歷史真相

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清史稿》

01

康乾盛世出現於清朝發展最巔峰時期,持續了134年的時間,歷經三任帝皇。

再次期間,清朝各方面都達到了極致。雖然說盛世局面是三位皇帝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在筆者看來,雍正貢獻最大,沒有他這個過渡,乾隆根本不會感受到盛世景象。

雍正在位期間,特別注重政務管理,吏治整頓,算是給盛世不斷加油。

02

1723年,雍正在九子奪嫡中嶄露頭腳,繼承了皇位。表面上,國家是挺強,但是背後危機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當康熙執政後期,因為年事已高,對於朝政的事務有所鬆懈了,導致很多事情有頭沒尾,比如國庫欠款一事就沒有處理出一個結果。

雍正在這樣的情況下繼位,身上的擔子自然非常重。繼位後,經常深夜批閱奏摺,能夠看出他的勤懇。

雖然僅在位13年,但是制定出了一系列政策,像為了不再有皇子奪嫡的現象發生,他建立了密建皇儲制度。

前後君王都有巡遊江南的情況,唯獨他沒有,他把這個時間放在了處理政事上。

據了解,他不好女色,後宮嬪妃不多,孩子也不多。當然了,有些影視作品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會給他增加一些卿卿我我的戲碼,這一點在《甄嬛傳》中就有體現。

03

1735年,雍正在生命垂危之際,召集了莊親王、果親王、張廷玉、鄂爾泰這四位大臣,並且給他們留下了兩道聖旨。後來雍正對他們講道:「第一道密詔上面寫著誰可以繼任皇帝,第二道密詔是新皇帝繼位後給他。」

雍正死後,大臣宣讀先皇密詔,密詔中明確說到由弘曆繼位。弘曆繼位後,四位大臣將密詔交給了他。

後來他宣讀了裡面的內容:「雍正八年六月內,欽奉皇考諭旨,張廷玉懷抱純全,在職期間忠厚,宣力獨多每年遵旨鈔繕上諭,一直能領會我的意思,訓示臣平易近,功勞非常大。鄂爾泰志秉忠貞,才優經濟,安平易近察吏,綏靖內地,洵為不世出之名臣。這兩個人,我都可以給他們擔保。朕萬年以後,兩人都應該配太廟。今朕欲將皇考此旨入於遺詔內揭櫫。」

簡單理解密詔之中的意思,咱們可以解讀為:張廷玉和鄂爾泰都是朝廷的棟梁,百年不遇的人才,是他們輔佐自己創造了盛世局面。但是仔細一解讀裡面的內容,你會發現張廷玉在前,鄂爾泰在後。在清朝舊制中,滿人地位要高於漢人,為什麼這裡是張廷玉在前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就是為了讓張廷玉制約鄂爾泰。

04

雍正真的是良苦用心啊,一道密詔都這麼有深度,真的不一般。也正是因為這樣,乾隆才能夠順利在位63年。在當時,文武百官可以說是沒有不服這兩道密詔的,先有讓弘曆上位,後有給他鋪路,真的絕了。

05

英國要求租藉此地100年,為何李鴻章堅持99年?如今才知多英明

110年前的晚清鼠疫,此人用4個月時間遏制住,各國醫學專家都驚嘆

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沁人心脾,讀懂讓人大徹大悟

明朝之前沒有棉被,古人是怎樣抵禦寒冬的?老祖宗真的太有智慧了

北京四大「兇宅」,其中2個拍成電影,一個票房大好一個被告上法庭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世宗實錄》

文章題目:雍正駕崩前曾下了兩道密詔,讓乾隆能穩坐江山,密詔中寫了什麼?文章作者: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和珅臨死前,掏出乾隆御賜「保命密詔」,打開只見三字,當場傻眼
    11億兩白銀是什麼概念? 乾隆駕崩後,清朝的國庫可以說在和珅的貪汙下所剩無幾。新繼位的嘉慶也明白,要想重新恢復清朝的國庫,必須拿和珅開刀。這就好比一頭羊養肥了,只等著宰殺一樣。清朝國庫想要充盈,和珅必須抄家不可。
  • 雍正臨死前下了兩道密旨,讓乾隆穩坐63年江山,雍正的眼光真毒辣
    乾隆皇帝可以在位期間那麼長,並且讓清朝越來越興旺,是和雍正帝有著分不開的關係。我們先要知道雍正在位的時候,康熙給他留下了什麼東西,據說只給他留了800萬銀兩而已,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了。而雍正皇帝在我們看來則是一個不怎麼重感情的人,而且還有點殘暴,脾氣不好,可他治理國家絕對沒二話。
  • 雍正去世,乾隆正準備登基時,為何張廷玉突然說還有一道密旨
    也就是把從皇子中挑選出來的儲君的名字寫在傳位密詔中,並置於金匣裡,放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在先皇帝駕崩後,只需要從那裡取出密詔,宣讀繼位即可。所以早在雍正元年8月17日,雍正便將儲君的名字寫在傳位密詔上,並放在了「正大光明」匾的後面了。不過,就在大家取出「正大光明」匾後的傳位密詔,正準備宣讀時。
  • 溥儀小時候在宮中玩耍,在床底下發現1封密詔,揭開雍正身上1謎團
    溥儀小時候在宮中玩耍,在床底下發現1封密詔,揭開雍正身上1謎團 在溥儀寫的回憶錄裡面,曾經提到了這樣的一件事情:溥儀和弟弟溥傑有一次到宮裡玩耍的時候,在西配殿的一個寢床的下方,意外的發現了一個佛龕,上邊有一層厚厚的塵土,顯然已經存放很長的時間了。這裡面是什麼呢?
  • 有密詔護身,卻未能震懾慈禧,最後一絲善良改寫了清朝的命運
    女兒阿魯特氏受惠於父,也寫得一手好字,尤其令人叫絕的是,她能左手書寫大字。《清宮詞》中「負卻宮中左手書」,誇的就是她。不僅如此,她還喜愛文學,唐詩名句能背誦如流。對這位端莊才女,東太后十分喜歡,私下徵詢同治帝意見,問他到底喜愛鳳秀女兒富察氏還是崇綺女兒阿魯特氏,同治帝說喜愛後者,與東太后不謀而合。因此,阿魯特氏被冊立為皇后,位居中宮。
  • 溥儀溥傑在養心殿,發現當年雍正密召屬實嗎?看完後明白了!
    關於這封所謂的密詔,可謂是眾說紛紜,目前多出自於各自媒體的口中,還有說在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裡有說過這事,當然我個人粗略地查了一下,並沒有發現有這事的記載。
  • 乾隆皇帝是如何一步一步登上帝位的?
    乾隆能見上康熙一面得益於他的父親雍親王胤禛,康熙晚年經常到四阿哥的賜園中遊玩,康熙晚年一共臨幸過四阿哥的賜園十一次,而別的皇子都沒有享受過這個待遇,正是因為這樣的機會,在胤禛的安排下,這對爺孫在康熙晚年生命中的最後一個春天相見了,那一年乾隆才12歲。
  • 乾隆一生六次下江南,是否與乾隆的出生之謎有關
    隨著《甄嬛傳》和《延禧攻略》的熱播,著實把乾隆帶火了一把。在那兩部電視劇中,乾隆只是熹妃娘娘和嬛嬛的養子,這也勾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
  • 從病發到駕崩,3天不到,雍正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讓乾隆告訴你
    說起留下死亡之謎的皇帝們,雍正皇帝位列其中,他的死很突然,再加上各種野史杜撰,自然成為了一個謎團。雍正皇帝的死的確是非常突然,可以用暴斃而形容。按照《清史稿》的記載,在雍正皇帝去世的前兩三天內,雍正皇帝還是在工作的,但突然間便感覺到不行來了。於是找來信任的王公大臣們託付後事,一天之後雍正皇帝便駕崩了。
  • 慈禧用苦肉計矇騙慈安燒毀遺命密詔走上權力之路!
    鹹豐皇帝死後留下一份遺命密詔,寬厚大度的慈安並沒有直接將詔書昭告天下,而是私下拿給慈禧看,她希望慈禧可以自己悔過,誠心伏法。可當慈禧看到詔書後立馬拜倒在慈安太后腳下,自稱有罪,涕淚橫流,苦苦哀求,並一再聲明自己都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並無私心。
  • 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誰?為何民間對乾隆出生之謎,傳得沸沸揚揚
    在那兩部電視劇中,乾隆只是熹妃娘娘和嬛嬛的養子,這也勾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其實,乾隆出生之謎,在歷史上一直也是一樁公案,在民間和野史中有諸多說法。比如在《湘綺樓文集·今列女傳》中,就記載乾隆生母鈕祜祿氏是承德普通人家出生。在她13歲時,雍正廣選秀女,她便混進八旗秀女中參加了選秀。結果因姿色秀美,內務府便把她選作雍正皇帝身邊的端茶侍女,結果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寵幸,生下了乾隆。
  • 張廷玉日記與清史稿對照:雍正忽然駕崩,會不會是乾隆暗中下手?
    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但是清朝的許多謎案,到今天都沒有真相大白,比如孝莊太后是否下嫁多爾袞,比如順治是否出家,比如是何原因令雍正忽然駕崩。如果我們把張廷玉日記與清史稿對照來看,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雍正忽然駕崩,是不是乾隆暗中下手?大量史料可以證明,雍正之死跟呂四娘和丹藥無關。
  • 乾隆的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宮,是因為富察皇后,還是因為令妃_雍正
    論出身在八旗秀女中,算不得出眾。好在,那拉氏不僅容貌出眾,且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不僅做得一手好女紅,而且還識文斷字,在雍正十二年的選秀中,被雍正指婚給了還是寶親王的乾隆。最為難得的是她的書法剛勁嚴整,讓雍正對她讚不絕口,因此等乾隆到了成婚的年紀時,雍正便將富察氏指婚給了乾隆,並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大典。雖然輝發那拉氏不論出身還是才學都要比富察氏遜色一點,但是輝發那拉氏的文化素養在後宮之中也絕對不算低。雍正十二年十一月,那拉氏被封為乾隆的側福晉。次年,雍正駕崩,乾隆遵傳位密詔登基稱帝。
  •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首先,有一種說法:康熙因為弘曆(乾隆)幼時的表現,決定著力把把弘曆培養成一個隔代國君。而在雍正即位前,康熙與雍正就已經達成了默契:雍正之後的繼任國君人選就是弘曆(乾隆)。2.雍正在「九子奪嫡」中最終勝出,榮登大寶。3.雍正駕崩前已書繼任者名諱於正大光明匾額後,又隨身藏有一份,二者相映「傳位於弘曆」,乾隆即位。似乎,這些佐證完美的印證了上述「康熙雍正共培繼任者弘曆」的說法。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 乾隆正準備登基,為何張廷玉卻站出來,稱雍正還有一道密旨
    可這時大學士張廷玉卻站出來,稱雍正還有一道密旨。史書上記載他的原話是:「大行皇帝因傳位大事親書密旨,曾示我二人,外此無有知者。此旨收藏宮中,應急請出以正大統。」於是,大家就幫忙將他口中的密旨找了出來。其實有雍正的傳位詔書,只要宣讀出來,乾隆就可以順利登基了。
  • 雍正皇帝的藝術品味
    雍正像雍正皇帝的性格非常多面,有絕對的控制欲,是位極端的「細節控」。1723年,康熙駕崩,皇四子胤禛在三十五位皇子中慘澹勝出,屁股如願蹭上寶座。這就是清代的雍正皇帝。早在雍正當皇帝之前,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玩家子」。琴棋書畫,樣樣在行,不俗的品位得到乃父康熙的肯定。當年老皇帝對他的字很是賞識,每每要他代筆書扇,賞賜臣下。不過,儘管書法公認在清代帝王中造詣最高,但他不像嗣主乾隆,喜歡在歷代名作畫心上亂塗亂畫,炫耀糟蹋。相反,我們不但很少看到他的書畫題跋,他對古代名作倒是不斷下旨注意保護,裱託時不要傷及畫心。
  • 真跡比對: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誰的書法更勝一籌?
    同樣是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難逃「胡運不過百年」的斷言,清朝卻能存續將近三百年,究其本質原因,正是源自滿清政權的主動漢化,認可漢文化、學習漢文化,並利用漢文化體系實行全國性統治。 滿清的漢化,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其漢化程度之深,從歷任皇帝的書法水平中便可見一斑。
  • 乾隆登基後,毀掉一塊墓碑,若雍正泉下有知,定然不同意
    八年後,阿靈阿去世,當時正值康熙五十五年,念及鈕祜祿家族乃功勳世家,康熙將阿靈阿厚葬在祖陵前,諡號「敏恪」,如果只是這樣,阿靈阿的人生結局也算不錯。只可惜,雍正皇帝是個瑕疵必報之人,他一直在等機會報復阿靈阿。康熙駕崩後,雍正為了政局的穩定,並沒有急於對八爺黨下手。雍正二年,雍正大位已穩,開始清算八爺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