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接連降價謀翻身時間 市場份額遭蠶食

2021-01-08 網易財經

在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以及兩款食品遭遇基因致癌物風波後,日本雜貨和服飾品牌MUJI無印良品表現持續低迷。1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無印良品北京愛琴海門店看到,服裝類和生活類商品降價幅度在6%-30%。同時,無印良品官網中上述商品也在降價。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縱然降價頻繁,但仍難以調動消費者積極性。此外,眾多競爭對手也在蠶食著無印良品的市場。專家分析,企業還需在降價之外尋求「生門」。

多番「新定價」

致癌物風波後,降價將無印良品推回消費者的視野。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愛琴海門店發現,無印良品再度降價。不過,不管是消費者還是「無印粉」,均對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價格的重新審視」有點無動於衷。

記者在門店看到,此次新定價涉及服裝類和生活類的數十款產品,降價4-162元,幅度在6%-30%。其中,無側縫雙層紗織睡衣系列,原價298元,新定價248元,降幅16.8%。大容量超聲波香薰機降價幅度高達29.5%,由原定價550元降至388元。

同時,記者注意到,此次降價為全線調價,從線上官網、天貓、京東等旗艦店,到線下門店,統一實施新定價。據了解,無印良品10次「新定價」,降價產品涉及品類包含家居類、電子類、健康美容類、服裝類、生活類等產品,基本包含無印良品在售的全部品類。

為迎合中國市場,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屢次實施降價。2017年8月,無印良品宣布中國店鋪將在秋冬季開啟新定價,此前該品牌已經在中國市場先後進行過6次降價。其中,家居類降價幅度為67%,電子類和健康美容類分別降價21%、24%,此次降價於2018年1月正式在中國市場實施,並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降價」。去年9月,無印良品宣布實施第九次「新定價」,降價產品主要集中在服裝和日常生活類,涵蓋基礎款T恤、襯衫、羽絨服、唇膏、地毯和空氣淨化器等500多類產品,差價約在15-1180元之間,降價幅度在14%-40%,其中家居類產品降價幅度高達40%。

外部衝擊

對於「新定價」一事,MUJI中國總部此前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新定價」舉措於2014年10月正式開始實行,基本上每年兩次,新定價後就是永久定價了。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價格並非有意提高,而是中國關稅以及工廠製造等都導致價格上浮。同時,品牌把工廠逐步放一些在國內,以保證價格減少,這也是分批實施產品降價的原因。此外,在銷售穩定的情況下,選擇大規模降價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增加消費者的購物意識,並且希望通過大規模的打折增加消費者的數量,擴大市場、提高銷量。

北京商報記者對比日本官網發現,一款2.5人座寬扶手沙發主體在國內原價4500元,降價至3150元,而在日本官網同款產品售價5.79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3584元,比國內高了434元。但在去年3月,一款羽絨羽毛獨立式樽型彈簧坐墊3人座在國內售價7400元,而在日本官網同款產品售價9.29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5574元,比國內低了1826元。不難看出,實施新定價後的產品價格在逐步與日本市場拉近。此外,2018年關稅下調,不少國際品牌應聲下調產品價格,無印良品也不得不隨之繼續推進「新定價」進程。

在無印良品掙扎於中國市場布局期間,網易嚴選、米家有品、淘寶心選以及京造等電商平臺的快速興起,對價格偏高的無印良品無疑是再一次衝擊。北京商報記者在MUJI中國官網看到,一款70cm×140cm的浴巾售價180元,而在京造同類型浴巾售價99元,網易嚴選同類型浴巾也在100元以下,均低於無印良品定價。

時尚產業投資人、優意國際CEO楊大筠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無印良品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從降價到開店都可以看出該公司想要努力擴張中國市場的企圖。但隨著網易、小米等中國企業學習無印良品的性價比和產品品質後,對本土市場的成本和價格反而更具話語權,並在網際網路渠道比無印良品擴張更激進,對無印良品的衝擊很大。

收效甚微

頻繁的「新定價」舉措,也未能讓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實現業績快速增長。根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的最新財報顯示,在2018財年二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可比銷售下滑2.2%,中國市場上半財年營業收入為361.68億日元,同比下滑0.2%。從2018財年二季度至2019財年二季度,公司在中國市場每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6%、21.2%、18.3%、14.8%和10.4%,營業收入增幅呈現逐漸放緩趨勢。

楊大筠表示,無印良品在未來五年內可能會在中國市場遇到更大阻礙,甚至舉步維艱。從品牌發展來看,除了市場因素,競爭對手的強大也是影響品牌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今,中國商品的性價比不是簡單靠降價和降低製造成本來實現,像網易等網際網路企業是通過利用電商改變供應鏈降低成本,實現高性價比的,在這一點上,中國企業應對消費者需求的能力更強,服務質量提高的空間也更大。

中購聯購物中心委員會主任郭增利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整體零售市場而言,由於消費升級,帶動消費者的行為在逐漸改變。消費者對於產品品質要求更高,更傾向於選擇高性價比和美譽度高的品牌。由於品質升級,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在下降,降價並不一定會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對於零售品牌而言,堅守品牌的美譽度,形成固有形象,在提升品質的同時優化成本管理,實現價格與品質的平衡。

本文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 韓玉坤_NBJ11142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在中國市場「難翻身」
    2019年7月17日,標稱商標為「MUJI無印良品」的6款產品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不合格名單,不合格問題包括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耐磨性不合格、耐液性不合格等。 無印良品正是因這兩次產品抽檢不合格而上黑榜,然而在此之前,這家注重品質的企業還多次因質量問題深陷輿論危機。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雖然在此後的七年時間裡,無印良品都處於一段沉寂期,發展速度較慢,但2012年後,無印良品開始以每年新開30-50間店鋪的速度在中國擴張,2019年底,其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256家店,超過全球門店數量的一半。回首來看,在初期發展階段,無印良品確實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並證明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
  • ​負債三年,無印良品美國分公司破產
    儘管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但這家零售巨頭在現實裡的困境卻是實實在在。事實上,無印良品不僅在美國的業務已經連續三個財年虧損,在中國大陸和日本本土的情況也不樂觀。1983年,無印良品第一家旗艦店在東京青山開設。其深受消費者的肯定和喜愛,於是,一家店變多家店,短短的幾年內在日本就有了上百家專賣店,事業蒸蒸日上。1991年,無印良品將市場轉移國外,在倫敦開設了它的第一家海外專賣店,此後陸續進入法國、瑞典、義大利、挪威、愛爾蘭等國家。
  • 陷利潤下跌「羅生門」 無印良品如何突圍?
    儘管進行了澄清,但不可否認的是,無印良品在中國正遭遇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名創優品、NOME家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行業品牌都在不斷侵蝕著無印良品的市場份額。同時,消費環境變遷的背景下,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既定定位和發展正在接受衝擊。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在中國市場「難翻身」
    ▲無印良品羽絨被「羽絨耗氧量」項目不合格 2019年7月17日,標稱商標為「MUJI無印良品」的6款產品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不合格名單,不合格問題包括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
  • 「無印良品」無商標,日本「無印良品」正在申請破產中
    近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的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這個消息令人感慨萬分。據悉自2006年無印良品進駐美國的3年內,無印良品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負債超過6400萬美元。今年受疫情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只能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了。
  • 負債三年,無印良品美國分公司破產,疫情之下的魔咒又上演了?
    儘管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但這家零售巨頭在現實裡的困境卻是實實在在。事實上,無印良品不僅在美國的業務已經連續三個財年虧損,在中國大陸和日本本土的情況也不樂觀。也就是這樣一批「廉價」的產品,幫助無印良品站穩了腳跟,走出了世界。沒有品牌就是最好的品牌,「無印良品」一直極力淡化品牌意識,它所倡導的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那個時候的無印良品自始至終追求的,都是「如何保證質量,併合理拉低產品成本」。1983年,無印良品第一家旗艦店在東京青山開設。
  • 市場遭分食 無印良品深挖定製服務
    分析認為,從去年年中開始無印良品在國內的門店銷量開始呈現放緩趨勢,同時如網易嚴選等電商平臺也在以品質生活、大牌同廠等概念且更低的價格,開始分食無印良品的既有市場,在此背景下新的定價策略以及定製化服務或將成為無印良品重新激發中國消費者熱情的法寶。北京商報記者在無印良品朝陽大悅城門店走訪時注意到,該門店已經從1樓搬至3樓,重新整修後的門店面積大約在1800平方米左右,品類齊全。
  • 無印良品開始賣菜
    這意味著,無印良品正式向中國生鮮市場發出猛烈進擊。早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就已經涉足生鮮行業。此前,無印良品已經在日本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段相繼開了兩家菜市場。其中,其在大阪開業的菜場門店佔地面積達到4300平米,堪稱全球最大MUJI菜市場。
  • 「水土不服」無印良品,難過中國市場生死劫
    無印良品以追求極簡主義及優質產品著稱,也因此捕獲了大批追隨者,然而近年來在中國的銷售額持續下滑且質量問題頻發,昔日的日本零售「神話」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似乎有些「水土不服」。無印良品還是「無良印品」?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在黑貓投訴上有不少消費者投訴無印良品存在質量問題。除家具、電器等有質量問題外,服飾、化妝品類也存在不少問題。隨著質量問題接連爆出,無印良品似乎不再是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良品」,銷量開始不斷下滑。
  • 否認中國區利潤下跌 無印良品多元發展求突圍
    儘管進行了澄清,但不可否認的是,無印良品在中國正遭遇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名創優品、NOME家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行業品牌都在不斷侵蝕著無印良品的市場份額。同時,消費環境變遷的背景下,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既定定位和發展正在接受衝擊。
  • 燒錢3年負債6400萬無印良品美國公司破產
    這次輪到了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諸如名創優品、NOME以及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新零售品牌在資本和平臺的加持之下,逐步蠶食著無印良品的市場份額,更在無形中開始搶佔中國消費者的心智容量。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消費者日趨成熟和務實,符號性大於消費性的無印良品,也不可避免地在中國市場進行了價格調整。
  • 燒錢3年負債6400萬 無印良品美國公司破產
    這次輪到了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  2020年7月10日,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因不堪經營重負向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但無印良品的危機顯然不止於美國一個市場,其在主要海外市場中國的經營業績也在近兩年的疲軟增勢之下開始由盈轉虧。  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無印良品「中國學徒」們的高歌猛進。
  • 為何優衣庫遭瘋搶,無印良品卻越賣越涼?
    為何優衣庫遭瘋搶,無印良品卻越賣越涼?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優衣庫在中國開出了660家店,中國市場是除日本本土市場外,成長最快的海外市場。  02  無印良品在中國開的第一家店是在2005年,也是在上海。  跟優衣庫不同的是,無印良品從進入中國的第一年起,就受到了一線文藝青年極大的歡迎。到2016年,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店面超過了200家,營收達到3075億日元。
  • 無印良品賣菜了?如何拯救無印良品現況
    這並非是無印良品第一次開創「賣菜」模式。在2017年無印良品就在日本東京開設了生鮮市場,主打高端食材的銷售。無印良品生鮮市場設計仍舊是和品牌相同的簡約風,無印良品生鮮市場除了售賣生鮮農副產品外,也提供食材加工和用餐服務。特別的是消費者不僅僅能在生鮮市場購買食材,還可以參與製作食物。 無印良品是一家專門生產家用產品,以設計為導向的日本公司,自開創以來就主打簡約的生活理念,在全世界掀起一陣「無印」的潮流。
  • 無印良品困局
    雖然本次涉事產品中國大陸地區未受影響,然而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這已是無印良品第二次蒙上致癌陰影了。1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檢測報告中稱,無印良品的一款產地為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乾,被檢出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
  • 「水土不服」無印良品難過中國市場生死劫_聯商網
    2:對於無印良品而言,變與不變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無印良品以追求極簡主義及優質產品著稱,也因此捕獲了大批追隨者,然而近年來在中國的銷售額持續下滑且質量問題頻發,昔日的日本零售「神話」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似乎有些「水土不服」。無印良品還是「無良印品」?
  • 零售業遭疫情重創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財經天下) 零售業遭疫情重創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劉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一家零售巨頭在美國「倒下」了。  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周五表示,受疫情大流行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業務受到重創,目前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保護,並計劃永久關閉部分不盈利店鋪,但此舉並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據悉,該公司在破產申請中列出的負債高達6400萬美元。  無印良品成立於1980年,是一家業務遍及全球的日本零售公司。
  • 無印良品在中國失去的市場份額,這個日本品牌能搶到嗎?
    畢竟,上海「首店經濟」的影響力是公認的,無論是優衣庫、無印良品,還是去年剛剛進入中國的niko and...,都選擇從上海試水中國市場。頗受女性消費者喜歡的健康類產品作為老牌的商業地標,美羅城的人氣一直不錯,即便前幾年曾經面臨轉型壓力,但其成功打造的日系文化以及雜物購買氛圍,也非常符合LOFT對於消費群體的定位。
  • 五年前,她把文具換成了全套的無印良品
    最常用的是無印良品的水筆,一支八九元的價格,比起一兩元的水筆是貴了點,但好用很多。恰逢趕上國內消費力的蓬勃向上,消費市場「極簡主義」盛行,那些年的MUJI所向披靡,成為了不少文藝青年和中產階層所推崇的品牌。自2005年進入國內,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鋪之後,到2016年底,無印良品的門店達到了200家。那一年,大概是無印良品最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