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通知,為積極配合"一帶一路"發展計劃,降低企業匯兌成本,促進人民幣外匯市場發展,自2020年8月1日起,暫免人民幣兌新加坡元、盧布、林吉特、紐西蘭元、南非蘭特等12國貨幣競價和詢價交易手續費,暫免期為三年。這意味著人民幣交易的成本將顯著下降,這將有利於促進人民幣的國際交易,以及提高外部市場持有人民幣的積極性。
1、"疫情+經濟"挑戰下,"一帶一路"國家成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突破口
中國採取暫免長達三年的貨幣交易手續費,與當下快速變化的全球背景有密切關係。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20年全球GDP增速為-4.9%、貿易增速為-11.9%,這次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衰退遠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疫情帶來的貿易阻隔,也引發世界出現逆全球化的情緒,比如法國要求部分藥企必須將基礎醫療器械生產環節轉移到國內、日本鼓勵企業實施供應鏈多元化等等。
過去,人民幣國際化的加快得益於全球貿易的蓬勃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推動。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人民幣已經是全球第3大貿易融資貨幣、第6大支付貨幣、第7大外匯交易貨幣。如今,全球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料將不可避免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步伐產生影響。如何持續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良好的使用氛圍非常重要,而降低貨幣交易成本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選項。
在與中國進行貨幣交易的國家中,支持"一帶一路"的國家,將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要知道,近年來,我國加大了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合作,它們在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領域起到的作用顯著上升。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達到4.2萬億元人民幣,佔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29.5%,比去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同期,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571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23.8%。不難看到,這些國家對中國經濟向外拓展以及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
2、如何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三大舉措非常關鍵
當前,疫情還未消退,國際形勢仍然複雜多變,雖然這充滿挑戰,但也帶來機遇。許多發達國家不僅走上極度寬鬆貨幣的貨幣政策道路,還大肆舉債,導致全球傳統貨幣體系面臨衝擊,這對於人民幣加快國際化步伐無疑是個契機。不過,僅通過降低貨幣交易成本這種方式還遠遠不夠。那麼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呢?
第一,持續發展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功能。美元之所以是主要的國際貿易貨幣、儲備貨幣,很大原因是石油以美元計價和結算,因此發展人民幣在大宗商品的定價功能非常重要,比如近年來,我國就接連在貴金屬、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實現人民幣計價突破,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第二,主動推動更多國家使用人民幣。隨著中國與世界經濟愈加緊密、人民幣在離岸市場匯兌越來越方便,願意使用人民幣結算的經濟體大幅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28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宣布使用人民幣結算;同時,中國央行還與39個國家籤署了貨幣互換協議,這一貨幣互換規模已達到3.47萬億人民幣,至今人民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貨幣互換圈。
第3、 推動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和應用。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另一個維度可能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順應了數字經濟時代大勢,其降低貨幣發行成本、提升貨幣交易效率的優勢,有望重塑出新的國際貨幣格局。而中國在全球數字貨幣的研發領域處在世界前列,比如已在深圳、雄安、成都和蘇州等多地試點,再加上行動支付群體龐大,中國在該領域將具備先發優勢。一旦中國率先向全球推出數字貨幣,那麼是有可能大大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總的來說,中國一直在採取行動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得益於長期的努力,人民幣國際化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果能夠適應當前變化的國際環境,那麼人民幣國際化有望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