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改編這些經典,蹭熱度蹭的太強大了,吃相不是一般的難看啊,音樂人,不,改編音樂的人。王若琳(此文只針對金曲獎,改編得不錯,還是可以聽一聽的)
王若琳入圍最佳女演唱人我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當年楊乃文爆冷得獎的時候也算是小眾歌手。我是買了她的兩張專輯若干年後才知道的這個消息,自豪我的音樂品味呀。
如果說魏如萱和王若琳得獎,都在可接受範圍。作為臺灣音樂製作人王治平的女兒,應該有點音樂天分,但你看到最佳專輯的時候,看到王若琳的專輯,也沒什麼稀奇,但看到她專輯歌單的時候,大腦是玄幻的。
這真的是核彈級別的爆冷入圍
《我只在乎你》我第一反應可能是同名而已,而看到《漫步人生路》的時候覺得是翻唱,在看到翁倩玉的70年代百萬銷量名曲《愛的迷戀》,蔡琴的《寒雨曲》,你以為是改編專輯?不,不止如此。客觀上講整張改編專輯入圍都不能接受了,
更何況我的個人主觀上看,整張專輯11首歌,其中有四首日語演唱。其他歌曲貌似都有日語版。包括蔡琴的《寒雨曲》,原唱也是日本歌手。《蘋果花》是美空雲雀的,整張專輯只有《奈何,》還有黃霑詞曲的《忘記他》兩首歌跟日本扯不上邊,講真,王若琳這張專輯真應該參加日本金曲獎。
說整張專輯都是日本元素,太誇張?,如果你看過幾首歌的mv,就更會有同感。
所謂的復古風,真的是《恐龍特急克塞號》和《奧特曼》那種復古的日本風。
粵語歌《漫步人生路》的港片風。我承認還是有點韻味的。
其實,臺灣金曲獎有最佳客家話專輯,最佳閩南語專輯,你可以加個最佳日語專輯的。(畢竟,美國瘦肉精的豬肉都開始吃了。媚日不稀奇)
從小生長在美國洛杉磯,聽著西洋音樂長大的王若琳,「玩」音樂更在行吧。「創作」兩個字就別提了。
專門跑去美國找製作人製作,說是為亞洲的經典歌曲,注入美國另類音樂元素,這話其實聽著蠻讓人想反胃的。
你把冷門歌,大家不熟悉的歌曲,改編到大眾喜歡,那也是你的能耐,改編經典,想超越經典,那還叫經典麼?
這種專輯都能入圍?這是在鼓勵改編音樂麼?要是這樣的話,歌手一年能改編幾十張專輯了。還創作幹什麼。《樂隊的夏天》裡,他們每個改編的都那麼風味獨特,哪個都能入圍金曲獎了。
說話華語樂壇經典千千萬,音樂人不用創作了,改編過去的經典吧,夠吃幾輩子的了,幹嘛費勁心力的作詞作曲編曲呢。弄好不一天改變幾十首。
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把任何一首六七十年代的歌曲注入任何元素,改編成藍調,爵士,鄉村,現代古典,搖滾的新時代歌曲。那麼近五十年,一直到死我們都不用聽新創作的歌了,
我也許不愛聽,那種小眾歌手,可是值得我們尊敬。你們專心地做自己的音樂,即使許多人覺得不好聽,但依然執著。
我也認同音樂無國界,我聽安室奈美惠,我聽smap。
可是這張專輯入圍,是臺灣金曲獎對原創音樂的玷汙和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