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士交談要注意的一點,大家認為應該是哪一點呢?如果在沒有讀魯迅的語錄前,大家會怎麼回答呢?相信很多人經過思考後,都會這樣來回答。比如說言行舉止一定要有禮貌,沒有素質和禮貌的人,知名人士會懶得搭理你,甚至打心裡就瞧不起你。
更有人會說,一定要謙虛,如果你不謙虛,很傲慢,更會遭到知名人士看不起,他會覺得你這是在關公面前耍大刀。能成為知名人士,一般肯定不是浪得虛名,肯定會有些本事,如果你在他面前卻耍起威風來,他很容易就能看出破綻,讓你很難堪,或是他壓根就不屑與你爭。
還有一些人會說,與知名人士交談,要多給他們面子,不能搶他們話題,更不能比他們說得還多,要儘量少說,多去聽知名人士說,那樣會獲得知名人士的好感。因為不管是知名人士,還是普通人,也都想別人聽自己說,或是聽自己話。
縱觀我們現代,其實很多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特別是面對有錢人,有名氣的人,都能做到卑躬屈膝,甚至阿諛奉承,這樣就有些過了,會讓有錢人,有身份的人更看不起你。而我們現代很多人,往往就是習慣如此,骨子裡就是這樣。
其實這也是當年奴性所提到的,人的劣根性,就如魯迅《阿Q正傳》裡的阿Q,見到了穿著官模樣的人,沒有人叫他跪下,他自己就跪下了。那人叫他站起來,說如今新社會,不信奉跪拜,阿Q卻不敢,甚至跪習慣了。這就是骨子裡的奴性,習慣了。
就如柏拉圖的一句名言所言一樣,「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劇,是成人害怕光明。」成人都害怕光明,其實就是一種奴性,生活在黑暗中久了,忘記了這個世上還有光明,從小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突然見到了光,會感到很刺眼,甚至情不自禁躲進了黑暗中去。
我們與知名人士交談,千萬不要這樣,一定要習以為常,很自然,很大方與之交談,注意一些細節就好。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魯迅很現實的語錄,道出了與知名人士交談要注意的一點,警醒世人!文字如下:
與名流者談,對於他之所講,當裝作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懂了被厭惡。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為合宜。——魯迅#魯迅語錄#
讀完魯迅這段語錄,可見真的是真知灼見,弄不好,就會遭到知名人士看輕,或是被厭惡。也只有懷著偶有不懂之處,才最為適合。你什麼都不懂,知名人士感覺在對著牆壁說話,對牛彈琴,就會停止交談,覺得是在浪費時間,覺得沒必要。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魯迅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與知名人士交談,把握好這個度,真的不容易做到!
能做到的人,一般都是管得住自己嘴巴的人,記得海明威有句名言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
可見海明威也罷與人交談看得很透,很多人都喜歡表達自己,一吐為快,普通人如此,知名人士更是如此,一般越是有名氣的人,越是會被名氣所累,他與人交流,就想別人聽自己說,多了解自己,然後成為自己的粉絲。
其實海明威這段語錄中,就道出了一個意思,智者寡言。與知名人士交談,如果我們能做到魯迅所提到的那個度,把控好,偶爾有不懂之處,再儘量少說,讓知名人士多說,那樣知名人士或許還會真高看你,覺得你這個人深藏不露,很低調,很謙虛,會給他留下好的印象。
其實我們只要安靜下來了,去聽別人說話,就會明白一個道理!
與知名人士交流也好,普通人也罷,多聽少說,就能看到對方一些破綻,就是了解對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更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性格,愛表現,愛慕虛榮,還是真的有真才實學,只要安靜聽一聽就知道了。
我們聽著時候,也不能一直不說話,也要說幾句,就如魯迅所言一樣,偶有不懂之處,去請教他,他就會說得更津津有味,覺得他比你強。其實到底誰強,真的不好說。如果你能做到魯迅所言,能控制自己,說不定你比知名人士更有智慧,都是有可能的事。
而說話越多,中間就容易起衝突和矛盾,這一點,是真的如此。就如海明威所言一樣,話說得越多,讓人越是難去理解,或是理解太透徹了,把一個人看透了,之間就會產生距離,或是下次都不想再聽了,早已看出他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徒有虛名。
所以說魯迅很現實的語錄,道出了與知名人士交談要注意的一點,警醒世人!
盧梭很刺耳的語錄,揭露了很多人醜陋的一面,警醒世人!
龍應臺將幸福看得很透的語錄,簡單幾句話,卻讓很多人感到很幸福
什麼才是「空」?多少修佛的人,都領悟錯了,獨劉慈欣說得很對!
什麼才是成長?劉同語錄中說得得真好,讓人對成長有了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