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虎嗅網
出品 | 虎嗅大商業組
作者 | Cuba libre
題圖 | IC photo
剛剛在熱播劇《三十而已》中刷了一波存在感的唯品會,昨天發布了2020年Q2的財報。
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第二季度淨營收達241億人民幣(約34億美元),同比增長6%;GMV突破384億人民幣,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7%。至此,唯品會已經保持了31個季度盈利。
不過,伴隨著唯品會財報的還有其CFO楊東皓將離職的消息。對於楊東皓的離開,唯品會方面回應稱,楊東皓因個人原因,將於11月離職,但此後他將以公司董事的身份繼續為唯品會服務。
人員變動信息同財報發出後,唯品會股價出現了「暴跌」——截至美東時間8月19日收盤,唯品會市值為從超160億美元跌到了129.5億美元,盤後股價為19.26美元,跌19.45%。
唯品會是一家「神奇的」的垂類特賣網站,當外界覺得它「掉隊」了的時候,它會用連續盈利和一些增長數據告訴你過的還不錯;但若真的細究唯品會的當下,外界還是會對它的未來先打上一個小問號。
疫情催生更大的「庫存」市場
在上一個季度,疫情的出現讓唯品會的業績也蒙上了一些增長減緩的陰影。
受新冠疫情影響,唯品會追求的「利潤」在Q1出現了同比下滑。第一季度,按照非通用會計準則,唯品會歸屬股東淨利潤為9.861億人民幣(約合1.393億美元),同比增長20.8%;而按照通用會計準則,歸屬股東淨利潤為6.848億人民幣(約合9670萬美元),去年同期該數據為8.723億人民幣;毛利潤為36億人民幣(約合5.10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4億人民幣。
線下的服裝產業顯然更不好過。2020上半年,本計劃等著春夏季上新大賣的服裝品牌商家們線下銷售遇冷,庫存積壓、客流截斷、現金流緊張都使他們在第一季度的生存成了問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帳款15.13萬億元,同比增長13%;產成品存貨4.47萬億元,增長9%。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9天,同比增加3天;應收帳款平均回收期為58.8天,同比增加10.4天。
而在此之前,就有艾瑞諮詢2019年的報告顯示,庫存電商市場規模也已經達到數百億級,並且預計到2022年,整個賽道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
對這些服裝品牌來說,不管是從產品迭代、庫存積壓還是資金周轉的角度來看,疫情後的去庫存已經成了更為迫切的剛需。「疫情之後,整個行業的庫存加大,供應商也願意給出更好的貨品和更低的折扣。這個紅利最起碼到今年年底,我們確實看到貨品巨大。」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曾在Q1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如此表示。
果然,隨著人們的生活和服裝行業都恢復了正常運轉,唯品會也在第二季度的業績出現了開頭所示數據那樣的反彈,同時,「6.18」「8.18」等購物節的加持,更讓唯品會多了一些為服裝公司加大折扣、消化庫存的機會。
然而,面對看起來大有可為的庫存電商市場,對已經連續盈利的唯品來說,會能賺多久、多少錢其實才是下一個命題。
唯品會能賺多久錢?
2016年~2018年,唯品會曾經經歷過毛利潤率下降的曲折,從那時起,唯品會的管理層就重拾了通過降本增效來維持高毛利的動作。2019年Q4,因為終止了自營品駿快遞配送業務而選擇委託順豐,唯品會又節省了一大筆運營成本,彼時其毛利潤率達到了24%,幾乎為三年來最高。
2020年Q2的財報數據也都顯示,一切都為利潤讓步的路線還沒有變。
該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的總運營費用從去年同期的42億元人民幣下降到38億元人民幣(5.4億美元),費用佔總淨收入的百分比也從上年同期的18.5%下降到15.8%。
其中,履約費用從上年同期的22億元人民幣下降到17億元人民幣,佔比從上年同期的9.7%下降到7.0%。一同下降的還有技術和內容方面的支出,從上年同期的4.2223億元人民幣下降到3.054億元人民幣,佔比從上年同期的1.9%下降到1.3%。
而意料之中,活躍在電視劇、綜藝植入和直播平臺的唯品會,該季度營銷費用有所提高,從去年同期的8.776億元人民幣提高到了10億元人民幣。一般管理費用也從去年同期的7.063億元人民幣提高到8億元人民幣。
雖然一系列降本增效使得其營收和獲得了增長,活躍客戶數量也同比增長了17%(從去年同期的3310萬增至該季度3880萬);復購客戶佔活躍客戶總數的百分比也從去年的87%上升到了90%,但是,用戶數量的增速卻還沒有真正恢復元氣,反而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
與這樣的現狀對應的,是唯品會一直沒停下的探索動作,比如CFO楊東皓曾經就宣布唯品會將以「電商、金融、物流」為支持的「三駕馬車」架構發展,這所有的動作都是為了保證,在穩定而單一的業務收入來源、盈利的基礎上,唯品會要考慮如何一改從前保守的策略,刺激拉新與保證更多復購。
這也是擺在所有庫存公司面前的問題,庫存市場已經有了新動態,就在不久前,另一家庫存解決平臺愛庫存推出了品牌特賣平臺「餉店」,宣布品牌升級。
而唯品會面臨的競爭態勢中不只有後綴為「庫存」的玩家,還有天然具有清庫存場景的拼多多,與紛紛強勢下沉的電商平臺們,還有新晉大熱的直播電商模式。可以說唯品會的增長之下,必有重壓。
線下店曾是唯品會想要破局的關鍵。2019年7月,唯品會通過香港全資子公司以29億元現金收購杉杉(奧特萊斯連鎖集團)100%股份,另外截至去年年末,唯品會共擁有大約200家Vipmaxx(唯品倉)和300家Vipshop線下店。
不過,該季度唯品會依然沒有在財報中透露線下店的具體情況,沈亞只曾在第一季度的電話會議中表示過唯品會的幾百家線下店是微虧損狀態。
在樂觀預計中,下個季度,唯品會淨營收將達到206億元至216億元,同比增長約5%至10%,持續穩步走的狀態暫時不會改變,但要知道,市場的反饋從不只著眼於當下,更多人賭的是唯品會和庫存行業的成長性以及未來。
既然CFO都要「換新」,接下來也可以看看唯品會還能再講出什麼樣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