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人物譜之司馬光: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2021-01-10 出欄

《清平樂》司馬光有幾場戲,主要刻畫的是一個古板固執不解風情的形象。

名人嘛,大家看到的都是放光的那一面,其實另一面跟大家差不多。司馬先生是比較嚴肅一點點,不過老先生寫起情詩情詞來一點也不含糊,那小情調兒玩的,柳永都趕不上。

有例為證,來看一首司馬光的《西江月》: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司馬光砸缸」作為中國的一個機智故事流傳很廣,不過在世人的眼裡,成年後的司馬光卻是一位道學先生的典範。這首《西江月》寫的柔情無限,因此也讓許多人不理解,搞不懂司馬先生為什麼要寫這種卿卿我我的小曲兒。

其實只要是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出家人尚難真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司馬光有他的感情思維,何足稱奇?

《詩經·鄭風·風雨》:

關於「既見君子,雲胡不喜」這一句,一向有著一悲一喜兩種完全相反的解釋。一種是「既已相見,怎會不樂」,一種是「既已相見,怎麼我還不快樂」?

當自己朝思暮想情有獨鐘的,卻被別人收入囊中,或者當愛已成往事,「既見君子」,有何可喜?此時的心緒,大概就像「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信手翻翻詩卷,很多描寫感情的詩詞多多少少都脫不了這種影子,李之儀的《謝池春》,「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龔自珍的《浪淘沙》,「獨自悽涼還自遣,自製離愁」;柳永的《鳳棲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黃景仁的《綺懷》,「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然而,縱有生花妙筆,也寫不完世間相思之苦;任你劍氣如虹,既斬不斷情絲,也削不去孤獨。

相關焦點

  • 司馬光的一首愛情詞,令人感慨萬千,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小編在這裡要為大家推薦司馬光的一首愛情詞,可以說寫得同樣的纏綿悱惻,那麼他的這首詞,便是他的《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可能很多的朋友,對於這首詞,並不是很熟悉。這首詞其實寫得也是非常的精彩,而且還令人感動不已,誰能夠想到看似很高冷的司馬光,也是能夠寫出如此悽美的愛情詞來。《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宋代:司馬光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
  • 每天一首古詩詞|司馬光: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宋·司馬光《西江月》這是一首豔情詞。詞的上闕寫宴會上遇見的舞姬美豔的姿容。那女子並不濃妝豔抹,刻意修飾,只是鬆鬆地挽了一個雲髻,薄薄地抹上了一層鉛粉。輕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了她輕盈的體態,像柳絮遊絲那樣和柔纖麗而飄忽不定。下闕則寫自己對那女子產生的戀情。
  •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此番一見不如不見,多情不如無情。笙歌散後,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掛,四處無聲。突然之間,一種淡淡的惆悵襲上作者心頭,相見之後,相思纏繞,還不如當時不見,這樣就不會傷心難過了;有情不如無情好,若沒了情就不會為「情」而飽受折磨。言外之意,他已經沉浸在相思之中無法解脫了。
  • 司馬光的愛情詞那也是寫得很感人,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宋朝時期的文人其實是很有才華,也比較有社會責任感,司馬光除了編撰了這部歷史巨著之外,還寫過很多的詞作,畢竟宋朝的文人都喜歡填詞,偶爾在休閒之時,都會寫上一兩首詞,這種原本是消遣之作,隨著大量文人的參與,最終形成了一種文學奇觀,把宋詞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從而可以媲美唐詩。宋詞其實就是歌詞,用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遊行歌曲,對於傳統的文人,那是嗤之以鼻,認為上不了臺面。
  • 先發制人》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出自宋代司馬光的一首西江月。訴說著兩個人的小埋怨,相見就會相愛,有情就會受傷。日影《君主!先發制人》就刻畫了這樣的一種場景。濱邊美波飾演的佐丸阿由葉,是剛升入高中的女生,感覺自己姿色平平,智力一般,因此希望在高中時代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不辜負自己的青春。因此四處主動出擊,然而屢戰屢敗,但依然越挫越勇!她的這種行為,在這裡我們形象地稱之為「花痴」。餐廳晚餐後因未帶錢包而到處打電話求救,此時一位帥鍋瀟灑地甩出一張大鈔解了圍,此時的小佐看這位帥鍋充滿愛意,並伴隨心跳加速!
  • 四本結局BE的虐戀古言小說,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11-23 16:18:30 來源: 虎哥娛樂秀 舉報   四本結局BE的虐戀古言小說,相見爭如不見
  • 司馬光這首愛情詞寫得纏綿悱惻,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我們從這麼一個小故事中,也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的智慧,一個小孩遇到了困難臨危不懼,能夠從容地去面對一切,最終把困在缸中的小孩救出,從此人們記住了這個司馬光。而他此後也是大起大落,雖然後來反對王安石變法,兩人的關係一度如同水火,不過他們之間只是君子之爭。
  • 張志軍「有情何似無情」 妙語回應王鬱奇
    日前,新任中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出席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時,面對臺灣記者提問「會去臺灣嗎」,從容答到:我看到報導說臺灣有關方面給我去臺灣設置了一些條件,並表示如果稱謂問題不解決,「就相見不如不見」,我要說的是「有情何似無情」(引自北宋詩人司馬光的《西江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情、這樣的心,什麼名義問題、身份問題、方式問題都好解決。
  • 古典唯美愛情詩句大全: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黃増《集杭州俗語詩》五、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卓文君《白頭吟》六、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七、悽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納蘭性德《虞美人》八、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詩經邶風擊鼓》九、天街曾醉美人畔,涼枝移插烏巾。
  • 《言葉之庭》,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言葉之庭》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動漫,也是非常具有新海誠個人特色的一部動漫。無論是音樂還是畫面,全部都是那麼的美,給人一種安寧的感覺。想來新海誠還真的是特別擅長運用景色抒情呢,從電影的一開始,青翠欲滴的嫩柳和綠葉,連綿不絕的陰雨綿綿。
  • 前世不欠,今生不見,今生相見,為了還債,來世再不相見
    導語:前世不欠,今生不見; 今生相見,為了還債。 「相見不如不見」的詮釋是什麼?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 愛恨嗔痴皆有罪?是砸缸救人的司馬光變壞還是怎麼了?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隨著《清平樂》裡趙徽柔拿著傀儡遊戲唱出這首宋詞救梁懷吉時,司馬光的《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映入眼帘。這不是一首形容閨閣夫妻情深的詞,而是一首豔情詞,是他僅留史書的三首詞作之一,全詞表露他在宴會上邂逅舞女的愛意,雅而不俗,可見在司馬光眼裡也有「國風好色」之情。
  •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正月初一,還沒來得及向長輩拜年,他就急急忙忙地出門參加同學聚會去了。原本有其他安排的,奈何他堅持要去,又著實不忍心潑他冷水。後來,寶山空回不說,還悶悶不樂。像我——從來不參加任何同學聚會。總感覺學生時代雖然單純,但沒那麼美好,也沒那麼懷念,基於我頻繁換同桌的緣故。
  • 徽柔手提木偶質問司馬光:愛恨嗔痴都有罪人就該活得像個傀儡?
    《清平樂》是由正午陽光出品,王凱、江疏影、任敏領銜主演的古裝劇。 主要講述的是宋朝時期風起雲湧的朝堂以及宋仁宗一生情感抉擇與喜怒哀樂。劇中任敏飾演的徽柔是大宋的公主,是趙禎的第一個孩子,也是趙禎最為寵愛的孩子,他曾經說過:「要讓徽柔成為整個大宋最快樂的姑娘」 ,曾經徽柔因為羨慕其他女孩都能出去看表演,官家就說:「別人有的徽柔也要有,怎麼能讓我的姑娘羨慕其他人呢」可以看得出來,那時的官家確實是寵女狂魔,可是誰也想不到,那時的徽柔有多幸福,後來就有多悲慘。
  •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 詩詞裡的相遇
    早在我國詩歌的源頭時期,就有關於男女愛慕相思之情的詩作,比如《詩經·鄭風》中: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多情總比無情苦。早知道相思如此折磨人,倒不如不見的好;早知道有情徒增煩惱,那還是無情更好。
  • 《清平樂》人物譜之夏竦:最能幹的奸臣,有最兇悍的妻子
    在《清平樂》裡,夏竦是與主張改革的範仲淹、韓琦、富弼等對立的,他以權謀私、老謀深算,是個腹黑的反派人物。《清平樂》是歷史正劇,劇情走向基本按照史實,在歷史上,夏竦也是位爭議頗多的人物。但在歷史上,夏竦除了大文學家的聲名,卻又多被認為是奸邪之輩,這就與劇中也有表現的慶曆新政有很大關係。慶曆新政轟轟烈烈,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受到仁宗鼓舞,大刀闊斧改革,本意是扭轉時弊,但改革總要觸動既得利益者,夏竦就是改革的反對派,並且是其中的主要人物。
  •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相同詞牌,還有無數好詞,比如:《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朱敦儒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世事短暫,如春夢一般轉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雲。不要計較自己的辛勤勞苦,萬事本來已經是命中注定的。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見一朵新開的鮮花。短暫的歡樂相聚是如此的親切,至於明天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