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於平(江蘇)
10月28日,廣西日報一則村委會主任打電筒打理農田,被稱為 「電筒主任」 的圖片新聞引發廣泛關注。不少網友質疑圖片系擺拍。對此,10月28日,被稱為 「電筒主任」 的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潘內村委會主任粟勝忠回應新京報記者,照片並非擺拍,「我當時不知道有人給我拍照片。」
廣西日報12版刊發的村委會主任粟勝忠打電筒幹農活的圖片新聞引發爭議。圖片來源/廣西日報截屏
不過,粟勝忠的回應似乎與之前澎湃新聞的報導相衝突,在那則報導中,粟勝忠在採訪中坦承,自己知道有人專門過來給他拍照片,當時是為了還原事實而擺拍。如今,粟勝忠卻又否認此前的說法,稱自己毫不知情。兩種說法到底孰真孰假,不禁讓人滿腹疑問。
拋開粟勝忠的回應不談,分析照片本身,也不難發現諸多疑點——粟勝忠說自己準備在田裡挖地種菜,然而,農村挖土翻地一般也是從邊緣開挖,粟勝忠卻站在地的中間開挖,似乎有違常理。更蹊蹺的是,照片顯示,那片地是一片收割之後的稻田,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菜地的土壤和稻田的土壤要求是不同的,稻田一般較少用於種菜,即便種菜,也需先犁地翻土,把稻草樁翻下去會變成肥料,用鋤頭挖似乎很少見。
而且,這張「深夜挑燈幹農活」的照片,無論從時間、角度的拿捏,還是曝光,景深等細節的處理,都有一定專業水準,普通拍攝者,普通相機,恐怕難以拍出這樣的效果,甚至不排除,有後期的加工和修飾的可能。換言之,這張照片絕不是路人隨手偶得,而是有過事先的策劃。對此,粟勝忠真的事先不知情?
拍攝者當晚拍下的村主任粟勝忠幹農活的其他圖片。謝洋供圖
顯而易見,粟勝忠的回應,並不能洗去照片擺拍的嫌疑。事實上,作為當事人,粟勝忠本人出面澄清這一事件,無論如何恐怕難以服眾。最好的辦法,是當地官方介入此事進行調查,拿出詳實的人證物證,還原事件的真相。
村主任「深夜挑燈幹農活」被質疑擺拍,並不是孤立現象,近些年,扶貧領域頻頻曝出擺拍事件。
此前媒體曾報導,為了讓脫貧攻堅的資料齊全,山西一些村子在2018年12月份補2014年《減貧人口名單公示》的材料,貼出來公示3至5分鐘,找幾位村民擺出認真觀看的樣子。拍照結束,公示馬上撕掉。2016年7月,吉林某街道辦主任安排貧困戶按照事先準備好的不實內容接受電視臺採訪,造成不良影響。
扶貧中的擺拍現象,看似危害不大,但實則不然。扶貧工作只有踏踏實實去做,拒絕形式主義,才能更接地氣,讓民眾實實在在受益。擺拍屬於公然弄虛作假,很容易使扶貧工作變味,滋生形式主義作風,損害扶貧的公信力。為什麼村主任「深夜挑燈幹農活」引發爭議,有人質疑這是真造假、假扶貧,原因正在於此。
脫貧攻堅固然是當下之急務,但也是需要扎紮實實去做的長效工作,容不得任何弄虛作假。即便有些基層幹部扶貧工作確實很辛苦,那也用不著用擺拍來體現。真實是感染力的基礎,人為操縱,營造扶貧政績和感人事跡,不僅不利於脫貧攻堅,反而是在給扶貧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