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衛視頻道《新聞眼》報導:這兩年一種新的運動方式興起,潛水。很多人會選擇去國外的海邊潛水,去體驗那種象魚一樣遨遊在海底的感覺。其實在江蘇,也有不少可以潛水的地方。《人民的珍藏》系列報導去拜訪一位潛水教練,他熱愛潛水,幾乎把江蘇所有重要的水體都潛了一遍。他在海底看到的不止小魚小蝦,還親身體驗了這些年江蘇水環境的改變,而這些變化以數據的形式,記錄在了一塊潛水電腦表裡。
記者來到南京市鍾靈街,這裡是潛水者之家俱樂部的辦公地點。孔兵,潛水者之家俱樂部水肺和自由潛水教練。孔兵從2006年開始接觸潛水,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3年了,去過太湖、千島湖、駱馬湖、洪澤湖,還有長江,包括南京附近大大小小的水庫,一共37個。另外,孔兵還會協助有關部門,從事打撈工作。
孔兵的一件藏品是一塊潛水電腦表,它記錄了每一次潛水的一些數據,包括時間、深度、停留的安全指標。這塊表跟了孔兵已經有12年了,去過很多大大小小湖泊和河流。
當年,孔兵第一次去太湖的時候,正是太湖藍藻爆發的時候。那次去太湖潛水,記錄下了最短的一次潛水時間,只有5分鐘。因為下水以後,水很髒,大家只能立刻就上來了。孔兵說,那個時候心理很難過,因為太湖作為江蘇有名的水體,如果它被汙染了,全江蘇人民都會很難過的。
太湖之行,讓老孔念念不忘。同時,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的攻堅戰,也從那一年開始打響:打撈藍藻、太湖水質監測、水下撿垃圾……
只要看見水下垃圾,孔兵都會把它打撈上來。最多的一次有41名潛水員,撿了將近41公斤的垃圾。讓孔兵感到很欣喜的是,一些在校學生,青少年兒童現在接受的環保教育非常多,他們的環保意識非常強。
這一次,記者跟著孔兵一起來到太湖。由於天氣比較冷,所以穿上了很厚的潛水服裝,馬上大家就到水下去看一看現在的太湖變成什麼模樣。
這次一共潛了有20分鐘,孔壁說,目前太湖整體的水況比第一次來的時候要好很多。水明顯沒有臭味了,從蘆葦蕩那邊過來的時候,還可以看見蘆葦蕩裡面有白鷺,說明太湖的生態現在已經變得越來越好。
十年驀然回首,太湖已漸漸變樣。2019年5月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通報:太湖湖體水質從2007年的Ⅴ類改善為Ⅳ類。
潛水電腦表裡記錄的時間顯示,潛水時間在極限範圍內是越來越長了,說明洪澤湖、駱馬湖等水域的生態都已經變得好了很多。
駱馬湖,江蘇省四大淡水湖泊之一。2012年10月到2019年6月,老孔先後3次下潛駱馬湖。早年,長期無序私挖濫採,導致湖底荒漠化。禁止採砂後,水下物種豐富,曾一度絕跡的銀魚恢復生長。最近一次,老孔的潛水時長近1個小時。
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2014年6月和2019年6月,老孔兩次潛入洪澤湖。曾經,工業汙水、生活垃圾造成水體嚴重汙染。目前水質穩定,增殖放流的魚類隨處可見。
2014年到2018年,江蘇104個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由61.5%上升到69.2%,劣Ⅴ類斷面比例由3.8%下降到1%。錦繡江蘇,綠色鋪陳。這裡是風景如畫,這裡是詩意家園……
【「含金」更「含綠」 生態高質量發展 】
從5分鐘到20分鐘,潛水電腦表裡的數據變化,從側面折射出江蘇治水的奮進軌跡。為了重現水清河晏,近年來,保衛藍天碧水的「263」專項行動、河長制等一系列措施相繼落地,做足做活了水文章,也將生態福祉送還給了百姓。今天,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核心理念,我們期待,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美麗的風景伴我們同行。
江蘇臺記者/範潔萍 桑雨生 王苗軍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