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千年前,中國人就吃上了麵條,如今顯然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吃麵審美。除了誰也不服誰的寬面細面,還有持續battle好幾年的紅湯白湯。
要說哪裡的面最好吃,有個「南米北面」的說法。
在南方沒有被米粉佔領的地方,人們對吃麵充滿了熱情。浙江,就是一個隱藏的吃麵大省,幾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招牌。
浙江的面,是北方人定居南方後,融合在地風物的又一次創造。
杭州作為「南宋舊都」,吃麵風氣最盛,小小的麵館有無數江湖傳說。沒有麵館的街道?不存在的。
外地人對杭州的面不感冒,杭州人似乎也不太care,自家的面,自家人熱愛就夠了。
片兒川,原名「片兒汆」,杭州話多帶兒化音,是北方移民留下的痕跡。
如果你現在去那些老店看他們做面,往往都是在生面下鍋之前,過一遍水,這個過程便叫做「川」。
片兒川本質上,它就是一碗雪菜筍片肉絲湯麵,卻能全方位展示杭州人對時令食材死磕到底的精神。
據說要用臨安的冬筍和蕭山的雪菜,才能做出最正宗的一碗麵。
方老大麵館的一碗特色腰花片兒川,廚師對腰花的把控也是剛剛好,是最嫩的程度!
來杭州吃完豬肝、腰花、大腸澆頭,你才能明白杭州人對各類下水深沉的愛。
對動物內臟唯恐避之不及的年輕人,在流芳麵館的豬肝腰花拌川面前,竟然能放下二十多年的身段,吃的心服口服。
帶著鍋氣的豬肝腰花澆頭,香得一秒鐘就能勾起饞蟲;豬肝和腰花滑嫩、醬汁濃鬱,每一根拌川都極入味,勁道滑韌。
說到價格良心的腰花和大腸拌川,要數小狗麵館。它不僅需要排隊,而且還開創了蹲在門口吃的儀式感。真的是愛吃麵愛瘋了!
番茄直接爆炒出汁,綿密的酸甜汁水被麵條吸收,越吃越有不一樣的感覺。
說到蝦爆鱔,不提它的創始店奎元館,好像說不過去。
杭城老字號麵館,至今已有近150年歷史,接待過無數名人,獎狀就掛滿了整面牆。外地遊客總少不了去吃一碗。
用滷骨熬製的濃湯作為面的湯底,鱔肉和蝦仁作為面的精華,一口湯、一口澆頭、一口面,別提有多落胃。
寧波的麵條中,最有特色的要數上過《早餐中國》的面結面了。
千張皮的好壞對於面結至關重要,好的面結要「鮮汁滿包,軟而不糊」。
豬油生面,面拿熱水稍微竄竄,拎上來瀝乾,趁著熱乎勁加上生抽、豬油、鹽,最後撒上一把蔥花。
較出名的海鮮麵館有東大麵館、大胖麵館、胖嫂麵館、四大胖麵館等,認準胖字就可以。
所有的海鮮都是從石浦漁港運送而來,所有的海鮮澆頭都是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烹製,
各式澆頭豐儉由人,海鮮裡小到蟶子、花蛤、蝦姑、白蝦,大到燻馬鮫魚、炸小黃魚甚至整隻蟹,都可以滿足。
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初見奉化牛肉乾面,第一反應是「老闆,我點的明明是乾麵,怎麼是湯麵?」
其實,奉化人所說的「乾麵」,實際上是用水完全泡發後的手工番薯粉絲,「只是老祖宗的叫法不同罷了」。
在街邊小店熱氣騰騰地吃上一碗,身體迅速溫暖起來,再配上透鮮的牛骨和醉人的燒酒,人生似乎再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三鮮面要用粉幹燒,海鮮可以是小黃魚、跳魚、牡蠣、蛤蜊、蝦或者蟶子,也可以根據口味再加蝤蠓。再加標誌性的姜蛋,配料豐富無比,
溫州的米麵在很多地方也叫米粉,它是用大米加水磨成漿,用鍋燙成薄片,刀切成絲,入湯煮熟。
和其他的湯麵相比,溫州米麵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湯是清湯,配上簡單的豆芽、雪菜、肉末、蔥花,香氣撲鼻。
諸暨這座小城,留給大家的印象,除了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應該就數次塢打面了。
次塢打面的精髓就是一個「打」字,得純手工不斷地用棍子敲打麵團,重複近千次。
打出來的麵條才能韌勁十足,口感筋道,一反外界對南方麵條「軟趴趴」的印象。
生面過水後撈出拌上豬油、醬料,口感極為筋道,澆頭同樣是種類豐富,花樣繁多。
新市人的「吃」,在周邊很有點名氣,吃羊肉也是新市人傳了幾千年的老規矩了。
吃羊肉麵,應是先喝一口醇香的新市黃酒,再吃一口熱騰騰的羊肉麵。酥而不爛、肥而不膩的羊肉一入嘴,胃裡頓時暖流騰起。
從老城到溪西再到城南,蘭溪,藏了300多家麵店,一碗牛肉麵,是無論走多遠都忘不了的鄉愁!
一碗一燒,佐料經猛火煸炒,嫩滑的牛肉搭配各種時蔬,麵條又恰到好處地吸收了湯汁的精華。
東陽沃面似羹非羹,貌不驚人,甚至有「糊答答」之感,但自成特色,一吃難忘。
過去,東陽人習慣把吃剩下的菜、湯用來煮麵條,然後加入番薯澱粉製成糊面;如今的沃面,可謂「一碗麵,十種料」,成為了東陽人家庭聚餐、宴飲賓客的必選菜品。
桐鄉最早的小鍋面,由阿能夫婦在路邊擺攤做起,「阿能面」也逐漸成了桐鄉小鍋面的代稱,但最地道古樸的,還要數邵家橋的老店。
製作方法有「紅燒」和「白燒」。「紅燒」是大家都能想像的甜味。而「白燒」一般用於顏色較淺的原材料,吃材料的本味。
抓一把桐鄉細面丟進滾水,數十秒後撈進碗裡,覆上備用的羊料,澆上一勺湯,熱騰騰的面就呈上桌了。
一瓣蒜就一口肉,一勺辣拌一碗麵,讓你吃到欲罷不能。
台州人的胃,是姜填滿的,台州人創造了薑湯面、薑汁調蛋、薑汁燉蛋、薑汁肚片甚至薑汁冰淇淋……
薑湯面最正宗的薑湯,是用黃酒烹飪曬乾後的薑片小火熬製幾個小時製作而成,湯汁絲滑濃鬱,姜香味十足。
說起薑湯面的食材就跟撈寶貝一樣,十幾種食材堪稱「豪華」。面的清爽和姜的辛辣配合在一起,恰到好處。
麥蝦,是臨海的特色麵食,因麵團在湯水裡翻滾時的形狀像蝦而得名。
豆面不算面,而用是番薯粉調製成的;沙蒜卻是地道的台州小海鮮,據說鮮味是螃蟹的三倍,足以使豆面變得鮮美異常。
一艘艘出海的漁船,帶回了小鮑魚、大黃魚、蟶子、梭子蟹,要多肥美有多肥美。幾十種小海鮮鋪滿案臺,食客愛吃什麼選什麼。
每家海鮮麵館的差異,主要就在於湯底——海鮮麵湯色重香醇、清透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