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配頭盔不掛牌 「裸奔」的共享電單車或將退出青島

2021-01-11 瀟湘晨報

提到共享單車,不少人會想起小紅車、小黃車、小藍車和至今押金無法退還的酷騎單車,這些共享單車曾在島城風靡一時,而後又在大部分區域銷聲匿跡;今年開始,一種共享電單車陸續在城陽、萊西等地落戶……12月9日,記者在嶗山區走訪發現,這種名為青桔的電單車已出現在街頭巷尾。

共享電單車在給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引發關注:隨意擺放佔據綠化帶、人行道,有的電單車零部件出現缺損,車上未配備頭盔和懸掛電動車統一牌照……業內人士透露,由於在嶗山區運營的共享電單車無法辦理牌照,接下來將陸續撤出。這些共享電單車何去何從,記者將持續關注。

>>>探訪 無牌不戴頭盔也能上路

今年上半年,青桔電單車落戶島城部分區域,為市民中短途出行提供新選擇。

「這些電單車的確帶來了方便,特別是早上著急上班的年輕人。」記者在雪嶺路採訪時,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天早上乘坐地鐵到嶗山區上班,由於地鐵口距離單位不遠也不近,轉乘公交車還是步行成為矛盾事,自從有了這些共享電單車,騎車到單位周邊也就花費一兩元錢,感覺很方便。

記者體驗發現,用戶只需要下載相關App,無需繳納押金,註冊並實名認證即可取用。其App還會在頁面上提醒:不按規定停放,可能會產生額外費用。

幾年前,共享單車進入島城後不久,就帶來一系列問題:車鎖、車輪等被破壞、亂停亂放現象嚴重……記者在嶗山區雪嶺路、銀川東路、海爾路等處發現,街頭的共享電單車多是佔用綠化帶、人行道擺放,有的人行道被多車佔據,行人只能從狹窄通道經過,還有的共享電單車零部件已經出現缺損。

更值得注意的是,共享電單車屬於電動車,但是車上並未配備頭盔和懸掛電動車統一牌照。

對此劉女士坦言,她在使用共享電單車時就沒有佩戴頭盔,而且車上也沒有配備。記者在街頭注意到,騎行共享電單車的市民均沒有佩戴頭盔,還有不少騎行者無視交通信號燈,在車流中隨意穿行。

>>>質疑 平臺「縱容」不規範行為?

李先生作為青桔電單車的註冊用戶,他在第一次使用時就遇到交警。騎行電動車依規需要佩戴頭盔,交警當場給李先生開出處罰決定書,處以警告。

青桔電單車並沒有配備頭盔,難道要使用者自行攜帶頭盔?不少市民表示,對於怎麼使用心裡沒底。

記者撥打青桔電單車全國客服電話,以用戶身份提出,如果在騎行過程中沒有佩戴頭盔而被交警處以罰款該如何處理?工作人員回覆:可以將由此產生的罰單拍照給青桔電單車在線客服,客服核實後會將罰款給用戶。

記者又在青桔電單車App在線客服中對這個回答進行驗證,如果用戶諮詢「因未戴頭盔被罰款怎麼辦」,得到的答覆同樣是將「罰單」轉給人工客服處理。

不少市民質疑:共享電單車平臺給被交警處罰的用戶「報銷」罰款,是否縱容和助長了用戶的不規範行為?平臺客服如此回復,電單車企業是否真心為用戶人身安全著想?

還有不少人存在疑惑: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如何保障使用者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記者從青桔電單車平臺了解到,運營企業作為投保人,為實名註冊用戶投保共享電單車意外傷害保險及第三者責任險……意外險和第三者責任險的賠償限額為意外醫療:1萬元;意外死亡或傷殘:10萬元。

>>>前景 「不鼓勵發展」或將退市

在城陽、嶗山、萊西等地運營的共享電單車沒有懸掛電動車統一牌照,是什麼原因?本報曾於9月份進行報導,據青桔共享電動自行車青島地區一位運營負責人介紹,他們於今年7月份已將電動自行車掛牌的相關材料上報給政府部門,但一直在等待批覆的過程中,因此投放的電動自行車都沒有懸掛號牌。

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不鼓勵發展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2017年9月,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重申,不鼓勵發展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

「共享電動自行車處境比較尷尬,由於有10部門文件在先,一般是在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默許下投放,並沒有正式批覆,掛牌肯定會遇到問題。」業內人士分析道。

12月14日,記者聯繫到青桔共享電動自行車青島地區一位負責人李先生,對於共享電單車掛牌問題,他表示不方便接受採訪。

據知情業內人士透露,由於嶗山區運營的共享電單車目前無法辦理牌照,接下來共享電單車將會陸續撤出。

頭盔能保命,交警勸自覺

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駕駛電動自行車導致死亡人數達8639人。這意味著,平均每小時就有近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於道路交通事故。有關研究表明,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

公安部要求,各地要穩妥推進「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從今年6月1日起,對騎乘電動自行車不佩戴安全頭盔的行為,繼續開展宣傳引導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幫助群眾配備安全頭盔,提示有頭盔的群眾自覺佩戴頭盔,各地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實施依法查糾的時間,並注重人性化執法等。據有關機構的研究數據表明,電動車交通事故當中,大部分傷亡都來自於腦部受損,因此佩戴安全頭盔變得十分重要。

目前,雖然全國層面沒有立法,但全國已有多地對使用電動自行車佩戴頭盔作出相關規定。

2020年5月江蘇出臺《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規定駕駛、乘坐電動自行車應當按照規定佩戴安全頭盔。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未按照規定佩戴安全頭盔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2020年5月浙江出臺《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規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及搭載人應當佩戴安全頭盔。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或者搭載人未佩戴安全頭盔,或者搭載6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未使用兒童座椅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以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據了解,青島交警部門目前對於騎電動車的市民未佩戴頭盔行為以警告提醒為主。同時,交警部門提示廣大駕駛人、乘車人,安全頭盔能在關鍵時刻保護您免受致命傷害,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請自覺佩戴安全頭盔。

【來源:大眾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不配頭盔不掛牌 「裸奔」的共享電單車或將退出青島街頭
    共享電單車在給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引發關注:隨意擺放佔據綠化帶、人行道,有的電單車零部件出現缺損,車上未配備頭盔和懸掛電動車統一牌照……業內人士透露,由於在嶗山區運營的共享電單車無法辦理牌照,接下來將陸續撤出。這些共享電單車何去何從,記者將持續關注。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在共享經濟的發展背景下,共享出行的滲透率逐步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移動出行用戶規模將達6.02億人。其中,「最後一公裡」的出行痛點,推動形成了共享電單車。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
  • 「彩虹大戰」亂象叢生,長沙將規範共享電單車,實行配額管理
    在長沙市開福區凱樂國際寫字樓上班的劉女士說,寫字樓前的人行道上規劃了停車區,最近一段時間停放在此的共享電單車特別多,以至於她每次將車騎到此處時有點不知所措,想要把車停得不妨礙行人根本做不到。連日來,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了長沙市的多個商圈、地鐵口、公交站、寫字樓,發現車輛扎堆停放、亂停亂放、佔用盲道和機動車道的情況是常態。
  • 違規投放「小包車」隱患重重 共治共管推動共享電單車發展
    據交警介紹,事發時3名未成年人合騎一輛共享電單車,且均未佩戴安全頭盔。據了解,發生事故的這款電單車實際上只能單人騎行,且電單車上也註明 「禁止騎車載人」、「未滿16周歲嚴禁騎車」等字樣。但是由於部分騎行人法律意識淡薄,再加上一些電單車在設計上鑽了新國標的空子,給騎行帶人及超載留有餘地,因此導致了馬路悲劇不斷發生。
  • 慶陽華池「蜜果出行電單車」正式掛牌!
    今天蜜果出行電單車終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趕緊一起來看看有牌的共享電動自行車長啥樣5月28日起,華池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車管所民警開始為共享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查驗現場,車管所民警認真核對共享電動自行車的車輛信息及技術參數,並對車輛外觀及車況按照國標規定、比對公告目錄逐一進行查驗,如期為市民群眾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 共享電單車再現「彩虹大戰」 非理性投放成為行業最大挑戰
    曾經的「彩虹大戰」在電單車領域再現,只是不同於共享單車市場,監管變得更為謹慎,且對於企業的資金實力、精細化運營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電單車大戰打響「今年是電單車整體井噴的一年,有點像共享單車最初的階段。」哈囉出行單車事業部總經理褚軼群向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
  • 共享電單車: 要便捷 更要安全
    原標題:共享電單車: 要便捷,更要安全   幾個月來,共享電單車迅速佔領拉薩城區的大街小巷,使得「騎上我心愛的小摩託,它永遠也不會堵車」的愜意得以實現。
  • 共享電單車2020:燒錢燒不出新巨頭,小城打響廝殺第一槍
    五一過後,銀川市新華路、正源街、長城路、鳳凰街等多處主幹道附近,停滿了煥然一新的共享電單車。藍白色的哈囉、黃色的美團(摩拜)和綠色的青桔,還是熟悉的那三種配色,比拼的業務卻從單車變成了電單車。銀川街頭的電單車 來源:寧夏旅遊據寧夏日報報導,為了倡導市民規範使用和停放單車,提升共享單車管理能力,根據銀川市市政管理局要求,共享單車將逐步退出銀川市場。
  • 共享單車多次違規用戶將被取消用車資格
    我市自2017年第一批共享單車投放市場,經過近3年的發展,目前在我市市區運營的共享單車及電單車企業主要有5家:哈囉、青桔、美團、小遛、喵走。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市運管局不斷加強源頭管控,嚴把運營企業『準入關』,完成了5家共享單車企業的材料審核和備案管理工作,共備案車輛約20.5萬輛,為我市共享單車規範有序發展把好『第一道關口』。」
  • 北鬥GPS定位器推動共享電單車有序發展
    作為共享單車的升級,共享電單車對使用者來講會更省力,更方便。對經營企業而言,經營利潤的空間更大。最近幾年,共享出行企業紛紛在不同地區提升電單車的投放量,部分公司還實施了「減單車、增電單車」的策略。當前共享電單車的市場依舊處在發展初期,兩輪電單車的市場保有量接近3億,日均騎行7億多次,市場空間巨大。
  • 沒人管的共享單車能否「獨享」
    如果不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因騎行共享單車發生傷亡,由於其與單車公司不能成立合同關係,故共享單車公司也無需承擔違約責任。那是否共享單車企業就可以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了呢?並非如此,儘管不構成違約責任,共享單車企業仍然可能承擔侵權責任,此時需判斷其是否存在侵權行為。
  • 長沙共享電單車「瘦身」成功
    幫女郎通過走訪發現,城區共享電單車已經大幅「瘦身」。往日共享電單車扎堆停放的一些路段,無牌車已經被全部清走,剩下的車輛擺放有序,扎堆違停現象大為改觀。隨著電單車量銳減,停車秩序明顯好轉,路面變得整潔美觀。不少經過的市民表示,這次的整治行動對於街道來說是件好事。
  • 南通「永安行」共享電動車將推「一車一頭盔」
    南通「永安行」共享電動車將推「一車一頭盔」 2020-08-12 1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騎共享電動車,頭盔怎麼解決?
    可是,現在這個騎共享電動車也要戴頭盔的政策一出來,就讓我們有些尷尬了:是不是隨時隨地外出時,都要像個時時準備接受任務的戰鬥機飛行員一樣,手上都要拎一個頭盔時刻『待命』呢?」對於這樣的規定,市民王曉峰站在街頭,也有話要說。「共享電動車之所以廣受歡迎,最關鍵的,還是它服務的便捷性。不管走到哪裡,只要不開私家車,掃碼取車走人,多方便?
  • 輕鬆破解共享電單車防盜難題,這把鎖真的是「賊可怕」!
    隨著共享經濟的興起,除了共享單車之外,騎行半徑更大,體驗更舒適的共享電單車逐漸成為了城市白領通勤的新寵。但是共享電單車的製造和投放成本都遠遠高於普通的共享自行車,一旦被偷或損毀,對於運營商來說,損失非常大!
  • 長沙共享電單車10天「回籠」38萬輛 企業開啟退費渠道
    《長沙將清退40萬輛無牌共享電單車》後續共享電單車銳減,企業開啟退費渠道10天「回籠」38萬輛,大批停車點被關閉 後期總量將控制在20萬輛左右12月2日,長沙市中山路附近一處空地上停放了上千臺青桔電單車
  • 記者體驗共享單車定點還車 停錯地方關不上鎖
    共享單車停放在指定停放區域,可以正常落鎖,單車會語音提示「還車成功」。另外,在騎行街兔電單車還車時,未停放在指定區域,手機APP相關頁面會一直刷新提示——「服務區域內,還車區域外,禁止還車」的字樣;車輛停放在指定區域後,手機APP頁面會顯示還車成功。
  • 慈利首批共享電單車:小巧輕便萌萌噠,出行方便你我他
    慈利共享電單車推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路上也經常可以看到市民騎車,小巧輕便,看起來很是萌萌噠。在天天堵車的日子裡,這些電單車無疑是一種便捷又環保的出行方式,那麼這款電單車到底怎麼樣?一起來看看吧。電單車可以說是共享單車的升級版,都是掃碼開鎖,指定地點還車。不同的是電單車是電動的,不像共享單車要自己踩,騎起來更輕鬆一些。在龍頭和尾部各有一個二維碼,掃一掃打開小程序即可解鎖騎車。相較於以前的共享單車,電單車的個頭顯得更小,前面的籃子基本上只能放兩塊豆腐了。
  • 長沙30多萬輛共享電單車「回籠」,停車秩序明顯好轉
    三湘都市報11月29日訊(記者 潘顯璇 實習生 陳瑜玲)隨著企業自行清運無牌共享電單車的時間延長至11月30日,回收車輛目前依舊是長沙幾家共享電單車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連日來,長沙各家共享電單車企業都在加班加點回收無牌共享電單車。此前,根據要求,長沙市無牌共享電單車的回收需要在11月26日完成,但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各企業回收清理車輛壓力巨大,相關部門同意企業自行清理時間延長至11月30日。
  • 來論|計程車「圍堵」共享電單車,對新生事物要持包容與支持態度
    自從共享電單車投入內江市威遠縣以來,便引來計程車司機圍堵。圍堵現場,一計程車駕駛員說:「威遠才多大點?共享電單車進來,我們還怎麼生活?」計程車對共享電單車圍追堵截,不準共享電單車投放,按當地交警的說法,計程車的行為是對違規投放電單車進行的阻攔和舉報。威遠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袁超則稱,該共享電單車平臺沒有經過相關部門批准即進行投放。這麼來看,計程車的做法甚至是值得表彰的「正義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