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大紡織商圈:「時尚源頭」復市的鬧與靜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銳粵語裡有一個說法叫「打蛇餅」,意在指為了限制人流量設置一排排的圍欄,讓行人在很窄的區域裡可以排隊來迴繞著走。

3月9日,在宣布不限期推遲開市一個多月後,廣州中大紡織商圈終於重新恢復少許熱鬧。在一些排隊進場的等候區,這種蛇形裝置又讓原本就不多的人流顯得更冷清。但這裡是中國服裝生產企業面、輔料最重要的採購供應地之一,擁有59個專業市場,近2.3萬家商戶,往年正常情況下這裡有來穗人員約15萬人,其中湖北籍人員約有5.2萬人。

往年的三月是採購旺季,中大紡織商圈客商雲集。今年,這裡休市的時間整整延長1個月,這三十多天打破了全國服裝行業原料商、採購商的生產節奏,也動搖了這裡剛剛進入狀態的「時尚之都」轉型路。

商戶:恢復常態或等到6、7月

廣州聯昇紡織品有限公司是中大紡織商圈首批開市商戶中的一員,陳伯濤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從事紡織行業超過20多年。

2003年,廣州爆發非典疫情,他服務的是俄羅斯客戶。據陳伯濤回憶,當年疫情也令外貿生意受影響嚴重,他毅然決定把生意轉向國內。2004年、2005年,他的很多同行也開始進入國內市場,紡織服裝行業在那兩年也得以迅速增長。

這一次,陳伯濤認為自己一開始可能有點理想化了。3月9日,陳伯濤和第一批覆工的商戶在期待中開市,但很快他們意識到市場並沒有完全甦醒。廣州聯昇紡織品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服裝製作的原料,客戶大多是國內快時尚品牌。疫情發生以後,嚴格的出行管制讓下遊零售端受到非常大的影響。「人也出不去,商鋪也不營業,一些客戶直接就把訂單取消了,還有些2月底應該到帳的,我們也不好催。」

陳伯濤很清楚,這不是他一個人的事,只能相互理解。「現在壓下來的庫存是超過百萬的。」他向記者表示,春夏季的訂單一般是在年前完成,年後有一些收尾,但疫情令復工時間拉長了一個月,這徹底打亂了節奏,而服裝行業更新速度極快,過季壓貨往往就意味著虧損。

陳伯濤向記者表示,目前他們正在做一些嘗試,主要是為了能減輕一些庫存壓力。「例如它原來是白布,我們用一些暈染技術或者增加一些花樣,希望可以延長到明年還能用。」

除此之外,中大紡織商圈開市還有一個隱形的問題沒有解決——商戶在村裡的倉庫。陳伯濤稱,目前客商可以進出市場看貨、談生意,但是物流車進出村依然是困難的。從目前來看,一切要恢復到常態化可能需要等到6、7月秋季訂單的生產,而當前零售市場的反饋,讓他們對下一個季度也變得更謹慎。

園區:年度虧損在20%-30%間

陳伯濤的公司是有一定規模的,並且入駐在中大紡織商圈第一批驗收達標允許復市的廣州輕紡交易園。這就意味著他能享受到園區給予入駐企業2個月租金減免的政策。而中大紡織商圈還存在著大量沒有進入園區的的個人商戶,而這些商戶不乏只是檔口式的租戶,他們需要同時面對庫存和租金的壓力。

3月11日,廣州輕紡交易園執行總經理楊志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截止當日,園區內商戶復工率已經在兩日內,從四成提升至八成。隨著廣州十三行、白馬批發市場等陸陸續續開市和恢復,客戶採購也在緩慢的復甦。但這只是開門營業,這兩天,園區裡不少商戶在村裡的倉庫才開放出來讓物流車輛進出,整個產業鏈條的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估計3月底才能把年前的東西消化掉。然後,等夏裝推出以後,整個影響才會慢慢消解。

「最大的影響在於春裝備貨損失很大,無論是面料還是服裝備貨,損失會很大。」楊志雄表示,因為今年是潤四月,一般春夏備的貨又會比往年更多,這個周轉的壓力就會更大。從目前的初步預測來看,大約有20%的頭部商戶損失比較大,可能在千萬左右,這類商戶的年銷售額一般在1億元到5億元之間,有50%左右的客戶損失在百萬級,年銷售額大約是2000萬元的規模。但整體而言,六成以上的商戶的損失應該都是在百萬以內的,全年的虧損大約在20%-30%左右。

楊志雄稱,目前很多商戶在用電商渠道處理庫存,同時在原有的批發渠道商再重新做一些鋪排,在性價比上更有優勢,但對商戶來說是恢復一些成本,讓下一季的開發可以正常延續。「今年肯定是虧的了,但虧50%還是虧40%、30%,這就要看處理的速度和整個經濟恢復的速度。」

在市場的源頭,網際網路的力量與線下實體還在磨合。楊志雄說,從銷售端來看,目前網絡已經在逐漸恢復,但這部分只是佔全部銷售額的三成左右,有七成的實體店銷售依然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外圍的採購商要進中國、進廣州、進園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實體已經跑了幾十年了,哪些客人需要什麼,怎麼樣買賣都已經是很成熟的,但是電商層面還有覆蓋不了的。」

市場:可能被打斷的轉型周期

中大紡織商圈享譽全國,這裡也同時是廣州舊改的重點,定製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升級關鍵詞需要匹配廣州「時尚之都」的定位。

廣州輕紡交易園在第一批開市名單上不是偶然,它是廣州市「三舊」改造重點示範項目,廣州聯合交易園區經營投資有限公司經過四年多探索的一個結果。園區內引入了華南地區最大的權益類交易所—廣州交易所集團,建設有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這個交易平臺利用網上交易系統,採用電子交易方式,現貨、中遠期現貨、競買競賣等多種交易模式相結合,為國內外企業打造起全新的第三方交易平臺。同時,園區的文化是鼓勵設計和創新,有三分之二是設計師工作室和服裝品牌的設計總部。

「原本的服裝生產產能、設計產能都是過剩的,這兩年在調整。」楊志雄說,從去年開始,大家慢慢在找到新轉型的方向,例如不同的銷售模式和銷售渠道慢慢開始摸索到。一般來說,以前是走傳統批發市場,廣州大的批發商、區域性的採購商。去年初開始,很多客戶在線上與大批發商做處理和合作。「如果沒有什麼變化的話,今年頭部客戶在線上、實體的比例應該能完成五五開的轉型。」

另一方面,上述紡織企業的負責人陳伯濤也認為,這兩年環保政策倒逼企業、行業快速做了規範化的調整,但其實去年剛剛開始有點緩過來,現在感覺又要經歷新的調整。

「花了兩三年摸索出來的東西可能需要重新適應。」楊志雄認為,疫情讓整個鏈條的節奏有了變化,可能線上的渠道會推得更快,現在要爭奪這些資源的成本就變高了,重新找到合適的平衡點也不是很容易。對於大家來說,現在先把庫存再壓縮,定向設計和服務加強,租金、稅的成本再進一步控制,但還是會影響到。整體而言,大家對今年的銷售形勢不是很樂觀。

根據中紡聯流通分會3月10日對全國101家重點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調查數據,單體市場開市率約86.1%;已開市商鋪數為7.2萬個,佔正常情況下市場商鋪總數的比例為50.8%。3月4日~3月11日周報數據顯示,30.3%的企業訂單達到正常情況的80%以上,40.3%的企業訂單達到正常水平的50%~80%,仍有29.4%的企業訂單不足正常情況的50%,與上周調查結果基本相當,表明企業訂單情況改善並不明顯。

該報告建議,在目前形勢下,終端產品生產企業充分挖掘網絡銷售市場空間,各類企業也可以廣泛應用專業市場在線服務平臺,有效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儘管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全球蔓延趨勢,但由於我國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國際紡織供應鏈仍然出現了一些供給缺口,出口企業應充分挖掘需求機遇。

相關焦點

  • 廣州中大紡織商圈分批有序復市
    【來源:中新網】3月10日,廣州國際輕紡城正式復市營業。廣州國際輕紡城所處的中大紡織商圈為廣州最大的布料市場,該商圈主要經營海內外布料、毛線、成衣服裝輔料,批零兼售,現有59個專業市場,近2.3萬家商戶,集聚來穗人員約15萬人。
  • 廣州最大布料市場——中大紡織商圈復市
    中新社廣州3月9日電 (王堅)有著超2000個商戶和約8000名從業人員的廣州輕紡交易園9日正式復市營業,標誌著廣州最大的布料市場——中大紡織商圈開始有序復市。當日上午,在廣州輕紡交易園入口處的測溫區,商戶和採購商們正戴著口罩間隔著排隊,有序等待體溫檢測和身份查詢,檢查合格後依次入園。
  • 邁向時尚前沿中大紡織商圈乘風破浪再出發
    崛起:以快制勝崛起:以快制勝「人氣比去年年底更旺」「復市後出貨量增加了30%」……儘管疫情還沒過去,中大紡織商圈幾乎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商圈裡採購商絡繹不絕,瑞康路上車來車往,一副復工復產忙的景象。頑強的生命力,似是寫進了中大紡織商圈的基因。
  • 廣州中大全體商戶的求助信刷遍朋友圈,再不復市,訂單都要被柯橋...
    同時,以市場為中心,形成了3萬多家大大小小的製衣廠、作坊、店鋪在內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對於市場內的全體商戶來說,一天不復工就等於一天的損失,然而同時,據悉,中大紡織商圈及五鳳、鳳和村來穗務工人員超1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湖北籍人士。
  • 2020廣州中大紡織商圈通行碼操作指引(市場版)
    中大紡織商圈通行碼操作指引(市場版)  【第一步】下載註冊釘釘  一、下載釘釘應用  蘋果(IOS)用戶在 App Store,安卓用戶在應用市場  【第二步】市場員工如何申領通行碼  1、打開釘釘,進入下方中間「工作」界面,在上方組織選擇「廣州市海珠區中大國際創新谷管理服務中心」,找到「中大商圈通行碼」應用,進入應用如實填寫信息。
  • 中大紡織產業商圈或將更新改造
    中大紡織產業商圈或將更新改造 2020-12-12 10:21:36 來源:國際紡織品流行趨勢   12月4日,海珠區鳳陽街鳳和經濟聯合社(康樂村、鷺江村)更新改造項目公開選擇合作企業。
  • 中國最大紡織服裝集散地廣州中大輕紡城復工,但客流少了一半
    記者 | 吳容編輯 | 牙韓翔推遲了一個月,以往正月初十左右就會開門的廣州中大輕紡市場,終於在3月10日陸續開門迎客。服裝業內流傳這樣一句話,「全國面料看廣東,廣東面料看中大。」作為中國最大紡織服裝集散地,中大輕紡商圈擁有59個專業商城,商家超過2.3萬戶,外來務工人員超過15萬人。主要經營各種面料、輔料、家居裝飾用品等,品類超過10萬種。廣州國際輕紡城復市。
  • 廣州最大服裝批發商圈復市
    中新社廣州3月17日電 (王堅)廣州沙河服裝批發商圈(下稱「沙河商圈」)17日開始復市,第一批共3家批發市場開門營業。當日,記者在沙河萬佳服裝批發廣場入口處看到,有設立的專門檢查通道,所有進入商場的人員均需經檢查合格後方可通行。
  • 廣州多區發布復工指引,中大紡織商圈做準備,從化溫泉一池一家用
    廣州黃埔區創維平面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整機部LCD生產線已復工。南都記者 馬強 攝現階段,廣東新冠肺炎防控採取「科學劃分疫情風險等級、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新要求,廣州各區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調整復工復業指引。
  • 「時尚之都」冬眠後甦醒:廣州服裝行業重啟突圍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時尚之都」冬眠後甦醒:廣州服裝行業重啟突圍疫情對行業的衝擊可能持續到8月份。萬佳服裝市場復市兩日後,大批商戶重新開業。雖然只是僱傭兩三名員工的小微企業,但類似的製衣工廠廣泛分布在中大紡織商圈以及白雲區周邊,與流花、沙河和十三行形成「前店後廠」的關係,共同構建起華南最大服裝圈的生態。中大紡織商圈停擺了一個多月,對服裝下遊產業鏈的蝴蝶效應已現。
  • 廣州中大59個紡織服裝批發市場何時開市?官方回應來了
    廣州中大59個紡織服裝批發市場何時開市?中大布匹市場何時復工復產?2月17日上午10:00,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疫情存續期間各區疫情防控保障工作新聞通氣會,海珠區副區長孫偉對中大布匹商圈的防疫工作和復工復產情況進行了介紹。
  • 中大紡織商圈3天三大舊村603億招標!
    12月6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於海珠區鳳陽街五鳳沙溪、泰寧、五村三個村的更新改造項目公開選擇合作企業公告。三村改造面積合計88.88萬㎡,總投資228.9億元!真是瘋了,海珠這是要當廣州舊改批發部啊!
  • 廣州服裝行業重啟突圍,但疫情的衝擊可能持續到8月份!
    周紅的工廠位於廣州海珠區後滘村,這裡距離中大紡織商圈不過七八公裡,是湖北製衣員工的落腳點之一。 雖然只是僱傭兩三名員工的小微企業,但類似的製衣工廠廣泛分布在中大紡織商圈以及白雲區周邊,與流花、沙河和十三行形成「前店後廠」的關係,共同構建起華南最大服裝圈的生態。
  • 全國最大服裝製衣商圈更新改造,中大布料市場受到哪些...
    全國最大服裝製衣商圈更新改造,中大布料市場受到哪些影響? 2020-12-16 08:23:03 來源:浙江魯豫紡織全棉坯布、布知道、南方都市報、紡友網、染化寶 廣州中心區投資總額最大的舊村改造項目登場。
  • 廣州中大布匹市場復工半月記:紡織老闆訴苦訂單難開,搵食艱難
    隨著中大紡織商圈陸續恢復開市,周邊的人氣也漸漸興旺起來,如以往一樣電瓶車大軍十分奪人眼球,在繁忙的路面展示各種讓人嘆為觀止的騎車技巧,有的加塞、超載,有的拴上長長的尾巴,有的騎手邊超速邊打電話,人車爭道不禁讓人在旁邊捏一把汗,迎面駛來,路人只能左閃右躲。
  • 中大布匹市場「雙線戰役」樣本
    最後,可生成對應的健康紅/綠碼,持綠碼可通行中大商圈所有關卡,獲得紅碼的用戶則需經過其他流程最終轉為綠碼後方可進入。中大布匹市場所在的鳳陽街道,轄下有多個大型住宅社區和城中村。節前,布匹市場的大部分湖北籍務工者便居住於此。如果沒有發生疫情,他們此時已回到廣州的家。
  • 「中國紡織面料流行趨勢——科技&功能產品發布」亮相羊城
    本次論壇由廣州市商務局、海珠區人民政府指導,廣州市海珠區中大國際創新谷紡織產業聯合會主辦。此次活動是2019年「中大國際時尚中心.時尚論壇」的延續,論壇以「科創·賦能」為主題,主要圍繞中大紡織商圈創新鏈與產業鏈共進、時尚創意與科技創新共融的發展成效展開探討。
  • 廣州國際輕紡城「時尚源創平臺」作品首秀
    溯時尚之源,掘原創之力。9月14日,作為2020廣東時裝周-秋季的系列活動之一,一場名為「源·創」的設計師聯合發布會精彩上演,宣告了廣州國際輕紡城「時尚源創平臺」 設計師聯盟的成立。  本場活動的最大亮點,是由趙夢葳、邵詩茹、許東豪、李若涵4位優秀設計師與廣州國際輕紡城面料商合作,共同推出的聯名發布秀。時尚之源的面料與設計師的創作靈感產生激烈碰撞,進而完美融合於一體,展現產業鏈聯動合力,盡顯時尚創意的魅力。
  • 廣州最貴城中村改造!再見了,傳說中的「黃金村」……
    中大紡織產業是否也會搬遷?去年底,已經官宣該商圈不會搬,並且還要開啟新一輪的蝶變升級!將打造融合紡織時尚發布中心、紡織產業標準中心、紡織產業指數中心、紡織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於一體的國際時尚中心,以促進產業的創新發展。
  • 廣州:用好「直播帶貨」升級傳統服裝批發市場
    廣州天河區擁有70個批發市場,號稱全國服裝的源頭之一。疫情襲來,天河區針對轄區服裝市場密集、從業人員多、人口流動大的特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此外,疫情期間,傳統服裝批發市場幾乎按下「暫停鍵」,天河區危中尋機,藉助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的機遇,以直播帶貨賦能傳統服裝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兩手抓、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