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星標「西江網」,與肇慶相約
家中藏書2000冊
每天手不釋卷
是這個「書香家庭」的「標配」
今年獲評肇慶「書香家庭」的
姚國飛家庭
他們是如何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
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閱讀故事
閱讀改變命運
說起「書香家庭」的形成,還得從姚國飛這一代人說起。姚國飛和愛人梁寶珠都出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沒有電視,沒有遊戲機,沒有手機,看書成為了這個年代少年時期最高雅的娛樂方式,同時也是他們打開認識世界的重要窗口。
姚國飛告訴記者,在他三歲時,奶奶借了一本課本給他看,他被書中的插圖深深吸引,愛不釋手,奶奶就到處借各種書籍,從此開啟了閱讀之旅。「中學時代,端州區哪裡有書店我都一清二楚,每天就往書店跑,這家書店看了一會,又跑到下一家書店看。」姚國飛說。梁寶珠對於書籍的痴迷更甚。
梁寶珠自小家境貧寒,她堅信「讀書是窮孩子的唯一出路。」少年時代的她,除了讀書,還要做家務。有一次,她左手拿書看,右手炒菜,看得入神,菜都炒焦了。「現在回想起來,讀書還是很快樂的。」梁寶珠說,因為看的書多,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好,初中分數線上了肇慶中學,但沒有填報,與肇慶中學失之交臂。
初中在一所普通中學就讀,中考又考上肇慶中學,因是家中老大,家庭條件限制,讀大學無望,她選擇了師範。「我當時是師範公費生,夥食費和生活費還有補貼,大大減輕家庭負擔。」梁寶珠說,師範畢業後,她如願分配到了學校教書,並在教書期間進修大專、本科學歷。
「可以說,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以前讀過很多的勵志書籍,如《老人與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對我的影響很大,經歷的這些苦難沒什麼,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衝破苦難,才能迎來更好的未來。」梁寶珠分享道。
注重親子閱讀
夫妻二人都是語文老師,姚國飛在肇慶市第七小學,梁寶珠在肇慶市實驗小學,因兒時形成閱讀的習慣和教師身份,兩人不斷買書充實自己,有文學類、哲學類等書籍,如今家中藏書已超2000冊。
2004年,大兒子姚尚均出生。在尚均剛開始牙牙學語時,梁寶珠就注重親子閱讀,陪兒子看少兒繪本,每天還要充分「備課」後,才和兒子進行親子共讀。「小孩在親子共讀中學到了東西,父母也跟著成長了不少。」梁寶珠說,看圖畫、讀繪本、講故事、念兒歌……大兒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漸漸地喜歡閱讀。
尚均一年級時,已經開始可自主閱讀沒有圖畫的純文字短、中篇小說,還養成了每日「手不釋卷」的好習慣。「我們提倡有讀無類,什麼書都讀,博聞強記。」梁寶珠說,家長會側面引導孩子沉下心來讀系列書籍,或以作家為專題,讀鄭淵潔的《皮皮魯總動員》《舒克和貝塔》系列作品,《十萬個為什麼》系列等等;或以內容為專題,讀高爾基的《母親》、史鐵生的《合歡樹》、冰心的《繁星春水》……雜讀,開啟了孩子認識世界的窗口。
閱讀引得暗香來
「現在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小孩喜歡閱讀,但為什麼小孩不喜歡,大多或因他們帶著功利性去閱讀,去書店買書,一頭扎進作文素材中,看完一本書,就要求小孩寫讀後感,閱讀變成了一種任務。」姚國飛在教學中深切感受到了有些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原因,他認為,閱讀不應該是帶著功利性的,閱讀是快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習慣。
梁寶珠告訴記者,為了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家裡的電視機沒有安裝機頂盒。平時,在家不看電視,飯後全家一起讀書看報,臨睡前1小時也是看書,一直延續至今。「這已成為我們的習慣,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一天不看書,好像缺失了某樣貴重的東西。」梁寶珠說,現在家庭以書為伴,充滿了溫馨與和諧,充滿了朝氣與活力。
閱讀帶給他們很多額外的驚喜。梁寶珠說,尚均從小學到高中,不斷有習作發表在《端城學生報》和《西江日報》,2013年12月,尚均參加「中國夢肇慶情」徵文比賽獲肇慶市一等獎。四歲的小兒子也很喜歡看書,這讓他們很欣慰,「書香家庭」有所傳承。
此外,家庭也因為閱讀而獲得諸多榮譽。2011年6月,被肇慶市第十五小學評為「優秀書香家庭」。2015年4月,姚國飛獲肇慶市圖書館頒的「閱讀之星」稱號,在2014年度讀者閱讀排行榜(成人組)排名第七。2015年12月,姚國飛在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舉行的「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中獲優秀指導老師獎。2019年,梁寶珠被肇慶市實驗小學評為「閱讀之師」。
文/圖/視頻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麗娟
原標題:《家中藏書2000冊!帶你走近肇慶這個「書香家庭」的「小書房」》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