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由藝文立方(成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徐娟擔任總策劃,何桂彥擔任策展人的「復·始——後傳統藝術季」在成都市成華區東郊記憶-國際藝術展覽中心揭幕。
本次藝術季聚焦「傳統在當代的復興」,探討傳統與現代的關係,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包含了「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成都站)」和「工·在當代——中國工筆畫學術邀請展」雙展,在「人文藝術與城市創新」主題下展開的尖端學術論壇等主題活動。
本次藝術季將呈現來自全國各地40多位藝術家的近120件作品,在「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成都站)」和「工·在當代——中國工筆畫學術邀請展」兩場優質展覽中,通過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與傳統繪畫等多種藝術形態,重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精神及其價值標準等重要內核。觀眾既能夠體驗新媒體作品帶來的沉浸感與互動性,還能夠近距離地觀看工筆這一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
「威尼斯雙年展」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已經擁有上百年的歷史,被譽為藝術界的奧林匹克和「嘉年華」。從1993年13位中國藝術家首次登上威尼斯雙年展的舞臺,到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有了中國館,中國當代藝術在威尼斯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開始了它的全球化之路。此次「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成都站)」以裝置、新媒體作品為主,注重現場的互動,呈現東方藝術在全球文化交流碰撞中煥發的嶄新生命力。藝術家陳琦超以寫實的中國傳統水印木刻表現時間流動感;藝術家費俊利用手機App創作的交互作品尋找自我身份;藝術家耿雪體味生命輪迴的影像裝置;藝術家何翔宇模擬觸覺的裝置探討語言的差異。
如果說「第58屆威雙中國館」充滿了科技感與未來感,呈現了東方藝術在全球文化交流碰撞中所煥發出的嶄新生命力;那麼「工·在當代——中國工筆畫學術邀請展」探討的是作為宋元以來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代表的工筆畫,在當代全球文化和中國社會文化轉型中的價值,關注其在創作語言、文化傳承上的具體演進和面對的挑戰。「工·在當代」作為國內工筆畫領域學術水準最高、規模最大的藝術盛會,曾於2013年、2016年兩次展覽於中國美術館,社會反響強烈,均創造了當年美術館全年最高觀展紀錄,提升了公眾對工筆畫的認知,發揮了積極的學術引導作用。
本次「工·在當代」在西南的首次亮相,也是將這一明星展覽品牌進一步提煉為學術邀請展的首次嘗試。展覽共邀請到37位工筆畫領域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參展,作品多達百餘幅,以豐富的面貌展現出當代工筆畫創作的不同現狀和創作實踐。通過觀看作品,觀眾不僅可以看到當代工筆畫呈現出的多元化面貌與發展方向,也能看到藝術家們如何對「傳統」的演繹與推動,並為其注入新的審美與藝術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