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杜蘭特先生是美國當代的哲學家和歷史學家,與胡適先生師出同門,都曾是杜威先生的學生,代表作有《哲學的故事》、《文明的故事》,《落葉》是他從1967年開始創作的一本小書,那時的杜蘭特已經八十多歲,他創作這本書的目的在於表達其對人類生命和命運等永恆話題的看法,這本書斷斷續續寫了十多年,一直寫到杜蘭特先生九十六歲去世才算完,可以說這部書是杜蘭特先生最後的思考,一生智慧的結晶。
這本書雖短,但的確包羅萬象,哲學、宗教、道德、藝術、科學、文化、戰爭、教育、政治、歷史等等無所不談,也許正因如此,才讓人讀起來頗為惶恐。如此短小的章節包含如此宏大的話題,想想也知道它必然是極其精煉的。有的人年紀越大越喜歡嘮叨,講來講去都是廢話,讓人不厭其煩,有的人則恰恰相反,年紀越大越惜字如金,杜蘭特就是這種類型。
《落葉》這本書共討論了二十二個話題,每個話題文字都不長,短則三五頁,長則十來頁,少有長篇大論,這種文風我是喜歡的,但對於《落葉》這本書讀得卻有些艱難。太濃縮了,太精煉了,看不懂……一位九十六歲的老同志講的臨終遺言,關於死亡、靈魂、生命、歷史,九十六歲的老同志講「有時候我會停下來欣賞我年輕時的雄辯,那是我的哲學童年,當時我四十四歲」。我得承認,我到現在也還沒有四十四歲,我的人生經驗尚不足以駕馭這本小書。
雖然整體讀得艱難,但也有不少好句子值得分享。在談論童年時,杜蘭特講「童年可以被定義為玩樂的年紀,因此一些孩子從來沒有做過孩子,而一些成人也永遠不會老」。在談和平時,杜蘭特講「和平不過是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的戰爭而已」。在談論科學時,杜蘭特講「一種全新的神職正在形成」。
在談論死亡時,杜蘭特講「死亡是在清除垃圾,切除多餘」,說出這樣的話既是殘忍的又是真實的,有死才能有生,大自然也是喜新厭舊的,有了新生命自然就會將舊生命棄之如敝屣了,這是生命的勝利。
《落葉》裡也有不少偏激的觀點,比如在談論良知時,杜蘭特講「人類沒有良知」,「良知掌握在警察手中」,「道德只是在幾個世紀的強迫下,對秩序形成的習慣而已」,這些觀點在我這個不滿四十四歲的小同志看來,有點極端,或許這些道理只有等我到了九十六歲的年紀才能領悟。
另外杜蘭特是不是對女性存在一些偏見?他讚美女性,那是因為女性肩負了撫養子女的重任,在他看來,女性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撫養子女。
我無視女人的所有缺點,因為她們因繁衍後代而耗盡了精力,應該得到讚揚。——威爾·杜蘭特
在談教育的話題中,男孩子要學的東西非常多,至於女孩子,杜蘭特寫到:「至於女孩子,如果不能打理家庭,照顧丈夫和孩子,那麼學習外語、考古和三角學對她就毫無用處了;忠誠是通過胃來滋養的,美味的餡餅對於一夫一妻制的貢獻比所有消亡語言都重大。」
作為一名哲學家和歷史學家,杜蘭特自然要對哲學和歷史說點什麼,杜蘭特認為哲學是最適合理解生活的一門學問,只有深入研究哲學,才會對人類的所有夢想深表同情。而對於歷史,重要的不是一系列沉悶的日期和國王、政治和戰爭以及國家興衰,重要的是那是我們來時的路,明辨當下的光。
對於這樣一本智慧濃縮的結晶,還是留給有緣人細細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