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猶記得壬辰年冬月,正直嚴寒,天氣冷得緊,幸得葉永老師留宿一晚,幾杯小酒下肚,寒意全無,幾人也好似打開了話匣子,一時間翰墨丹青、天地造化,無不談及,直至深夜才肯作罷。時至今日,這段煮酒論丹青的時光仍在筆者腦中縈繞,記憶猶新。
煮酒論丹青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筆者跟隨父輩去往外地的途中得葉永老師留宿一晚甚是感激,而葉永老師與父輩交談時所表現出的豁達大氣之情著實讓筆者為之欽佩。酒過三巡,葉永老師對筆者說道:「若想畫好咱們的國畫,除了能靈活運用諸多繪畫技法外,還需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雖當時並未察覺其中之道理,但今日細細品味,倒也能體會出其中之大意。之後,大都是葉永老師與父輩之間的感情交流以及書畫見解。期間,葉永老師對故鄉「龍城畫派」一說做出了自己的解釋,他認為一個畫派的形成與之地理環境因素密不可分,蕭縣屬江淮地區,而這一地區又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影響,先後湧現出一批又一批「重傳統、重筆墨、重生活」的書畫家,而就像「揚州八怪」一樣,並不是指狹義的八人範疇,而是指這一地區獨特的書畫風貌,因而出現「龍城畫派」、「江淮大寫意」等一說。同時葉永老師也表示期望後輩能繼承與發揚故鄉的寫意精神,自己也會肩負起這份責任,並為之努力、奮鬥。
葉永繪畫中
紅花墨葉情,潺潺流韻美
次日,葉永老師帶領筆者來到其工作室,房屋空間雖然狹小,卻掛滿了字畫,筆墨紙硯整齊擺放於六尺書案之上。筆者已莛叩鐘,信手塗抹了幾筆,請葉永老師斧正,葉永老師觀後甚是高興,在對筆者進行指點的同時也現場執筆潑墨一番。焦、濃、重、淡、清,雖寥寥幾筆,卻面面俱到,著色豔麗卻不落俗套,作品構圖穩重,上部枝繁葉茂,下部紮實穩重,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幾隻雛鳥在增添生機的同時又很好的突顯出棕櫚樹的高大挺拔。所繪荷花,紅花墨葉,筆墨雄健,神姿綽約,盡顯大寫意之風。期間,葉永老師也對筆者進行了書法方面的諸多指導,葉永老師說:「寫書法要從臨摹一些經典的書法作品開始練起,不能胡亂臨帖,你(筆者)研習的瘦金體雖是徽宗留下的不朽之作,但又因為其字體的獨特性,會使你的書法道路走偏,建議從楷書開始練起,上能承篆、隸之法,下能啟行、草之道。勤學苦練,臨百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能有所成就。」接過葉永老師贈送的《晉唐小楷集》,感激萬分,謹記教誨。
葉永畫作,師邵健題詞
風華寄翰墨,丹青鑄葉心
在隨後的交流中,筆者了解到,葉永老師並未自幼學習繪畫,而是滿懷對翰墨丹青的喜愛及敬畏之情,直至而立之年才決定隨心而欲,終日與翰墨為伴,與丹青為友。說到這裡大家可能都會為之驚訝,這是一種怎樣的豁達情懷,使得一個三十多歲有家有室的男人摒棄前業,毅然決然的選擇書畫梯航呢?葉永老師淡淡的說道:「我原來就是一介苦夫,終日幹苦力,為的是養家餬口,若不是機緣造化,是萬萬不敢砸了飯碗。三十多歲那年,機緣巧合接觸到了裱畫行業,這讓我這顆愛丹青愛翰墨的心越發的躁動,也是受齊白石老先生治藝之路的激發,才毅然選擇研習書畫,後又得恩師邵健教導,潛心鑽研,直至今日,現在想想皆是機緣造化。」現在的葉永老師已是安徽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獲獎,而邵健老師每每評價自己的學生葉永時都會表示:「勤奮刻苦,後生可畏,將來必成大器!」葉永老師也表示,自己會將翰墨丹青永鑄於心,繼承和發揚故鄉「龍城畫派」的大寫意精神!
現在每逢冬月煮酒小酌,論起丹青翰墨之時,總能想起葉永老師的潺潺流韻之美和重重書畫之情。風華寄翰墨,丹青鑄葉心,也衷心希望葉永老師能在書畫之路上取得更高的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