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瘋傳60歲大媽拋夫棄子也要嫁靳東的段子。靳東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演員,我當時就在想,靳東哪有那個時間呀。他除了拍戲,還有老婆和兩個可愛的兒子要陪,沒必要為了營銷搞這種事情吧。果然,事實另有玄機。
哈哈大笑之餘,我們又不得不為類似大媽這樣的人感到難過。什麼樣的人才會做出常人難以認可的事:精神病患者,偏執型人格的人,反社會人格的人。其實這些人多少精神上都有些問題。做出什麼事都不足為奇。我們這裡要說正常人。作為正常人仍然會做出一些瘋狂的事。不外乎她太過寂寞,太過缺愛,別人的一句關係,灑出的一點點漣漪,都能被她理解對她的重視,理解為愛。
萬幸大媽已經老了,至少有自己的老公和兒子,老公愛不愛的另說,兒子還是心裡有母親,由衷的希望母親過得好。但在現實中,很多年輕的女孩因為缺愛,一次次走進渣男設計的陷阱。總覺得身邊的男人是愛她的,她能為他們做點事,證明她是有用的,她是被需要的。就算周圍人都說她是被利用的,他身邊有很多女孩子,不缺她一個,她也不放手,準確的說是不敢放手。她覺得離開這個男人,她就真的沒人愛了。她可以掙錢養他,可以忍受他的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可以忍受他的打罵,但就是不能忍受他的離開。他是愛自己的,是這個世界上最愛自己的,只愛自己。催眠得除了感動自己,改變不了任何殘酷的現實。
只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現實中我真的遇到一個大我十來歲的姐姐,她掙的錢都給了她老公,老公拿著她的錢養別的女人,別人告訴她,她還說人家挑撥他們夫妻關係。後來她親眼所見,捉姦在床。奇怪的是,她覺得是那個女人的錯,她老公是愛她的。最後是男的受不了離婚了。她其實長得還不錯,也有正經過日子的男人追她,可她選擇了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男人。人家說不會再生了,她之前的老公也不肯她生孩子,她沒所謂,掙的錢給那兩個孩子買吃買喝,當親生的。可人家都是十幾歲的大孩子了,哪會當她是母親,當著很多人的面下她的面子,她也笑呵呵。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她是不是應該去腦科看看。
我們也沒問過她的過去,只是覺得她為什麼就不能對自己好一點點,要去別人身上找存在感?
是的,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癒。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出生在一個相親相愛的家。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有比男孩子更大比例的受到了家庭的忽視,甚至有些接近虐待。可成年的我們,該有一定的能力學會忘卻一些不好的,就算不能,至少也學著不走進同樣的怪圈,繼續接受那種摧殘吧。一次是你遇人不淑,二次是你倒黴,三次四次,你讓人怎麼說,你都如此糟蹋自己,指望誰比你更愛你自己。
何為長大,長大就是我們漸漸地能夠擺脫父母和過去,掌控自己的命運,可以選擇什麼該繼續留在我們的生命裡,什麼需要放棄了。雖然能力有大小,可總是活在過去裡的人無疑是懦弱的。是不願意面對生活給予的挫折,而選擇繼續留在過去那個雖然不舒服但已經習慣的環境中。不是童年和命運苛待了你,是你自己選擇用那些苛待繼續腐蝕自己,直到你習慣,再也不想改變。
我的父親是個脾氣很糟糕的人,你做得好的方面他覺得應該的,你做得不好的,他會往死裡說你,這可能是大多中國父母的寫照吧。喜歡貶損人,把自己的子女貶得一無是處。小時候也是很受影響,以為自己真的就那麼差勁,過度的自卑。現在仍然會有點自卑,但這不妨礙我愛自己。我的確不夠好,但就因為不夠好,就因為缺愛,我要把僅存的一點愛更多地給自己,足夠愛自己。你愛我,我也會愛你,如果你不愛我,我會果斷地放手。在自己的世界裡都沒有存在感,去別人的世界裡去找,不是可笑嗎?別人的世界裡可是裝著除你之外更多的人。
就算被命運苛待過,在沒有遇到那個愛自己的人之前,我們有很多種讓自己不缺愛的方式。充實自己的學識,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堅強自己的意志….讓自己更有能力面對這個世界的風風雨雨。缺愛的人的確要去找存在感。但不一定要去人那裡,你的文字裡,你的書畫裡,你的插花裡,你的身材裡,都可以……
修養自己,讓自己不那麼缺愛,才更有可能找到那個愛你的人. 要知道人人都缺愛的,你只有讓自己變得「有能力」愛,哪怕只愛自己,至少對方不用再給予。他才有勇氣靠近你。願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愛,不再因為一點點漣漪,就覺得那是海誓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