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了2019年優秀國產紀錄片集錦,《我們走在大路上》《淮海戰役啟示錄》《城市24小時》等26部作品上榜,包含時政、現實、歷史、人文、自然、文化、科技等多個類別。
作者:張延利(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兼紀錄中國理事會秘書長)
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了2019年優秀國產紀錄片集錦,共計26部作品上榜。入選作品包含了時政、現實、歷史、人文、自然、文化、科技等多個類別。不僅有《我們走在大路上》《淮海戰役啟示錄》《彩色新中國》等見證新中國成立70年巨變題材作品;也有《城市24小時》《人間世(第二季)》《我們的男孩》等聆聽時代脈搏,聚焦普通人生活的現實作品;此外還有《長江之戀》《航拍中國(第二季)》《城門幾丈高》《創新中國》《科學的力量》《手術兩百年》等聚焦人文歷史、自然風光、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的作品。
聚焦70年變化,緊扣時代脈搏
2019年,我國紀錄片市場湧現出了一大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滿正能量的紀錄片精品。這些作品聚焦新中國70年來的風雲變幻,或從歷史宏觀主題入手,或從個體人物故事著眼,細數了新中國70年發展的無限榮光,描摹了一幅有宏觀、有細節的壯麗中國70年的輝煌畫卷,深入挖掘了新中國歷史與現實的滄桑巨變,詮釋了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的深刻意涵,激發出了廣大觀眾內心深處最澎湃的家國情懷。
《我們走在大路上》堅持「政論情懷、故事表達」,採用大量歷史文獻影視資料,許多資料是首次公布,僅檢索資料總時長達2萬分鐘以上。攝製組前往全中國25個省市自治區拍攝採訪,累計行程約37000公裡,全景式地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風雨兼程、砥礪前行的偉大曆程,講述了中國人民篳路藍縷、砥礪奮進、一路走來的感人故事。
《淮海戰役啟示錄》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和價值追求,回答了「為什麼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問題。《國歌》追述《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背景、創作的經過、傳唱的歷史以及它所喚起的人民自豪感、奮鬥感與創造力,將相關歷史、事件、人物全面立體地交織在一起。
《彩色新中國》展現了新中國氣象萬千的風貌。《祖國在召喚》生動呈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軍人為國家安全和繁榮富強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從<中國>到中國》以四部記錄中國時代氣息的影像為載體,對比當下新時代的中國樣貌,發起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亞洲 文明之光》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敘述視角,跨時空、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亞洲文明的演進脈絡,生動再現了亞洲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悠久燦爛、多元共生、交流互鑑的文明圖景。《代號221》以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221廠)為視角,用影像記錄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發歷史,回望中國核工業在源起、研發和試驗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綠水青山》則聚焦新中國成立70年的發展變化……
觸碰社會熱點,著重現實創作
2019年,紀錄片創作也著重突出「現實力量」,深化了追問社會現實的力度,產生了一批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和創新性的精品力作。從火熱的現實中出發,發現和挖掘了眾多生動的人物和故事,用「小人物」之變,映射「大時代」發展,成為「記錄新時代」最好的註解。
《我們的男孩》講述了黑龍江人孟憲國年幼時因意外燒傷,被送往蘇聯救治,兩位年輕的女護士為這個素不相識的中國小男孩進行了植皮。六十多年過去,孟憲國到俄羅斯,找到當年救治他的醫護人員。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也側面印記著中俄兩國深厚的情誼。《人間世(第二季)》攝製團隊紮根醫院,聚焦醫患雙方面臨病痛、生死考驗時的重大選擇。通過換位思考和善意的表達,刻畫生命的價值和深度,提倡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青年強 中國強》關注青年群體的奮鬥故事,從年輕的面龐中看民族未來之景象。《希望的田野·興安嶺上》通過講述上甘嶺溪水森林經營所幾個家庭的生活日常,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幾代林區人生活和思想上的改變。
聚焦多元文化 盡顯人文情懷
除了重大題材和現實題材類作品,紀錄片正沿著多元化、規模化、精品化軌道向前發展,這類紀錄片以詳實資料為內核,運用多元表現手法展現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與各地的風土人情,增強了觀眾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航拍中國(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的總體創作風格,先後動用12架載人直升機、70多架無人機,以搭載高清陀螺儀的載人直升機和搭載長焦變焦鏡頭的無人機為主進行拍攝,還採用了軌道衛星進行多層次影像呈現,一鏡到底場景飛行拍攝等手法,多角度為觀眾呈現大美中國。《本草中華(第二季)》繼續掀起「本草」的熱潮,影片一方面繼承「躬行大地,翻山越嶺」的信念,另一方面在探針鏡頭、微距拍攝等拍攝手段上不斷創新,不僅繼續向世界展示中醫藥之神奇底蘊,更是從草藥出發思考最原始的人生哲學。《傳承》進入第三季,用17段更加細緻生動的故事講述著散落在中華大地的古老技藝,以小切口講述大情懷,見微知著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展現。
《城市24小時》記錄著城市生活中的每一時刻,讓平凡崗位的奮鬥身影、平凡生活的情感牽掛熠熠生輝。《長江之戀》從人物、細節入手,力圖展現長江沿岸地區人民「共飲一江水」,但孕育了人們對長江不同的眷戀之情和故事,不僅回訪經典紀錄片《話說長江》《再說長江》的故事和場景,還尋訪社會變遷、綠色轉型中的鮮活故事。
《城門幾丈高》將「城門」作為全片的「眼」,藉由城門的興建、開合、廢棄與拆除,折射出重慶這一川江要塞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時代命運。《生命之鹽》以一粒鹽入手,聯結中國、歐洲、美洲、非洲等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對鹽同樣的需要與執著。《戚繼光》用獨特的定格動畫作為重要表現元素,深度挖掘了戚繼光這一英雄人物的時代意義,講述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把鏡頭聚焦於「中國植物世界遷徙史」,為文明禮讚,為植物頌歌。
此外,科技發展在當下國家戰略中佔據重要地位,如何讓紀錄片去構建一個完整的「國家相冊」?科技類紀錄片似乎必不可少。
《創新中國》講述了我國各個領域的最新前沿科技成就,用鮮活的故事展現了重大的科學突破和最新潮的科技熱點。《手術兩百年》則對準外科這一重要科室,講述了手術在兩百年間的發展史,力求記錄科技歷史變化,展現人道主義光輝。《科學的力量》通過科學家們的故事,丈量科學的廣度與厚度,剖析每一次重大科技進步背後的推動力,展現科學家群體「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精神與中國雄厚的科技力量……
入選2019年優秀國產紀錄片集錦的26部作品,不僅緊扣時代脈搏、回應現實關切,而且取材多元化年輕化。這些紀錄片製作團隊讓作品走進生活的同時也兼顧了其思想性與藝術性。能夠看到,立足「記錄新時代」,在政策的鼓勵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新時代的紀錄片創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