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我對瓷器文物鑑定比較擅長,但幾十年收藏和研究下來,高古玉器的研究不可避免,順帶著也就對良渚,紅山乃至於夏商時代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走入上古史研究的殿堂。高古玉的價值,一般收藏家很難理解,所以近年來明清玉器價格很高。市場上很多時候老玉賣不過新玉,形成了一種價格倒掛的奇怪現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高古玉和青銅器一樣,一直是我國曆朝歷代收藏家們的最愛。商周時代,玉器的價值遠超過金屬器,一般都是王者才能擁有的物品。由於真玉來自於新疆和田,距離中原路途遙遠,所以,古代才有以二十座城池換取一塊和氏璧的故事。歷朝歷代的中國君主,無不愛玉。到了清朝,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還命人將數噸重的玉石從和闐弄到京城,其耗費的人力物力相比宋徽宗的花石綱,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近高古玉拍賣大紅!網上有句笑談,說高古玉中凡是能喘氣的玩意都是天價。這話說的是戰漢古玉中的動物和人物造型玉器。玩高古玉其實也不難,有個兩年的積累基本上就能看懂器物的年代了。高古玉,一般指的是漢代包括漢代之前的古玉。高古玉收藏,近年來似乎有流行之趨勢,然而,這類收藏老陳卻並不建議普通收藏愛好者介入。原因主要在於,高古玉器一般年代特別久遠,多為國家級別的珍貴文物,收藏起來容易觸碰法律紅線。並且,真正的高古玉器在古玩市場上非常罕見,大量面世的都是蚌埠等地所產的仿古玉。價格不高,買件仿古玉件玩玩可以。但如果當成真品買進,那就會吃虧上當,俗稱吃藥了。當然,如果你有研究有眼力,機緣恰好,遇到了高古玉真品,當然可以吃下。
老陳建議,如果藏玉想玩出一定的水平。可以多讀有關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著作凝聚著豐富的知識。推薦的書籍有;清末吳大徵所著《古玉圖考》,對古玉的時代、用途、名稱、尺寸均有詳盡說明和考釋,且繪圖精確,頗有參考價值。當代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玉器》,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玉器全集》一至六卷,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國古代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李英豪的《鑑別古玉》、《民間古玉》、《護身玉》、《保值白玉》,臺灣古玉專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鑑定全集》(上、下冊)等。
剛看了一些藏友私發給我的圖片,很多與高古玉沒有任何關係,但是說實話遭人罵,屢次好心都被驢當成肝肺的東西,所以不再對任何人的藏品做評論,也不會回復任何私信鑑定的需求。借用古人的一句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於漁」,每天一篇文章即是整理自己的授課筆記,也是做很廣泛的授業解惑,面對很多新入行的藏友該如何鑑定高古玉的新舊,整理出一套簡單實用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高古玉的鑑定是一個系統的學問過程,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超越,要學習先要有謙虛謹慎的空杯心態。雖然是網絡空間,彼此都蒙著一層面紗,但是還是要強調一下。自我感覺很好的不要到這裡湊熱鬧,感覺可以指點江山的也不用來這裡顯示才華。我的文章都是免費的推廣,針對所有剛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我只是指點一個方向和方法,是我自己經過實踐以後認為可以實行的方法。至於每個人學的如何?還是需要到市場上去檢驗,千萬不要以我的學生自居,在古玉文化的認知過程中,我們都是學生,我只是將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整理出來分享給需要的人。
如果覺得我的方法不對,您可以自己寫作,也可以拉黑不看,千萬不要到這裡來裝大尾巴狼。網絡上最討厭的就是這樣的槓精,在他的眼裡誰都不行,什麼都存疑?自己又沒有真水平,如果你也可以把東西賣出去,你也可以著書立傳,你也可以做電視專題欄目,也就沒有功夫在這裡浪費嘴皮子了,您說是嗎?如果每位學員可以通過我介紹的方法學習提高,將自己的藏品通過拍賣的方式進行銷售,才能算是學出眉目,千萬不要學成阿Q,酸的一塌糊塗,就是賣不出一件東西。好了,廢話不多說,主要是網絡上的留言看著很煩,有時真對不起費心費力的寫一篇文字。因老陳我本自身就學考古畢業,現目前是一位業內資深古玩經紀人,經常穿梭於各大拍賣行和博物館,曾親自策划過許多大型拍賣活動。若你手上有珍品困於出手,有緣者可與老陳溝通壹捌伍,伍玖貳叄,貳貳壹捌無任何前期費用。藏品若屬到代官窯器,可免費送蘇富比,佳士得,保利上拍,其它勿擾!今日撰寫此文,也是希望收藏圈的藏友可以少走一些彎路,高古玉的鑑定方法有很多的介紹,我個人總結,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工藝痕跡鑑定
談古玉工藝,主要是古玉加工工藝。其無外有兩個方面,其一為清以前至新石器時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動化工藝;其二為現代電動砣具工藝及沙袋,沙箱拋光工藝。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發明手動砣具,拋光用解玉砂,獸皮輪砣.棉.麻布輪砣等,其特點多為喇叭狀,長孔多為對轉而成,空中為細兩邊大,孔壁可見粗細不等的螺旋紋,其表面光滑。機械孔壁則較規整,留有細密均等的螺旋紋,另外孔口邊緣也可發現硼渣。這是穿孔鑑定的重要方法。高古玉的加工工藝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如石家河文化的減地陽線,殷商的雙鉤似陽線,西周的一面坡陽線,漢代的遊絲毛雕,漢八刀的啄工等。
二.氧化鑑定
這也是鑑定高古玉的重要方法之一。氧化是指玉在各種自然環境下與空氣,水及其它物質所產生的化學變化。氧化有三種現象:一是鈣化程度不一的雞骨現象,二是蝕孔,飾斑現象;三是氧化成粉狀。在長時間的化學作用下質地弱的部分,特別是玉器表面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小孔洞,有的口小腹大,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孔內化學變化下形成的閃亮結晶體,這一點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可仿造的。
三:沁色鑑定
沁——讓古玉變得千姿百態,它賦予古玉新的生命,讓愛玉者如痴如醉,讓歷史變得更神秘也更清晰。除了傳世品,高古玉深藏地下兩三千年以上,會發生一些質變,比如氧化白斑(俗稱灰皮),鈣化.瓷化.晶狀物析出,次生物出現。不同物質沁入玉器裡面,就給玉器帶來各種各樣的顏色,這是自然產生的的質變到色變。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沁色』。
四:聞氣味
玉器埋藏環境的不同,氣味也不同,大多有墓葬味、土腥味,還有傳世味。一般玉器氣味以新近出土最為濃烈,熟悉這種氣味最好的辦法是多嗅老窯陶瓷,特別是新近出土的陶瓷氣味,尤以戰國、漢代陶器為重要,它們的氣味與同墓出土的玉器相同或相似。可放到嘴邊輕輕呼氣或是用溫開水浸泡一會,放到鼻子上聞,會聞到一股濃濃的土香,並且這種氣味每次實驗,生坑的玉器都會存在。此種方法要求我們多實踐、多對比,才有所收穫。反之,仿品會有一股刺鼻的酸味或是臭哄哄的異味。
五:上手的感覺
考古現場的接觸不是誰都能有,但是我參加過很多次,發現現在許多打著培訓實習的班只要給錢,根本不管你的水平如何,拉到考古工地或者博物館展覽室,如果你的感覺沒有,拿著那些古玉根本找不出所需要的點和區別,就是白花錢看熱鬧了。可以先找古玩店裡的老闆交朋友,爭取讓他把保險柜裡面的「真」品拿出來上手,或者去參加拍賣會預展,可以看一下古玉的區別在哪裡?手摸多了就能感覺出其中的區別,這個感覺只能是自己體悟出來的,別人幫不上你。如果走偏了,就是國寶幫的新成員,拿著垃圾都能換回一片掌聲,如果感覺有了,很多所謂的「古玉」也就輕易入不了你的「法眼」了。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沒有這些感覺,這些道理說起來就是幾百個字,可是領悟不了,一輩子的收藏就是給造假者在買單,其中的懸殊巨大,需要每個收藏者深思。
鑑定一件高古玉的真偽,不能單一的認為某些方面對,就一眼看真,要從各個方面,綜合判斷才能更把握一些。鑑定高古玉的真偽,有時候就象相對論一樣,多了解一些知識,會幫助我們認清高古玉的特殊性。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以後慢慢介紹高古玉真品也有些超常規的現象。今天老陳將這些技巧分享給大家,有緣者得見,可關注老陳,收藏轉發,以傳播鑑定之真知識,則某拳拳之意,可得而彰也。在此感謝大家閱讀!
若問筆者何處尋,細看文中第六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