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騏 翁麗玲丨情感視域下的閱讀社群研究

2021-03-01 中國編輯

 情感社會學家喬納森·特納等指出:「情感一方面是文化和社會結構動力機制的關鍵,另一方面是人際互動的關鍵。」[8]也就是說,情感是在人與人的互動關係和情境中產生的,沒有人際關係、沒有互動,也就沒有情感。顯然,閱讀社群中的情感生產,是建立在一系列有效的互動基礎之上。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提出了互動儀式鏈理論,認為互動(儀式)是社會動力的來源[9]。無論是社會中某一個體的形象塑造,還是某一社會組織的形成,都是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實現的。

 柯林斯將互動儀式描繪成一組具有因果關聯與反饋循環的過程。儀式的組成要素/先決條件包括:(1)群體同時聚集在同一場所(身體共在),並排斥有別於自身的局外人;(2)參與者有共同關注的焦點;(3)參與者分享共同的情感狀態。在共同行動和共同事件(包括典型儀式)中,這些要素之間有效綜合,通過有效的情感刺激、連帶、反饋和強化,最終形成如下可能的儀式結果,包括:(1)群體團結(集體情感和凝聚力);(2)個體的情感能量(觸發積極行動的正能量);(3)代表群體的社會關係符號;(4)維護群體利益的道德標準。在這一互動儀式鏈中,我們不難看出,「共同的焦點和情感」是整個儀式的核心,而情感有節奏的觸發、聯結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互動鏈條上流動的情感能量的多與少、強與弱終將決定互動關係的深與淺。一個成功的互動儀式,必然能夠生產出強大的情感能量和符號資本。作為一種「因趣結緣」「因情相知」的亞文化群體,閱讀社群內部的符號互動和情感表達也遵循互動儀式鏈的基本規律,在情感能量的流動中形成一個有效的互動儀式市場。

(一)條件:閱讀社群的「在場」與「排斥」

 如前所述,「群體聚集(身體共在)」是互動儀式形成的一個決定性要素。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共時性空間中,身體在場的人與人之間會因距離的接近而相互感染,不由自主地產生相應或類似的行為和情緒,這種相互觸發的特殊效應有助於人們形成共同的關注焦點,進而產生情感上的聯結,於是,儀式就得以建立和發生。值得注意的是,柯林斯的互動儀式不限於物理空間,同時也適用於網絡空間。移動網際網路以其即時性、持續性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虛擬的閱讀共在空間,使線下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在線上實現群體聚集,營造了一種真實的同在感。人們在閱讀社群中關注同一個對象,發表觀點、轉發和評論是一種主體虛擬在場的交往行為,這就構成了儀式產生的先決條件。例如,閱讀社群如豆瓣閱讀必須在專屬APP中才能進行交流,這就構成了一個具有排他性的線上互動場所。與此同時,進入閱讀社群的用戶也擁有其獨特的身份符號,並在儀式互動中獲得有別於「局外人」的群體身份認同。

(二)過程:共同焦點與有節奏的情感共享

 閱讀社群之所以誕生,就是因為人們有共同的閱讀興趣,有共同關注的對象。比如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二更、凱叔講故事會發布諸如「愛要留給值得的人」「最好的自律是斷舍離」「情緒不穩定是一場災難」等情感話題,通過短暫的情感刺激,喚起人們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促使人們進入情感分享與互動交流的環節。如果說最初被喚起的是一種短暫性的衝動情緒,那麼經過閱讀社群成員反覆的閱讀共享和長期的情感交流,這種情感狀態會在有節奏的連帶、反饋和強化中形成持續性的情感,最終使人們形成一個潛在的意識。正如十點讀書的忠實讀者所言:「如果每天不看公眾號發的文章,都覺得生活中少了什麼,那天晚上是會失眠的。」閱讀社群中的成員能夠在你發我看、你評論我回復這種你來我往的互動中,形成一套協調一致、周而復始的節奏韻律。再比如一些公眾號的「晚安打卡」「睡前必讀」也能營造一種「一期一會」的節奏感和儀式感,而用戶的轉發、點讚、留言、睡前打卡也成為互動儀式中「集體興奮」的表徵。

(三)結果:情感能量輸出與群體團結

 從儀式的結果來看,閱讀社群中的情感能量並非一蹴而就的,它是由無數次情感刺激不斷觸發、反覆積累而形成的,經過長期的互動儀式才會逐漸轉化為持續穩定的情感能量。正是這種情感能量在閱讀社群內部成員之間傳遞、流動和循環,才逐漸增強了群體認同。社群成員因共通的興趣、情感、價值觀而形成一套統一的制度化情感,這種情感對社群成員具有約束力。如果在群體中出現不同的價值取向,如一直以來備受讀者喜愛和關注的某位人氣作家,因其抄襲行為違背了閱讀社群尊重原創的價值訴求,於是引發了一場維護社會正義、打擊盜版行為的網絡行動。在這場情感大戰中,人們對這位作家的情感從喜愛、崇拜轉變為失望、憤怒,這正體現了制度化情感對群體的規範作用。在多重情感的交流、碰撞與磨合中,閱讀社群逐漸凝聚起能夠一致對外、團結有力的集體性情感。隨著閱讀社群的發展,社群成員在線上的虛擬社交和線下的書友會等儀式活動中,不斷積累社群所共有的記憶,形成集體共通的情感,並以此為基礎建構一個穩定的情感共同體,其社群成員也從中獲得有別於他人的身份認同。而這一過程中被生產出來的認同感、歸屬感、價值感,又可以作為儀式活動的資源進行社會關係與文化情感的再投資。至此,閱讀社群中就形成了一個互動儀式鏈,它源源不斷地生產出我們所需要的情感能量。

相關焦點

  • ...關係視域下中國特色佛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項目的開題與思考
    對於以上三個方面,國內外學術界分別都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但綜合起來從整體上研究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文化如何在三教關係中形成和發展,如何在三教關係視域下對中國佛教特色的形成、中國佛教的特點與精神及其影響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從而以史為鑑,探討中國特色佛教文化在今天如何在文明交流互鑑中更好地得到傳承和發展,這方面的研究相對來說還比較缺乏。而這正是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考和重要落腳點。
  • 社科視窗47丨全民閱讀視域下未成年人分級閱讀推廣服務研究
    自此從2014年起,「全民閱讀」已經第6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個人的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主要來自童年時期的閱讀習慣培養。未成年人分級閱讀的理念,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已提出多年。在我國,近些年分級閱讀開始走入公眾視野,從政府部門到研究機構、學校,都對分級閱讀越來越重視。
  • 教育存在論視域下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分析
    課程視域下研學旅行與教育掛鈎卻又因課程化過度和課程化不足而阻礙了研學旅行發揮教育價值。教育存在論揭示研學旅行以質料多樣、可供選擇、可供體驗而具有教育性。教育存在論視域下研學旅行的教育性指:參與研學旅行的主體生成自己的價值性意義和事實性意義,教育發生,研學旅行的教育性得以展現。給教師和學生放權,讓學生體驗、生成、自評與互評,教師為督導,能夠讓研學旅行的教育性充分發揮,促使其成為教育的新增長點。
  • 寧稼雨:學術史視域下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的得與失
    其不合榫之處有兩點:一是在故事傳播形態上,主題學研究對象民間故事為口頭傳承,以小說戲曲為主體的中國敘事文學注意為書面文學;二是主題學研究的視域主要為西方,作為其工作基礎的「AT分類法」以西方民間故事為研究範本,中國古代敘事文學既不同於書面形態的西方小說戲劇,更不同於西方口頭形態的西方民間故事[1]。
  • 地理學視域下的程朱理學及其書院文化
    程頤自述,他的著書時間主要在60歲以後,《二程集》中有曰:「吾四十歲以前讀誦,五十以前研究其義,六十以前反覆繹,六十以後著書。」學界一般認為,程頤的思想體系和著書講道與伊皋書院關係密切,史料亦證明《周易程氏傳》的撰寫和傳授大部分時間在伊皋書院進行。正是在這樣的授學著述過程中,「洛學」形成規模並產生了廣泛影響。對二程理學的創立和貢獻,歷代研究浩如煙海,在此不作贅述。
  • 弄懂社群運營之——企業微信社群運營
    以親子閱讀為精準切入點,社群的管理運營體系化,幫媽媽創業賺錢開店獲取佣金的模式,幾近成長為一個自我循環的社群生態平臺。2)LBS+社群+時間+私域(瑞幸咖啡):核心點在於激活(留存)如果說,此前瑞幸營銷的關鍵詞是擴張性裂變策略,現在則升級為精細化社群運營策略,營銷關鍵詞從拉新轉變為留存和提頻。
  • 高考衝刺|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三歷史備考
    在今天「新課標,新高考和新教材」將全面啟動背景下,2020屆高三師生,如何利用寶貴的八十多天時間,讓備考有譜有序有效的進行呢?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特邀長沙市第六中學歷史教研組長陳志榮,共同探討基於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三歷史備考。
  • 隱喻研究:從語義走向認知
    隱喻研究:從語義走向認知 2017年03月07日 11: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立華 字號 內容摘要:其後,語言學和哲學等領域相繼對隱喻問題展開多角度的研究論述,隱喻研究的視域轉換,是其研究不斷深化擴展的過程
  • 女神異聞錄4瑪格麗特情感怎麼刷 女皇社群MAX攻略
    《女神異聞錄4:黃金版》瑪格麗特情感怎麼刷?女皇社群是遊戲中5月19並且到達知識3級以上可以獲得的社群,一起來看看瑪格麗特對話好感度提升選項攻略吧!~ 瑪格麗特(女皇)
  • 順逛首發「社群標準」:破解社群經濟野蠻生長痛點
    而更重要的是,順逛牽頭起草的全球首個《社群經濟平臺運行規範》標準前期研究成果,也在當天正式對外發布。據悉,該標準是行業首個立足「社群經濟平臺」的運行模式規範,將破解社群經濟發展前期野蠻生長亂象的痛點,對社群經濟領域平臺發展提供規範引導,加速推動社群經濟平臺優化升級。
  • 國家建構視域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重要論述的內在邏輯研究」(19BKS071);  近代以來,在面向現代化的歷史大趨勢下,如何在一個傳統的多民族國度中建構一個現代國家  對西歐來說,現代國家的形成實際上是從中世紀的封建割據狀態下形成現代民族國家的過程。許多研究國家建構的學者常常將西歐這一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看成是國家建構的一般道路,認為所有現代國家的建構過程都包含著兩個相互依存的過程,即民族建構和民主建構的過程。
  • 我在南疆丨在研究美食的路上前進
    我在南疆丨在研究美食的路上前進 2020-12-20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擊第10屆社群團購大會丨這些乾貨,你值得收藏!!
    (原標題:直擊第10屆社群團購大會丨這些乾貨,你值得收藏!!)勇哥指出後社群團購時代3大變化:1、運營更專業了,貨源選品平臺、系統服務商、雲倉一件代發、團隊培訓機構……專業機構的出現,讓社群團購創業更簡單了。2、品質和品牌提升了。很多大企業、大品牌進入社群團購和直播的賽道!3、已成為創業方式。社群不僅僅是個賣貨的地方,更是一種創業方式,必竟一年做上幾個億,也不是小打小鬧!
  • 宅家戰疫不寂寞,咪咕中信書店共讀計劃打造社群閱讀新模式
    宅家期間一個人閱讀或許寂寞,「共讀」連結熱愛知識的你我他。作為讀書社群運營的一大嘗試,咪咕中信書店推出的「共讀計劃」已持續進行半年有餘。資深編輯每期選取1本重點書目,招募讀者共同閱讀、分享讀書心得,不定期邀請知識大咖空降讀書社群進行線上分享,與讀者互動,這讓閱讀行為更加高效多元。2月共讀書目是比爾·蓋茨年度特別推薦《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80餘周。相信通過全新的社群共讀模式,讀者能更深入地品味這個靠教育突破原生家庭束縛的真實逆襲故事。
  • 女神異聞錄4上原小夜子情感怎麼刷 惡魔社群MAX攻略
    《女神異聞錄4:黃金版》上原小夜子情感怎麼刷?惡魔社群是遊戲中5月25日後學醫院打工兩次之後出現的,一起來看看上原小夜子對話好感度提升選項攻略吧!>>>>更多刷社群技巧及其他社群max選項請點擊傳送門:女神異聞錄4黃金版怎麼刷社群 全社群MAX指南
  • 論騰訊生態下如何做好酒吧社群營銷?
    此次,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的經營模式由傳統的線下轉到社群上來,疫情將社群運營推上風口,加速了企業入局社群營銷的步伐。2020年像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的社群是蠻荒生長的時代,營銷套路被過度濫用,暴力收割粗野拉人;使社群被越來越多的人摒棄,談「群」色變真的不是危言聳聽。2020年之後的現在精細化差異化社群運營正在逐漸形成生態。
  • 深度分析《我家那閨女2》:國內觀察類綜藝拓寬視域全面創新之路
    2.0模式保留了「慢綜藝」的精神內核,同時又聚焦情感、拓寬視域,進一步明確節目主題,在觀眾注意力被嚴重分散的情況下,精準鎖定目標受眾,從而在廝殺激烈的綜藝修羅場中站穩腳跟。我也總結了三個關鍵角度:人物選擇、情感表達、視域拓寬(此部分夾雜一些吐槽)1、人物選擇《我家那閨女2》集結新一批閨女,聚焦現代女性的獨立生活狀態,引導觀眾一起探索、思考現代女性在家庭、職場、社會中所面對的問題與挑戰。
  • 視域之融合:陳寅恪唐史研究特點與貢獻的再考察
    陳寅恪選擇唐史並非純粹冷靜的學術選擇,而是包含某種歷史敏感度,即他很早就認識到清代與唐代,尤其是晚清和晚唐之間,存在著驚人的相似,這可以說是一種視域的融合。他面對歷史現象和古代人物時表現出來的出奇的冷靜和客觀,他筆下那種很少為個人情感立場所左右的分析,都說明他實質上更合於現代西方史學的稟性。陳寅恪最為人稱道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本質上就是西方式的以史學為志業的展現。他常給人一種堅持文化保守主義立場的感覺,似乎與他在學術上的超然態度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其實恰恰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典型表現,也就是一種不為主流觀念的宰制所左右的精神。
  • 5個社群變現維度:50個社群收錢細則
    還要記牢這些之前冒泡之後不冒泡的群員,私底下了解原因聊起來情感,推進你社群營銷的「關鍵粉絲團」。這將有利於你舉辦活動及其運用社群營銷來搞事。儘可能幫扶一些有與眾不同標識的群員,讓有一定動能的小咖能夠吸引住群內的一些粉絲擁簇。
  • 6月譯著聯合書單|感情研究指南:情感史的框架
    本書是全球基本收入研究推廣組織「基本收入地球網絡」(BIEN)創辦人,從事基本收入研究超過三十年的蓋伊·斯坦丁,匯集研究精華寫成的,引導我們深思基本收入問題的指南。本書不只解釋了基本收入原理,討論三個被用來證明基本收入有實施必要的主要觀點——正義、自由與安全感,也解釋了相關的經濟理論,並比較與其他社會福利制度的異同,闡述為何基本收入是當前我們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