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Netflix悄悄推出了一部紀錄片《地球上的生命之旅》。
IMDb9.1,豆瓣9.4,《福布斯》更是盛讚它為「今年最重要的紀錄片」。不少網友表示:大神來了,看封面就是他!
說的,正是大衛·愛登堡,他被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每次拍攝都是經典之作:地球脈搏9.7分,我們星球9.8分,藍色星球9.9分。他不斷刷新豆瓣的高分上限。
但這部紀錄片有點不同,主角從大自然變成了大衛·愛登堡本人。他今年94歲,一頭白髮,坐在鏡頭前,揭開美麗星球背後的醜惡傷疤,他控訴的對象是全人類。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環境保護是一個大命題,他們對生態環境惡化的認識是有限的但對於一個一生都在與自然打交道的人來說,自然是真實的、是切實且劇烈的。20世紀20年代,還是愣頭青的大衛大衛開始以BBC工作人員的身份環遊世界。當時全球人口只有23億,荒野面積佔總面積的66%。一種直觀的感覺是,坐飛機幾個小時後,下面是原始的荒野和廣袤的森林;非洲大陸上有數十萬上百萬的斑馬、角馬和瞪羚;許多偏遠的地方都有原始部落。從赤道和兩極,從荒野到森林,從雪山之巔到深海深淵,大衛親自探索了地球上所有已知的生態環境,觀察到的生物種類比地球上任何人都多。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對自然的幹預和需求日益加劇。大量樹木被砍伐,變成經濟作物和耕地。這隻猩猩失去了棲身之所,驚恐地站在最後一顆樹枝上。有些植物正在消失,有些動物正在成為歷史。許多以前常見的物種已經變得越來越難找到,數量平均減少了一半。
老爺子一針見血:一旦一個物種成為人類的目標,地球上就沒有它們的藏身之處。鱷魚,海豚,犀牛,穿山甲等,他們都是這樣的。也許再過100年,我們的後代只能通過書籍和紀錄片的描述來想像這些曾經活著的動物。
人類長期以來肆意破壞自然環境,量變開始導致質變。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加劇了溫室效應。水汙染和酸化使曾經美麗的珊瑚礁變成白骨。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海冰比40年前減少了40%。
這在過去的10萬年裡從未發生過。回顧年輕時的視頻,老爺子的眼裡充滿了淚水。那時候那時的他,不曾想到,很多風景,很多生靈,此後再沒有機會看第二眼,這就是這位老人90年來的經歷。
如果不採取措施,下一代將遭受比這些更嚴重的損害。未來100年地球會發生什麼?一些科學家做出了一個預測。
2030年。亞馬遜雨林的大規模砍伐已經退化為乾旱的熱帶草原,大量物種滅絕。沒有了地球的肺,全球變暖正在加速。2040隨著北極冰蓋消失,凍土融化,釋放出甲烷(一種比二氧化碳強幾倍的溫室氣體),全球氣候變化正在迅速加劇。
2100全球氣溫比現在高出4攝氏度,地球上大部分土地已經不適合居住。數以千萬計的人流離失所,第六次大規模滅絕正在上演。
自大的人類啊,總喜歡說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事實上,在人生誕生之前,地球已經存在了。人類滅絕之後,地球也將繼續存在。需要被拯救的,從來不是地球。是我們,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