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一支遺民躲進深山三百多年,如今說:我們才是純正漢人

2020-12-06 解讀有趣的歷史

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禎皇帝在北京煤山一棵老歪脖子樹上自縊,大明滅亡。自縊前,崇禎皇帝留下了一封遺詔,裡面有這樣的文字,「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的遺詔讓無數人為之感動,但明朝滅亡他是需要負責任的。滿清入關後,先是要求漢人剃髮易服,稍有不從便遭到屠戮,「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都是滿清屠殺漢人的血腥事件。

面對清軍的殘暴,一些心懷明朝的漢人選擇對抗,他們躲到了深山裡,保留明朝裝扮。誰曾想300多年過去了,這些人自稱自己才是真正的漢人。如果你有機會進入廣西西部深山地區,就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在多姿多彩的各少數民族之間,有一支服裝、語言、風俗習慣跟當地民族迥異的特殊族群。首先,進入眼帘的,皆是似曾相識的唐裝漢服;其次,民眾所說的話語聲聲入耳,都是耳熟能詳的西南腔音。在這裡你或許有一種錯覺,時光仿佛倒退了幾百多年,他們來自哪裡?他們的衣服怎麼都是漢服?」

這裡原本就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區,但其中有一個族群與周邊民族的服裝、語言、風俗習慣截然不同,尤其他們的服裝很多都是漢服。這個族群被稱為「高山漢族」,自稱「高山漢」,當地其他少數民族稱這個部落為「布哈」,意思是指「遷移過來的人」。

那麼,這支自稱是純正漢族的部落來自哪裡呢?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原本就是川、湘、鄂等地的明朝遺民,他們為了躲藏清軍追捕,逃到了廣西深山裡;二是李自成殘部李定國部下,永曆帝被殺後,李定國悲憤病逝,但他的部下一直在抵抗,最終殘部逃到了滇黔桂等偏遠地區。

走進「高山漢族」部落,無不被這裡濃鬱的漢文化所吸引,比如家家戶戶大門都貼著寓意深刻的對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讀書好耕田亦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業更難知難不難」等等。

由於常年生活在遠離主流文化的深山,加上主動與當地少數民族隔離,「高山漢族」逐漸保留著只屬於自己的主流文化。因此,與經濟發達地區的漢族相比,「高山漢族」的服飾文化、生活習俗、傳統節日,都與漢族傳統更為接近。

相關焦點

  • 明朝遺民徐枋的遭遇令人唏噓
    這是清初明末遺民徐枋的絕筆。文中的甲戌年是指清康熙三十三年,即公元1694年。此時距離1644年崇禎帝自縊已經過去50年,距離1662年永曆帝被殺已經過去32年,距離1683年最後一個奉明朝正朔的政權明鄭滅亡已經過去11年。
  • 清朝滿人貴族看到明朝古物,譏笑:明朝滅亡是理所當然!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除元朝以外第二個統一了草原、中原以及西域版塊的大一統帝國,清朝之所以能靠東北一隅而入關取代明朝,靠的就是八旗勁旅彪悍的戰鬥力。而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成為了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 中國一隱秘民族,躲進深山恪守先祖遺命,300年後被日本人發現
    這個日本學者非常喜歡研究中國的歷史,在他發現了這群人之後,認為自己發現了明朝漢軍的屯軍所留下來的後人。他的這個觀點在日本當時引起了很多的關注,當然究竟這些人是不是他所說的明朝漢軍屯軍留下來的後人還要從根源說起。
  • 最後的漢人封建政權,1662-1683年的明鄭政權是什麼樣?
    明鄭,這是中國第一次在臺灣本島正式建立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封建政權,而在這21年,臺灣島發生了什麼呢? 鄭成功收復臺灣 這就是很詭異的一個情況:明朝實際上已經滅亡,而且沒有任何自稱明朝法統的政權存在;明鄭奉明朝為正朔,但其本身並不是明朝政權的延續
  • 如果你小腳趾甲分成了兩瓣,那可能不是純正漢人,而是鮮卑人後代
    1388年,剛剛建國不久的明朝因為各地常年的戰火,四處生靈塗炭,人口稀疏。為了更快地恢復各地的經濟,朱元璋決定從人口眾多的山西向各地移民。為了區分移民的人和本地人,朝廷把山西移民匯聚在一棵古槐樹下,把每個人的腳小拇指甲上劃一刀作為區分的標記,從而留下了這個故事。
  • 都是太監,為什麼能讓明朝滅亡了,在清朝卻為禍不大呢?
    對明朝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明朝可以說得上就是亡於太監之手。在唐朝,更是把太監視為毒瘤,很多史學家也認為太監是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明朝,太監手上的權利更是大得過分,凡行政 、 司法 、 軍事 、 財經等等 ,都存在太監們的身影,可謂是無所不在,所以說明朝的滅亡和太監的關係相當的大。
  • 妹子都喜歡雙眼皮男生,雙眼皮並非漢人特徵,看看你是單還是雙
    小編在這告訴大家,因為單眼皮才是血統純正的漢人特徵!因為古漢族起源於中國北方黃土高原地區,那裡風沙大,所以單眼皮蒙古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眼睛免於風沙。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流傳下來的秦俑漢俑以及女史箴圖仕女圖,人物大部分都是單眼皮,只有極少一部分雙眼皮。那麼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人是雙眼皮了呢?
  • 小腳趾上有「兩瓣甲」,是純種漢人的標誌?專家給出了科學的解釋
    根據遺傳學家們多年的研究,這個"跰趾"帶來了足夠多的驚喜,廈門大學的學者經過基因檢測發現,這個"跰趾"的遺傳特徵恐怕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說幾乎"跰趾"的出現就是和整個華夏民族的命脈是相互吻合的。那就會有很多人站直了腰板說,你看基因是不會說謊的,有"跰趾"真的是純正的漢族人,因為在炎黃時期就已經被當作烙印,牢牢地印刻在了漢族子孫們身上!確實,按照廈門大學教授們的發現來說,這麼講確實無有不妥之處,但是不要忘記了,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只在山東、江浙等地方做調研怎麼行呢?因此還要關注少數民族們才是正確的。
  • 據說單眼皮是純正漢人的特徵,可雙眼皮從哪裡來的,又有幾人知道
    今天寫這個文章要給單眼皮的列位提升一下信心了,不要再為自己的小單眼皮而感到鬧心了,這才是純正漢人的特徵。之後又經過了明朝與清朝,又經過清末的混戰,哪裡還會有當時純正的漢人。後記說到這裡,經過這麼多年的融合,各部落之間早已經融合為一體
  • 怪事:大清建立,漢人寧死不剪頭髮;大清滅亡,漢人寧死不剪辮子
    清朝是滿人當家作主,當滿人奪得皇位,徵服中原之後,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他們大肆屠戮漢人,但凡是那些不肯降的漢人,都受到了非人的虐待,為了自己的皇權統治,在多爾袞攝政期間,還下令所有漢人梳辮子。這個命令一下,立馬掀起了很大的波瀾。
  • 元朝時期,漢人淪為四等人,為什麼滅亡之後會有很多漢人為其守節
    元朝滅亡後,元朝的漢人士大夫為元朝守節。是的你沒有看錯,真的有很多的漢人士大夫為元朝守節。有的歸隱山林,像楊維楨、沈夢麟,有的則以身殉國,像鄭玉、王翰等,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為什麼他們寧可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也不願意幫助明朝呢?
  • 清朝滅亡後,殘餘的100萬清軍都去哪了?其中一支到1984年才發現
    這其中不僅是因為「它」開啟了中國不堪入目的近代史,同時也正是「它」的滅亡,才讓中國有了如今的地位。我們都知道,歷朝歷代的君主為了更好地鞏固自己的統治,每年都會在全國範圍內徵兵,以保持一定數量的軍隊。清朝前期軍隊主要分為八旗軍和綠營軍兩種,作為清軍入關的最大力量,八旗軍無疑是清朝最強大的一支軍隊,而綠營軍是皇太極入關後收編的明朝降軍和各省改編的軍隊,由於都是用綠色軍旗,故而有了綠營軍的稱號。
  • 明朝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難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嗎?
    而追究起來明朝滅亡的原因,說法更是眾多,從一開始的討論明朝內鬥消耗太大到崇禎皇帝在做藩王時沒有受到過系統的帝王教育,甚至還有人提出來了明朝的滅亡,實際上是從萬曆皇帝開始的,因為他的不上朝,讓明朝內外癱瘓,那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就真的不怕被別人架空奪取江山嗎?
  • 純正的漢人是單眼皮?那雙眼皮來源於哪裡?作為華夏子孫都要了解
    跟這個「大項目」比起來,割雙眼皮簡直是輕鬆又安全,毫不誇張地說,就這幾年小編身邊都有10個左右的妹子割了雙眼皮,其中一個還是醫生媽媽親自主刀,可見大家對「雙眼皮」的執著與追求。
  • 單眼皮才是純正的漢人?那雙眼皮又是從哪裡來的?看完你就懂了
    不過有很多做過DNA測試的人都大感失望,因為在人們的潛意識裡,只有血統純正才是最「令人驕傲」的,但是所有人被檢測出來的結果都是雙種族或多種族混血。畢竟想要血統純正就得近親結婚,一旦日子久了,近親結婚的家族不衰落也滅亡了。
  • 豐州板升城:明朝漢人在蒙古建立的堅固殖民地
    當時豐州一帶稱作「板升」,有漢人五萬在此經營農業。考慮到明朝龐大的人口基數,這個數目並不算高,不能以偏概全認為明代百姓普遍民不聊生,想要逃到蒙古境內。豐州板升城板升漢人的來源包括:因衛所制破壞而生存艱難逃亡的士卒、起義失敗的白蓮教徒、因貧困而流亡出塞的漢族邊境貧民,及被蒙古統治者擄掠回的漢族軍民等。大部分學者認為,在板升城勞動的漢人主要來自擄掠,他們才是板升的主要勞動力。
  • 他們是純正的漢族人,人口高達1億,說正宗漢語,雖然難懂但好聽
    如今漢族人隨處可見,都自稱炎黃子孫,中華兒女,但分布全世界十幾億的漢族人是純正漢族人嗎?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漢族至今已有8000年的歷史,華夏民族最早在黃河流域建立了大地灣文化和裴李崗文化。
  • 大明朝滅亡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清華教授:明朝滅亡出乎意料
    ——文天祥《過零丁洋》1368年-1644年,明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放眼整個歷史長河,這兩百多年的統治壽命都算是比較長的了。在我們眼中,明王朝是一個十分有血性的王朝,但同樣也是一個問題王朝,有的人說他沒什麼文臣武將明君。明王朝的滅亡似乎看著也很倉促,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從繁盛到滅亡,兩百多年底蘊的王朝頃刻瓦解,著實也讓人唏噓。
  • 清朝改變了漢人的哪些傳統?究竟是滿人漢化,還是漢人滿化
    當然咱們今天不是來說反清運動的,而是想談一談清朝的統治,說一說清朝入關後,帶給漢人的那些改變,也就是近幾年討論得很火的清朝滿族與漢族的同化改變問題。說到到底是滿人同化了漢人,還是漢人同化了滿人,這個問題其實不太好下結論,學術界儘管也有過討論,可是也沒有一個定論,大多數人的觀點是認為漢人同化了滿人,但是滿人也確實在某些方面改變了漢人的傳統,而這也是滿人同化漢人的觀點的論據與起源。具體的方面有哪些呢?我就簡單的列舉幾個,如有不對,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 從孝文漢化到瑰麗盛唐,漢人「血統」不再「純正」?
    題/從孝文漢化到瑰麗盛唐,漢人「血統」不再「純正」?文/蘇四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比如說:「史大柰,本西突厥特勒也,貞觀初,擢累右武衛大將軍,檢校豐州都督,封竇國公,食封戶三百。卒,贈輔國大將軍。」而且很多少數民族的將領同樣也真正地視自己為唐朝人。有個名為何力的將領,在一次作戰中被敵人所俘。面對勸降,他說,我是大唐烈士怎能受此屈辱!並且將自己左耳割下以示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