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近段時間,不少城市試點推行垃圾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日漸細化,但仍未實現全面覆蓋。這幾天,一些居民就發出了疑問:「過期藥」屬於什麼垃圾?該如何處理?
新京報記者近期探訪北京多個小區了解到,家庭過期藥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但由於一些社區未設置有害垃圾桶、過期藥品回收箱分布不均、居民不了解正規的回收渠道等原因,很多居民將過期藥隨意丟棄,形成汙染隱患。
對此,垃圾對策專家王維平提示,過期藥不能扔進廚餘垃圾箱,否則可能流入自然環境中造成汙染。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豐臺醫院副院長韓秀娟則建議,各醫院和居民小區可設置獨立的過期藥物回收箱,居民也減少「囤藥」行為,從源頭上減少過期藥產生。
■探訪1 居民小區
過期藥被隨意丟棄
最近,即將出遠門的王女士搬出了家庭藥箱,準備找些感冒藥、胃腸藥等隨身攜帶。徹底整理藥箱時她卻發現,全家老小使用的一大堆藥品已經過期了,「有瓶裝口服液、只塗抹過三四次的軟膏、由於過敏就沒有繼續使用的膏藥貼。最多的還是膠囊和藥片,有的藥甚至過期兩年了。」王女士想起,廚房裡還有幾袋去年開的中草藥,「吃了幾次並不見效,就沒有繼續服用。」
王女士將過期藥全部扔進了家裡的垃圾桶,轉念一想,沒開封的藥品要是流到藥販子手中「翻新」再次進入市場就壞了。於是,她把衝劑袋剪開、給口服液瓶插吸管、把膠囊一粒粒從錫箔包裝中摳了出來……忙乎了半天,再把所有散裝過期藥連同廢紙盒一同投入了小區垃圾桶。
「患者在療程內恢復健康後,藥物略有剩餘、被棄置直至過期的情況很常見。」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豐臺醫院副院長韓秀娟稱,居民經常根據需求購買準備藥物,但是否生病不可預料,因此非處方藥在個人過期藥物中佔比較重。據相關人士推算,每百萬戶家庭過剩藥物可達2.15億粒。「不論城市還是農村,棄藥主要進入垃圾堆,而垃圾回收處置體系均不健全,仍未有針對個人過期藥物的專門回收處置管理體系與技術規範,特別是農村更為粗放。」韓秀娟表示。
2014年發布的《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顯示,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小藥箱,但80%以上的家庭都沒有定期清理藥箱的習慣。2018年,中國青年報對2006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83.7%的受訪者有家中囤藥的習慣,受訪者最常在家中儲備的藥品是感冒藥(74.9%),其次是退燒藥(58.1%)。
目前,北京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四類,分別對應藍色、綠色、灰色和紅色垃圾桶。但一些街道(鄉、鎮)尚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很多社區未設置可投放廢藥品、化妝品、細長燈管、廢手機等有害垃圾的紅色垃圾桶。
東城區崇外街道在新怡家園社區設置了紅色有害垃圾箱,可投放過期藥、化妝品等。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探訪2 社區居委會
無人回收 居委會藥箱「消失」
有的小區沒有紅色有害垃圾桶,居民家裡的過期藥如何處理?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部分區在社區居委會設置了過期藥回收箱,但居民在網上無法查詢回收點位,甚至有些食藥所也不掌握點位信息。
東城區東花市食藥所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哪個社區有過期藥回收箱。「我們委託一個公司收藥,公司說有的社區有過期藥箱,具體哪個我也不清楚,您可以問問附近社區。」家住東城區的李阿姨說,如果家附近沒有過期藥回收箱,她也懶得帶著過期藥挨個社區打聽,通常就直接扔掉了。
網上能查詢到的回收點位,也存在「不再收藥」「藥箱已滿」等情況。
定西北裡社區綠島苑小區居委會一位工作人員稱,「我們這裡的過期藥回收箱滿了,已經很長時間沒人收取過期藥了,就是把藥送來也塞不進來了。」南湖中園社區、建東苑社區等多個居委會表示,居委會早就沒有過期藥回收箱,對接的公司很久不來收藥了。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建議,要實在不放心,可以去醫院的時候把藥扔在醫療廢物箱裡。但一位專門處理醫療廢物的環保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醫療廢物包括用過的針頭、針管、帶血的棉籤紗布等,不建議把過期藥往裡扔。
另外,一些社區偶爾會舉辦「回收過期藥」活動,無法形成常態化。西城區西便門西裡社區去年開展了「過期藥品 綠色回收」活動,居民可以用過期藥兌換綠植,但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就沒有這項活動了。
■探訪3 各大醫院
醫院、藥店鮮有過期藥回收箱
家庭過期藥品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隨意丟棄過期藥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那麼,哪裡有權威渠道可以回收過期藥品?一些居民認為,醫院和藥店或許有「過期藥品回收箱」。
記者撥打朝陽醫院、東直門醫院、宣武醫院、安貞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天壇醫院、北醫三院的諮詢電話或藥房電話,詢問醫院是否設有過期藥品回收箱,得到的答覆都是「沒有設置」「沒有見過」。宣武醫院西藥房的一位工作人員稱,居民可以將藥品裝在塑膠袋中,系好口扔進垃圾箱,液體要可以倒進水池,用清水衝走。
而在社區衛生醫院,「過期藥回收箱」存在量少且分布不均的問題,方莊芳城東裡衛生站、定福莊西裡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均表示沒有過期藥回收箱。常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層擺放著生活垃圾桶和醫療廢物專用桶,「以前設立過過期藥回收箱,但由於居民知曉率低,現在已經沒有了。」工作人員說。
此外,記者諮詢了同仁堂亞運村店、保興大藥房方莊環島店、金象大藥房阜外店等藥店,藥店均表示未曾設立過「過期藥回收箱。」
專家
建議居民小區設置獨立過期藥物回收箱
垃圾對策專家王維平表示,過期藥流入環境會產生危害。「西藥是化學品,含有抗生素、激素等,進入土壤會產生汙染,且容易被植物吸收,溶解到水中會汙染水體。中藥也有藥性,進入土壤和水體同樣會造成汙染。」
韓秀娟介紹,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出臺了全球第一個過期藥物指導性文件,相關工作在西方國家得到了較好的實踐。例如,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啟動了「國家廢棄藥品回收處理計劃」,過期藥物可在任何一家藥店得到免費回收處理;歐盟2004/27/EC指令中第127條B指出,所有成員國均要建立過期藥物回收機制;美國環保署鼓勵每個家庭參與到當地危險廢物回收項目,處理好過期藥品。
對此,韓秀娟建議建立藥店實體回收聯盟,各醫院和居民小區設置獨立過期藥物回收箱,「最重要的是引導醫生合理開藥,居民也要改變『囤藥』的習慣,從源頭上減少產生過期藥。」
海澱設置的廢棄藥品回收箱。受訪者供圖
樣本
海澱去年回收過期藥30噸
近幾年,海澱區一直開展居民廢棄藥品回收工作,目前600多個社區居委會已設置900多個廢棄藥品回收,同時在騰訊、中國三峽集團兩家公司進行設箱試點。
海澱區市場監管局藥品監管科科長宋宏宇介紹,海澱區對廢棄藥品回收工作一直重視,每年至少投入80萬元。最初廢棄藥品年回收量只有幾噸,隨著居民知曉率越來越過高,去年回收量已經達到30噸。
「因為過期藥回收量大,為避免流入社會非法渠道,我們整個回收流程都在政府的監督範圍內,各社區居委會有專人負責,回收箱滿了,就給食品藥品行業協會打電話。協會工作人員通常在5個工作日上門回收,並把廢棄藥品運到原海澱區食藥監局公務倉貯存,積累到一定規模時送到有環保資質的公司進行銷毀。」
多知道一點
過期藥應該如何處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文件,按照職責分工,家庭等過期藥品應由固體廢物和垃圾分類管理相關部門進行監管。
沒有有害垃圾箱、又沒有藥品回收箱的小區,居民要如何處理過期藥?宋宏宇說,目前國際上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有的國家認為居民家中少量藥品可以自行處理,比如可以膠囊中的顆粒、藥片、口服液可以倒入廁所衝掉,但有的國家認為這樣也可能造成汙染。
王維平稱,過期藥絕對不能扔進廚餘垃圾箱,因為廚餘垃圾多用來堆肥,將來還是會回到土壤中去。過期藥沒有回收價值,也不應該投入可回收垃圾箱。如果小區沒有紅色的有害垃圾箱或者過期藥回收箱,居民可將過期藥投入「其他垃圾箱」,這裡的垃圾大部分會進入焚燒廠處理。
國家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幾年常有政府部門、藥企和零售藥店開展家庭過期藥品回收公益活動,建議將過期藥品送至這些回收點處理。如果自行處理,應將包裝盒撕毀,防止被孩童撿食或他人亂用。對於一些口服的片劑、膠囊、顆粒劑等固體藥品,不要整瓶或整盒扔掉,建議將藥品從包裝中取出,混在生活垃圾中處理掉。對於口服液、眼藥水等液體藥品,可以把液體擠出來混入生活垃圾處理。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張暢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