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整記錄南京援鄂醫護人員的珍貴記憶,展現戰「疫」一線工作者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英雄壯舉。今天(5月14日)下午,南京市檔案館聯合市檔案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舉辦「最美逆行者一一南京市援鄂醫護人員抗疫口述史分享會」,來自南京鼓樓醫院、市第一醫院、市中醫院的10位醫護人員分享了他們在湖北一線抗疫的難忘經歷。
我是黨員我先上 重症病區打響「陣地戰」
作為一名16年黨齡的中共黨員,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南京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施乾坤便多次向所在科室和醫院遞交請戰書,要求奔赴抗疫最前線去救治患者,「我是黨員我先上」是他請戰書裡的第一句話。
2月8日接到組建醫療隊通知,2月9日正式出發,施乾坤甚至來不及和家中即將進行中考的大兒子、年幼的二寶及愛人好好告別,便匆匆收拾行囊趕去和醫療隊匯合。到達當晚,施乾坤所在的南京二隊即整建制接管武漢同濟醫院E1-5重症病區,凌晨2個多小時內接收了47位病人,在沒有任何緩衝時間的情況下,施乾坤帶領隊員們進駐病房,當天夜裡就收治了47名患者,並且為截癱、孕婦、高齡、智力缺陷等不同群體的新冠肺炎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
作為重症治療「突擊手」,施乾坤積極主動投入救治工作,只要時間允許,他堅持每天床旁查看危重患者,隨時跟蹤每個患者的病程。他親自參與醫療隊第一例氣管插管、第一例俯臥位通氣、第一例實施鼻腸管並成功進行腸內營養、第一例實施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武漢奮戰的52天裡,施乾坤所在的南京二隊接管的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房共收治了確診新冠肺炎病人88例,無病例死亡,無病例轉ICU,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既定目標,並在光谷院區17支醫療隊中創造了唯一的一支患者「零死亡」隊伍。
衝鋒在前 為患者救治保駕護航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作為一名有6年黨齡的黨員,南京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朱樂毫不猶豫地報名,緊急出徵湖北武漢。
在武漢抗疫一線,朱樂作為ICU護士,被任命為同濟醫院光谷分院臨床危重症患者特護小組成員,主要參與病區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身為重症醫學科護理骨幹,朱樂每天都要與感染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朝夕相處。工作強度大、時間長、風險高,但她從未有半分的猶豫退縮。一些危重症患者的動脈血氣、靜脈穿刺等操作本身難度大,加上穿著厚厚的隔離衣、戴著護目鏡、三層手套,更是讓穿刺難上加難,護理這些患者時,朱樂總是衝在最前面,用精湛的技術為患者的治療保駕護航。
在前線,朱樂對同事在生活上和工作上也都照顧有加。由於進入隔離病房必須要穿著防護服,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隊員因頭暈胸悶等不適提前出倉,朱樂在此時總是能主動承擔其他同志的護理工作,從未有過一絲抱怨。她也會利用休息時間為組內成員做好物資保障,她總說:「直接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面對疾病的不確定性沒有人能做到波瀾不驚,我也一樣。但我是黨員,我明白黨員衝鋒在前是義務,作為醫務人員控制疫情、控制病情是我的責任。」
嚴謹求實 保證危重病人有效救治
唐健是南京鼓樓醫院一名從事重症醫學工作二十餘年、擁有豐富的危重病救治經驗的醫生。2月9日晚間,她與醫療隊抵達武漢,作為醫療組核心成員之一及質控小組組長,她嚴謹求實,對每一位重症病人的治療方案均細心把關,對於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更是發揮了ICU醫生的專長。
雖然這次抗疫工作面對的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但唐健依然像以前搶救其他病人一樣,總是在病床旁細緻查看、評估病人,而對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血壓不穩定、腎功能衰竭的病人,她更是常常要花一兩個小時在病床旁,精確評估病人的呼吸功能,調節最佳的呼吸機支持參數、做心臟超聲評估病人心臟功能及容量狀態,以制定最佳容量平衡目標等等;而在面對心理極度焦慮、恐懼、悲觀的患者時,她也總是花很多的時間去安慰他們,從不畏懼被傳染的風險。
對於危重病人的救治,唐健擁有豐富的經驗。考慮到醫療隊員來自不同科室,對危重病人的管理存在一定差異,唐健總是在多學科討論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在床旁對病人的細緻評估,每日制定出明確的治療目標,以達到整個團隊對病人的同質化管理,並對醫生在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隨時予以悉心指導,一次次及時化解了危機;她不論白天黑夜,對危重病人的管理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力求精準、精細,充分保證了危重病人的有效救治。
細緻耐心 做好醫療隊的「大管家」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南京市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劉玲俊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報名參加援助湖北醫療隊,成為國家第三支中醫醫療隊隊員進駐江夏方艙醫院,奮戰在戰「疫」一線。
在方艙醫院,劉玲俊負責監督和指導隊員們做好防護工作。隊員們進出汙染區的每個動作她都要全程監督,確保防護服穿脫的規範性,隊員們洗手的合規性,把感控工作做到位,嚴肅對待每一個細節。每周會和隊員們開一次視頻會議,了解隊員工作上的疑惑,幫助他們解決在前線的問題。除了指導好隊員的防護,劉玲俊還要逐一指導進入汙染區的保潔和保安。
除了感控工作,劉玲俊還要協調各種防護物資的清點和發放,她常常下班之後多花一個多小時來清點,保證固定的物資儲備,發現庫存不足需立即上報,忙到半夜吃晚飯已成為習慣。正是一次次的細緻工作,一遍遍的耐心總結,如今對於每天緊缺物資的需求和數量,她已做到爛熟於心,憑藉在一線的優異表現,先後獲得省、市三八紅旗手、南京最美醫護工作者、江蘇省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現場,南京市檔案館為10位援鄂醫護人員頒發了榮譽證書。據悉,市檔案館將把援鄂醫護人員的口述歷史資料作為史料收藏。一張張堅毅的面孔、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背影、一段段抗疫的動人故事,歷史必將銘記。
更多詳細報導,歡迎收聽江蘇新聞廣播(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的各檔節目:《江蘇新聞聯播》07:00-07:30《新聞早高峰》07:30-09:00《新聞晚高峰》18:00-19:00。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高涵 江蘇新聞廣播/顧倩穎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