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援鄂醫護人員分享抗疫故事 將被南京檔案館作為口述史料收藏

2020-12-18 荔枝新聞

為完整記錄南京援鄂醫護人員的珍貴記憶,展現戰「疫」一線工作者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英雄壯舉。今天(5月14日)下午,南京市檔案館聯合市檔案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舉辦「最美逆行者一一南京市援鄂醫護人員抗疫口述史分享會」,來自南京鼓樓醫院、市第一醫院、市中醫院的10位醫護人員分享了他們在湖北一線抗疫的難忘經歷。

我是黨員我先上 重症病區打響「陣地戰」

作為一名16年黨齡的中共黨員,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南京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施乾坤便多次向所在科室和醫院遞交請戰書,要求奔赴抗疫最前線去救治患者,「我是黨員我先上」是他請戰書裡的第一句話。

2月8日接到組建醫療隊通知,2月9日正式出發,施乾坤甚至來不及和家中即將進行中考的大兒子、年幼的二寶及愛人好好告別,便匆匆收拾行囊趕去和醫療隊匯合。到達當晚,施乾坤所在的南京二隊即整建制接管武漢同濟醫院E1-5重症病區,凌晨2個多小時內接收了47位病人,在沒有任何緩衝時間的情況下,施乾坤帶領隊員們進駐病房,當天夜裡就收治了47名患者,並且為截癱、孕婦、高齡、智力缺陷等不同群體的新冠肺炎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

作為重症治療「突擊手」,施乾坤積極主動投入救治工作,只要時間允許,他堅持每天床旁查看危重患者,隨時跟蹤每個患者的病程。他親自參與醫療隊第一例氣管插管、第一例俯臥位通氣、第一例實施鼻腸管並成功進行腸內營養、第一例實施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武漢奮戰的52天裡,施乾坤所在的南京二隊接管的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房共收治了確診新冠肺炎病人88例,無病例死亡,無病例轉ICU,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既定目標,並在光谷院區17支醫療隊中創造了唯一的一支患者「零死亡」隊伍。

 衝鋒在前 為患者救治保駕護航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作為一名有6年黨齡的黨員,南京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朱樂毫不猶豫地報名,緊急出徵湖北武漢。

在武漢抗疫一線,朱樂作為ICU護士,被任命為同濟醫院光谷分院臨床危重症患者特護小組成員,主要參與病區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身為重症醫學科護理骨幹,朱樂每天都要與感染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朝夕相處。工作強度大、時間長、風險高,但她從未有半分的猶豫退縮。一些危重症患者的動脈血氣、靜脈穿刺等操作本身難度大,加上穿著厚厚的隔離衣、戴著護目鏡、三層手套,更是讓穿刺難上加難,護理這些患者時,朱樂總是衝在最前面,用精湛的技術為患者的治療保駕護航。

在前線,朱樂對同事在生活上和工作上也都照顧有加。由於進入隔離病房必須要穿著防護服,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隊員因頭暈胸悶等不適提前出倉,朱樂在此時總是能主動承擔其他同志的護理工作,從未有過一絲抱怨。她也會利用休息時間為組內成員做好物資保障,她總說:「直接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面對疾病的不確定性沒有人能做到波瀾不驚,我也一樣。但我是黨員,我明白黨員衝鋒在前是義務,作為醫務人員控制疫情、控制病情是我的責任。」

嚴謹求實 保證危重病人有效救治

唐健是南京鼓樓醫院一名從事重症醫學工作二十餘年、擁有豐富的危重病救治經驗的醫生。2月9日晚間,她與醫療隊抵達武漢,作為醫療組核心成員之一及質控小組組長,她嚴謹求實,對每一位重症病人的治療方案均細心把關,對於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更是發揮了ICU醫生的專長。

雖然這次抗疫工作面對的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但唐健依然像以前搶救其他病人一樣,總是在病床旁細緻查看、評估病人,而對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血壓不穩定、腎功能衰竭的病人,她更是常常要花一兩個小時在病床旁,精確評估病人的呼吸功能,調節最佳的呼吸機支持參數、做心臟超聲評估病人心臟功能及容量狀態,以制定最佳容量平衡目標等等;而在面對心理極度焦慮、恐懼、悲觀的患者時,她也總是花很多的時間去安慰他們,從不畏懼被傳染的風險。

對於危重病人的救治,唐健擁有豐富的經驗。考慮到醫療隊員來自不同科室,對危重病人的管理存在一定差異,唐健總是在多學科討論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在床旁對病人的細緻評估,每日制定出明確的治療目標,以達到整個團隊對病人的同質化管理,並對醫生在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隨時予以悉心指導,一次次及時化解了危機;她不論白天黑夜,對危重病人的管理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力求精準、精細,充分保證了危重病人的有效救治。

 細緻耐心 做好醫療隊的「大管家」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南京市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劉玲俊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報名參加援助湖北醫療隊,成為國家第三支中醫醫療隊隊員進駐江夏方艙醫院,奮戰在戰「疫」一線。

在方艙醫院,劉玲俊負責監督和指導隊員們做好防護工作。隊員們進出汙染區的每個動作她都要全程監督,確保防護服穿脫的規範性,隊員們洗手的合規性,把感控工作做到位,嚴肅對待每一個細節。每周會和隊員們開一次視頻會議,了解隊員工作上的疑惑,幫助他們解決在前線的問題。除了指導好隊員的防護,劉玲俊還要逐一指導進入汙染區的保潔和保安。

除了感控工作,劉玲俊還要協調各種防護物資的清點和發放,她常常下班之後多花一個多小時來清點,保證固定的物資儲備,發現庫存不足需立即上報,忙到半夜吃晚飯已成為習慣。正是一次次的細緻工作,一遍遍的耐心總結,如今對於每天緊缺物資的需求和數量,她已做到爛熟於心,憑藉在一線的優異表現,先後獲得省、市三八紅旗手、南京最美醫護工作者、江蘇省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現場,南京市檔案館為10位援鄂醫護人員頒發了榮譽證書。據悉,市檔案館將把援鄂醫護人員的口述歷史資料作為史料收藏。一張張堅毅的面孔、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背影、一段段抗疫的動人故事,歷史必將銘記。

更多詳細報導,歡迎收聽江蘇新聞廣播(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的各檔節目:《江蘇新聞聯播》07:00-07:30《新聞早高峰》07:30-09:00《新聞晚高峰》18:00-19:00。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高涵 江蘇新聞廣播/顧倩穎 編輯/國正)

相關焦點

  • 《極限挑戰》第六季今晚首播 致敬援鄂醫護人員
    雷佳音、嶽雲鵬、王迅、賈乃亮、張藝興、迪麗熱巴、郭京飛和鄧倫將帶著「一起拼,一定贏」的信念,向觀眾傳遞團結拼搏,不畏挑戰的正能量價值觀。首期節目圍繞「疫情後的心願」展開,「極挑團」成員兵分幾路完成市民疫情期間的願望,實現大家想看「口罩下醫護人員的臉」的心願,致敬無私奉獻的醫護工作者們。
  • 南京和臺灣新北基層社區視頻連線 分享暖心抗疫故事
    朱曉穎 攝中新網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朱曉穎)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基層社區工作者為防控疫情做出重要貢獻。27日,江蘇南京、臺灣新北基層社區的工作者通過視頻連線,分享了暖心抗疫故事。27日下午,「2020寧臺幸福社區匯」視訊交流活動27日在南京市浦口區舉辦。
  • 這家方艙醫院休艙後 南京醫護人員寫下含有14味中藥名的詩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南京新聞 > 這家方艙醫院休艙後 南京醫護人員寫下含有14味中藥名的詩
  • 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舉行:讓世界看到來自南京的和平之光
    12月13日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代代表、援鄂醫護人員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靜默肅立、寄託哀思,緬懷遇難同胞。 當晚,陳文書的兒子陳聲德來到燭光祭現場,和大家分享自己家族的故事。他的父親陳文書作為拉貝的助理,幫助拉貝了解難民營情況及協助國際友人運輸糧食,而他的母親徐淑德是金陵中學難民收容所醫務室護士,與一同避難的妹妹徐淑珍,在金中難民收容所參與救助難民。 「我的父親與母親,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所表現出的善良、勇敢,一直影響著家族的後代。」
  • 退役全國賽艇冠軍手工製作千餘個「抗疫天使布娃娃」專贈恩人
    作為抗疫志願者,她被援鄂醫務人員感動,於是手工製作了一千多個抗疫天使布娃娃捐贈給恩人們。用廢棄防護服和絲線做成抗疫天使布娃娃吳俊說,製作抗疫天使布娃娃的念頭,是她在疫情期間做志願者時萌發的。1月22日,吳俊看到青山區團委招募志願者的信息,瞞著家人報名加入。
  • 這家照相館可免費為東莞援鄂醫護人員拍全家福
    「本店為東莞援鄂醫護人員免費提供全家福、形象照,向東莞援鄂醫護人員致敬!」在東莞市厚街鎮有一間照相館門口,擺放著一張醒目的海報。原來,該店為了向東莞全市50多名平安歸來的援鄂醫護人員表達敬意,免費為這些醫護人員拍攝一套形象照以及一套全家福。
  • 分享醫護人員援助湖北心路歷程「90後」近萬字戰疫日記入藏檔案館
    編者按:為更加全面記錄和保存淄博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面動員、聯防聯控、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歷程和生動場景,3月4日,淄博市檔案館面向社會各界徵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檔案資料,截至6月4日,已收到支援湖北一線醫務工作者的戰疫心得體會、「請戰書」等檔案資料
  • 南京的這群基層醫護人員「數秒成團」
    而這張請戰書,就來自南京雨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 月 13 號下午 4 點,雨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到南京雨花臺區衛健委馳援武漢等地防疫工作的通知,立即在工作群內,向全體醫務人員發布倡議書,"我報名"、"我自願報名"、"時刻準備著" …… 不論黨員群眾,不分醫護技藥,群內醫護人員紛紛請戰,數秒成團,彰顯英雄本色。
  • 羚銳製藥向河南援鄂醫護人員捐贈「健康包」
    在共青團河南省委發起的「致敬最美的你,團團愛心能量站」活動中,公司向河南省1400名援鄂醫護人員捐贈的「呵護能量·羚銳安心健康包」已於近日陸續送達。在全國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已呈現持續向好態勢,這些成績也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
  • 我們的英雄,我們來守護——抗疫醫護人員這些萌萌噠的心願,晶報幫...
    「蔡徐坤」現身 2月9日,作為深圳第一批援鄂醫護人員,胡丁玲與戰友一起到了武漢著名的方艙醫院支援。這段援鄂經歷既艱辛又難忘,在晶報找到她錄製心願時,姑娘第一時間想到了見偶像的心願。除了聽蔡徐坤的演唱會,胡丁玲也希望能儘快找到合眼緣的男朋友。「我們護士小姐姐都很優秀的,只可惜平時的活動範圍都太有限了。」胡丁玲笑笑說。
  • 聽「逆行者」講述南京抗疫故事 享受「悅讀食光」
    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南京市玄武區全民閱讀辦將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代表請到必勝客「悅讀食光」主題餐廳,與市民一起「讀時代好書,講中國故事」。  今年四月初,必勝客「悅讀食光」主題餐廳納入南京市委網信辦「網絡文化小屋」項目,獲得「城市書吧網絡文化小屋」稱號與授牌,這裡也成為網民用餐、讀書、互動的一個休閒打卡地。
  • 忠縣援鄂醫護人員收到17箱蒙古國捐贈羊肉
    12月7日,我縣48名援鄂援萬醫護人員收到了由蒙古國捐贈的17箱羊肉。今年2月,蒙古國為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決定捐贈3萬隻羊給中國。11月,蒙古國將3萬隻羊交付給湖北省進行分配。湖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將這份溫暖和感動與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共同分享。
  • 「我的爸爸是《南京抗疫現場》導演竹內亮」
    交匯點訊 近日,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南京晨報小記者作品版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投稿。來自漢江路小學六(2)班的趙純,根據自己疫情期間學習和生活的點滴,寫了一篇作文《一生難忘的經歷》。在這篇真摯淳樸的小文章裡,記者發現,趙純作文裡出現的「爸爸」,正是最近因為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火爆網絡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 近600箱蒙古國捐贈羊肉陸續發放到重慶各地援鄂醫護人員手中
    按照計劃,這4車近600箱羊肉將陸續發放到重慶各地援鄂醫護人員手中。今天下午,來自重慶多家醫院的重慶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已經陸續領到蒙古捐獻羊肉。這批羊肉全部打包裝箱,品名為「帶骨綿羊把分體」,由我國內蒙古一家食品公司加工處理。據工作人員介紹,主要為羊腿和羊排,每箱羊肉重量在11-15公斤之間。
  • 讓雷鋒精神在「疫」線閃光 恆豐銀行南京分行青年突擊隊青春戰「疫...
    在這個不平凡的「雷鋒月」,作為「全國金融系統五四紅旗團委」,恆豐銀行南京分行團委充分發揮團組織「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積極開展「傳承雷鋒精神,助力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活動,用行動詮釋著滾燙愛心,讓雷鋒精神閃耀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
  •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百人斬」武士刀上海展出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公祭日。12月12日,由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研究會與中共寶山區委黨史研究室、檔案局、地方志、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崇明抗戰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舉辦的「侵華日軍在淞滬地區的暴行文物史料展」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開幕。據悉,展覽首次對外展出了近百件實物、史料。
  • 南京醫護武漢戰「疫」: 關愛隔離人員、織密防疫網 武漢隔離點上有...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辣油視頻 > 南京醫護武漢戰「疫」: 關愛隔離人員、織密防疫網 武漢隔離點上有支特殊隊伍
  • 拍攝《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火了,鈦媒體和他聊了聊背後故事
    在國人看來真實與尋常的背後,寄託的是竹內亮導演對家鄉和其他國家抗疫情形的憂思。在全球疫情依舊嚴峻之際,鈦媒體採訪了竹內亮和他的妻子趙萍,和他們聊了聊疫情期間紀錄片拍攝背後的故事。一座病例已清零城市的防疫白描竹內亮的妻子是南京人,他們相識於日本,2013年婚後開始定居於南京的。
  • 江蘇南京援鄂抗疫微電影《星星》花絮曝光 華獅影視獨家攝製
    由江蘇南京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醫護人員故事片段改編的微電影《比星星還亮的眼睛》,近日順利完成拍攝製作發布。該微電影由HUASCHINA華獅影視廣告江蘇南京公司獨家攝製,華獅影視團隊在極短的周期內高效完成了全部的拍攝製作流程,影片故事感人肺腑,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
  • 南京海底世界將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
    中國江蘇網2月21日訊(通訊員邵穎 記者徐潔)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面前,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衝鋒在前,為致敬醫者仁心、褒揚人間大愛,南京海底世界也將面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有效期為開館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預約方式可關注南京海底世界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