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臉上長「痘子」,
你是不是總會用手擠一下?
這種壞習慣是不對的!
小小的「痘子」,
能誘發頜面部多間隙感染,
患處腫脹、化膿,
重則危及生命。
前不久,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就接診了一個因擠臉部「痘子」,誘發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處腫脹、化膿,危及生命的患者,為此,醫生連下了兩張病危通知書。
據了解,患者姓張(化名),50歲,當時情況很兇險,整張臉基本上都是腫的,尤其是眼瞼部、嘴巴,張口受限,已經不能自主呼吸,高熱,有39.5℃。
進一步檢查後,張先生的主管醫生、浙大一院口腔科主任劉建華主任醫師發現,他的左側口角腫脹、光亮,有個直徑約1.5釐米的組織發黑,且有少量膿血性液體流出,便追問病史。
入院前幾天,張先生發現自己左側上嘴唇處長了顆「痘子」,約米粒大小,有點痛,他覺得難受,就用手擠了一下,擠出一些白白的東西。半小時後,張先生就發現自己擠過「痘子」的地方腫了,但因為身體沒有其他不適感,也就沒放心上。直到第二天下午,張先生發現整張嘴都腫了起來,且越腫越大,還出現頭痛,渾身難受等症狀,家人這才慌了神,立即把送往當地醫院就診。
經檢查,張先生被診斷為上唇癤腫並發左側頜面部多間隙感染,一種若不及時處理會危及生命的口腔疾病。
「他在好幾天沒吃東西的情況下,隨機空腹血糖竟然也達到了15.3(正常人在7.1以內),血酮體很高,有2個'+'。臨床上,一個'+'就算嚴重,有發生酮症酸中毒(內科急症,有致命的危險)的風險。」汪國華醫師說,「我們先後給他下了兩張病危通知書。」
劉建華及其團隊請來了ICU、五官科、內分泌科等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確定治療方案後,張先生接受了切開排膿手術,術中流出膿液約100毫升。
隨後幾天,每天約5-100毫升膿液被引流出來。五天後,張先生的病情終於得到了控制,各項生命體徵趨於平穩,脫離了生命危險。一個星期前順利出院,治療花了三萬多元。
汪國華醫師分析說,長在張先生上嘴唇的那顆「痘子」,臨床上稱之為「癤」,和青春痘長得很像,主要表現為局部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是毛囊和皮脂腺感染造成的一種疾病;青春痘是皮膚角化過度造成栓塞、皮脂排洩障礙所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
不過,無論是癤,還是痘,汪醫師都不建議隨便亂擠,尤其是長在面部「三角區」位置的。若隨意搔抓、擠壓、挑破、熱敷及意外損傷等,都可導致炎症迅速擴散,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長痘痘了,別怕。
醫生,「戰痘」有訣竅!
1.初起時,可用熱毛巾熱敷局部,塗碘伏或金黴素軟膏,以促使癤腫吸收。
2.當癤腫快熟了(也就是摸著癤子不那麼硬了),就可以塗魚石脂軟膏,這樣可以使癤子儘早潰破。
3.如果癤子已經成熟,並在表面出現黃白色小膿點時,可請醫生用消過毒的手術尖刀或注射器針頭輕輕挑開膿點排膿。
長痘痘不可怕,
可怕的是錯誤的處理方式!
為了你的健康著想,
請「善待」痘痘。
編輯:廣西民族醫院宣傳科(如有侵權請聯繫0771-3111051,我們會及時處理)
來源:廣州日報、丁香媽媽、健康八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