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一百多年前的梵谷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在他創作的高峰期,曾經在10年裡畫了2000多幅畫。他喜歡用強烈的色彩來表現主題,這也反映了其複雜的個性。不過,梵谷的很多名畫在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歲月流逝後卻有些變色,比如在他的畫作「雲空下的乾草垛」中,池塘裡鮮豔的紅色葉子慢慢的變成了白色。梵谷在他的畫作中頻繁用到了紅色顏料,而這些紅色顏料被認為是古代最早的人工合成色素之一的紅鉛或鉛丹(Pb3O4)。科學家們早已知道鉛丹在光照下會變白,但一直無法確定原因。
為了弄清楚這一過程,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的詹森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從這幅「雲空下的乾草垛」畫中取下一個很小的白色顆粒,用X射線粉末衍射斷層掃描技術分析了顆粒中各種化學物質。
他們發現鉛丹位於白色顆粒的中心,經過多年的化學變化,鉛丹外部已被其降解產物所覆蓋。在最靠近鉛丹的一層,該研究團隊發現了羥碳鉛礦(3PbCO3.Pb(OH)2.PbO),這是一種非常奇特的鉛礦物。在顆粒的更外層,他們還發現了更常見的碳酸鹽鉛礦物:水白鉛礦(2PbCO3.Pb(OH)2)和白鉛礦(PbCO3)。形成鉛丹白色外殼的白鉛礦系列物質早已被科學家們所熟知,但羥碳鉛礦此前卻從未在二十世紀中期前的油畫中發現過。
該團隊認為,這種羥碳鉛礦物質正是一直以來無法確定梵谷的畫為什麼會變顏色的缺失環節。他們認為,當鉛丹暴露在光照中時,會逐漸被轉換成羥碳鉛礦,然後羥碳鉛礦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水白鉛礦和白鉛礦。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上。
這項研究為更好的保護此類名畫藝術作品提供了科學依據,否則,未來人們看到的梵谷原作,只會是褪色的作品。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ge.201411691/abstract
本文由「X-MOL資訊」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X-molNews」或「X-MOL資訊」,謝謝!
"X-MOL資訊"提供由資深化學工作者精選的化學化工和新藥研發領域的新聞文摘和深度分析,以及和求職、出國相關的信息,請點擊標題下方「X-MOL資訊」關注我們,謝謝!